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0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2/5

作者

□文/许 涛 荆玉丽

浏览次数

1748 次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会计问题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环保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具体而言,它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着重研究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通过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基本的会计手段,考察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其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合理补偿。
  近年来,随着会计科学革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环境会计日益成为国际会计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环境会计信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一国会计理论与国际会计规则接轨的重要途径。随着WTO和绿色奥运的临近,环境会计也引起了我国政府及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的重视。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顺应世界潮流,加快我国会计改革步伐。
  一、我国环境会计产生的紧迫性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传统会计存在着许多固有缺陷,因此,环境会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与紧迫性。
  (一)传统会计的固有缺陷。传统会计理论一般侧重于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着眼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反映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的,没有将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会计理论与实践,其缺陷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传统会计只局限于企业微观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反映出来,缺乏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确认,使得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
  2、狭义循环成本概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因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价值耗费与补偿的有机统一,人类劳动消耗需要补偿,自然资源消耗同样需要补偿。传统狭义循环成本概念立足于企业微观本身,只量化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源等忽略不计,其后果是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破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虚增盈利,不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3、对环境成本和收益计量弱化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传统会计模式基本上只提供能用货币计量、并予以准确衡量的财务信息。而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经常存在外部化问题,很难用货币准确计量。因此,传统会计模式不能解决对外部成本的定量估价、由谁支付等问题,不能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的耗费与补偿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环境信息的需要。
  (二)我国环境现状及环保制度需要环境会计信息。目前,我国每年水土流失为15000万公顷,草原退化面积为1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低于国际平均的30-40%的水平。城市污水排放量远远超过处理能力,空气污染加重。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为了保护环境及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森林保护法》等法律,建立了“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期限治理污染制度等八项管理制度。这些法律及管理制度为我国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缺乏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环境会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能够真正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经济与环境两方面的因素,这需要环境会计提供相应的信息。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会计的对象。环境会计的对象突破了传统会计资金运动的范畴,考虑的是整个资源环境、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的价值。为了提供一种追踪、计量与记录环境资源成本的计算方法,为各方相关利益者提供所需的环境信息,环境会计的会计要素应重新界定。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产”:空气、水、海洋、矿产资源、臭氧层等的信息;负债中应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产经营所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推进环保政策执行、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保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和信用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而费用不能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有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因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态环境赔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等。从而避免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有和耗费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企业虚增利润的情况,实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
  (二)环境会计的目标。环境会计的总体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
  具体目标是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具体包括:
  1、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规律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的环境效益;
  3、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规划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衣物、供销等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三)环境会计的假设
  1、对会计主体的假设。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突破了企业实体的狭窄范围,将企业与整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都纳入了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2、对持续经营的假设。环境会计赋予持续经营假设新的内涵,延伸为在保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寻求企业主体持续经营,从宏观经营角度保证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对货币计量的假设。传统会计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假设币值不变,它以资源耗费和对环境污染与防治不加计量,忽略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环境会计变货币假设为多重计量假设,允许采用货币和非货币形式。非货币计量形式可以包括实物指标、劳动指标、技术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等。
  4、环境会计的企业核算。由于企业与环境资源关系复杂,在具体核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企业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基于目前的技术方法,应主要核算以下内容:
  (1)环境资源损耗。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与破坏损失,即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如对农田、山林及水资源污染或破坏而造成的损失,其损失大小可按复原法或避免成本法核算,即根据环境污染或破坏后,恢复或事前预防损失所需成本来合理估计。其次是自然资源消耗,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
  (2)环境保护支出。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社会环境的各项支出。例如,环保投资及补救措施费用、环保人员工资、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环保研究开发费用、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支出等。
  (3)环境资源收益。反映企业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以及从环保中所得到的效益,它是衡量企业环境经营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所取得的收益;环保业绩显著的企业受到国家发放的奖金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信誉收益与股票价格上升收益;其他单位或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金或罚金收入;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效益或机会收益等等。对于上述收益中难以计量的隐性收益,可适当估计测算。
  (4)环境资源效益。主要核算企业由于依靠环境资源所获取的净收益,它综合反映了企业依靠环境资源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经营能力。其计算公式为:环境资源效益=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损耗。
  总之,环境会计是会计对环境挑战提出的有力回答,它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发展与应用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环境会计理论的付诸实践涉及面广,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786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