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0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2/5

作者

□文/陈 燕

浏览次数

1693 次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以及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及利用率的增强,会计盈余信息已经成为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人员作为真实的会计信息的知情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盈余管理应运而生,并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债权人、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税务机关等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1、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成功而操纵盈余。根据证券法规,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但在近几年经济效益整体滑坡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连续三年盈利的企业很少,为达到顺利上市的目的,公司便借助于各种盈余管理手法高估利润,以确保公司三年连续盈利。
  2、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大多数上市公司成功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有严格的限制:“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三年不得有违法违纪的纪录。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能低于6%。”为了突破10%的生命线,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行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10%。如果本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则在配股压力下,会采取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来提高净资产的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目的。
  3、为避免被“摘牌”而进行盈余管理。按照《股票发行及交易管理》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由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之后若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这对上市公司本身及其股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主管部门来说,其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自身利益会竭尽全力,采用种种手段避免出现三年连续亏损。
  4、委托——代理契约下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盈余管理。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两权分离,股东往往将公司委托给代理人经营,股东希望管理当局能尽心尽力为股东的财富最大化而工作,但管理当局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能激励管理当局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的是盈利——报酬激励机制,即管理当局的工作绩效及报酬总是与所经营公司的报告盈利挂钩,这样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常用的方法
  (一)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1、改变折旧政策。对固定资产而言,可以延长折旧年限或是在各种折旧方法之间进行选择,企业管理当局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利益的需要,对会计政策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琼海德的全资子公司海德涤纶厂原来按直线法集体固定资产折旧,1997年起该按上年度折旧额与产量匡算单位产品的折旧额,然后按当年产量计提折旧。从琼海德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知,1997年底固定资产原值比上年增加了3900万元,增幅达12%;而该年折旧费用却比1996年减少了86万元,减幅达9%。
  2、利用各种准备的计提。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所有的上市公司均应提取八项减值准备,但由于计提标准与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给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例如,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披露中显示:南方证券被实施行政接管后,同为持有南方证券3.96亿元而并列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海汽车和首创股份,在2003年的年报中分别计提了3.96亿元和5940万元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分别是100%和15%。两家大股东提取的长期投资准备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初看会觉得上海汽车谨慎有余,而首创股份谨慎不足,是两家公司管理层对该项长期投资的专业判断不同引起的。但我们分析一下两家的利润增长率后,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上海汽车2003年度实现净利润15亿元,与2002年年度107亿元相比,利润增长40%,首创股份2003年实现利润4亿元,比上年下滑了13%。显然,两家公司2003年利润明显存在盈余管理迹象。
  3、收入、费用的不当确认或虚假确认。上市公司可以利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进行盈余管理。按会计惯例,收入应在收入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才确认和记录,但管理当局往往在过程完成之前即确认和记录收入。而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这种方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比较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发生,采取递延收入这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公司收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有规则的上升趋势。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往往直接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相联系,将费用资本化、递延当期间费用、潜亏挂账、提前确认费用等是进行盈余管理方法之一。
  4、合并范围的确定与变更。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期中合并、持股比例变动等变更合并范围,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尚未开业或尚未正常经营的子公司由于没有利润,当上市公司试图提高账面利润时,它就有可能选择将所属子公司中盈利的合并,把近来而将亏损的子公司剔除在外,同时还采取规避披露的策略,以避免被发现其不良企图。
  (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1、利用关联购销。包括虚构业务量、低价收购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等方式。由于很多上市公司本身并未构成完整的产供销流程,要依赖于集团公司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和产品销售网络,因此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发生关联购销在所难免。例如,沪东重机2002年1至8月份向其控股股东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和其第二大股东上海船厂累计销售了6台船用柴油机,销售金额达10269万元,成为该上市公司稳定的主营业务之一。这种关联销售通常一方面做足了盈余,一方面应收账款高高挂,没有实质的现金流入,隐含大量坏账损失的风险。
  2、托管经营。目前的证券市场上,由于缺乏委托经营方面的法规,托管经营的操作往往服务于企业利润的操纵。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不良资产,同时收取固定收益。另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机关内应关联房的优质资产,在获得大量利润的同时,还收取托管费。例如,内蒙华电受托经营母公司内蒙电力集团的发电机组。按照协议,母公司按发电量的0.05元/千瓦时向内蒙华电支付托管费,此举使得内蒙华电股份公司1998年度取得托管收益1.42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2.46亿元的58%。
  3、利用关联方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资产重组可以迅速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由于通过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使得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不可避免。这种互为依存关系上市公司利用关联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关联方之间进行资产重组,比起与一般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具有重组速度快,易于包装,见效快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4、利用经营租赁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租赁关联方的优质资产,支付较低租赁费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例如,新疆天业公司1998年以800万元的年租金,租赁其母公司所属的一家农场,该年该农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实现利润7920万元,扣除800万元租金,创造了7121万元的其他业务利润,占其当年利润总额11226万元的63%,成为新疆天业业绩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使公司利润同比增长212%。
  5、利用资金占用费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通过向关联方提供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巨额款项,获得高额利润。例如,焦作万方向母公司提供了年利率高达18.3%的1.83亿元的长期“贷款”,获得了3300万元的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当年的同期贷款利率仅为5%左右。
  三、盈余管理的识别
  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提高财务报表使用者识别盈余管理的技术水平,对抑制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分析动机。动机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公司所面临的形势、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盈余管理的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当企业面临以下情况时往往进行盈余管理:(1)公司业务停滞不前,企业在亏损边缘徘徊;(2)公司已经发生了亏损,面临着被特别处理或停止上市的威胁;(3)公司高层管理者发生变动;(4)流通股过于集中等。
  2、关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项目
  (1)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类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作为投资者判断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线索。如果注册会计师做出的是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投资者应关注审计报告说明段中的内容,并参考公司管理当局做出的解释。当然,投资者还应该考虑出具报告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资质。
  (2)关注非经常性损益。如果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比例过大或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时,就要考虑企业是否在利用资产处置收入、补贴收入等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3)重视关联方交易。投资者应分析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占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比重,应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借助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4)关注不良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虚拟资产是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利润的不良资产,也是上市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可以将这些虚拟资产剔除,再分析报表以判断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
  (5)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异常变动。投资者应特别关注重点、大额、异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对会计数据异常变动有无附注,以及所作的解释是否让人信服,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应对报表的客观性保持警惕。
  (6)认真阅读现金流量表。利润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易受到人为操纵,而现金净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盈余管理的空间相对较小,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则意味着已经确认的利润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表明公司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89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