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和基础,是指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员工的培训与配置、员工的报酬、员工的晋升、转岗和调动都需要以绩效考评为依据。科学的绩效考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教育培训作用、反馈控制作用与沟通作用。科学的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一、完整理解绩效考评内容。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有不少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绩效考评就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考查评定。实际上,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时应该同时关注两方面的内容:员工的工作结果,即国外所谓的“任务绩效”;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国外所谓的“周边绩效,或者关系绩效”。任务绩效是相对一个人所担当的工作而言的,即按照其工作性质,员工完成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任务绩效应该是绩效考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任务绩效的考评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等指标来进行考量评估。周边关系指影响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表现为相关部门人员的响应反应。对周边绩效的考评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绩效考评系统中同时包括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部分。当然,在对每一类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每一部分所占的比重并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越是接近生产一线的职位,就越是强调“任务绩效”的分量;越是接近管理的职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职位,就越是注重“周边绩效”。
二、科学设计绩效考评指标。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绩效考评一级指标包括“德”、“能”、“勤”、“绩”(在一些特殊岗位,应当将“体”也纳入考核内容),这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规范”,但在二级指标的分解上就五花八门了。篇幅所限,这里不可能完整讨论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问题,仅举一例,说明考评指标的设计既应注意科学性,又当兼顾其可操作性。在设计对管理人员考评二级指标体系的时候,其中关于“能”的考评指标体系,通常涉及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现在大多数企业都特别强调“创新能力”,但就如何设计考核指标去考评员工的创新能力却不是易事。现有不少企业的考评方案,凡是涉及“创新能力”指标的,都将其作为“能”的二级指标加以设定,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要抽象化地解释什么是“创新能力”,从而加大了这项指标在实际考评过程中操作的难度,最终可能变得有它不多,无它不少,纯粹成为摆设。那么,是否可以将“创新能力”纳入“绩”中进行考核呢?答案是肯定的。具体做法是将“创新能力”的内容归入“绩”的二级指标,称谓换成“工作创新”,就管理人员的考评而言,这项指标具体可以解释为:管理者结合自身的工作,是否经常原创性地提出效率明显的新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这样,不但避免了对“创新能力”的抽象解释,而且便于操作,从而可以提高绩效考评工作的效率;同时使“创新能力”具体化,通俗化,员工更能理解和把握;而且让员工明白,创新并不十分困难,创新就在身边,人人都能创新。
三、合理确定绩效考评周期。所谓考评的周期,就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评。这与考评的目的和被考评职位有关系。如果考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奖惩,那么自然就应该使考评的周期与奖惩的周期保持一致;而如果考评是为了续签聘用协议,则考评周期与企业制定的员工聘用周期一致。事实上,绩效考评周期还与考评指标类型有关,细细深究,不同类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也需要不同的考评周期。对于任务绩效考评指标,可能需要较短的考评周期,例如一个月。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考评者对被考评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结果有较清楚的记录和印象,如果都等到年底再进行考评,恐怕就只能凭主观感觉了;另一方面,对工作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一起积攒到年底来处理。对于周边绩效考评指标,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评,例如季度、半年或一年,因为这些关于人的行为、表现和素质的因素相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可观察性,需较长时间考查和必要的推断才能得出趋势或结论。但是,企业应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行为记录,以作为考评时的依据。实践中,一般没有将任务绩效考评和周边绩效考评指标分开设定考评周期,而是统一设定考评周期后,对周边绩效考评指标更注意各周期之间的联系考查和趋势判断。
四、分层设定绩效考评维度。在考评中,企业还经常面临从什么角度对被考评对象进行考评才算科学的问题。现在,比较流行的是采用360度考评。所谓360度考评就是“立体”考评,即从与被考评者有关的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对被考评者进行考量评估,通常包括被考评者自评、同级同事互评、直接下级考评和直接上级考评。但是,如果对公司的所有职位都采用360度评价,势必加大考评工作的难度。笔者建议,企业的高层经营者一般应由聘用者或其直接上级考评,比如董事会或总公司相关部门。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发挥承上启下以及横向沟通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枢纽”,也是企业做好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因此,为了树立示范和实现考评的公平公正,这一层次的考评适宜采取360度考评。企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员工和生产一线员工则以采取自我考评和直接主管考评相结合为宜。
五、清晰界定绩效考评重点。员工绩效考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工作潜力等的正确评价,绩效考评的指标应根据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的重点,结合人事调配、晋升、报酬以及教育培训等管理手段,提高每个员工的能力、素质和士气,实现企业目标。
六、认真组织绩效考评面谈,发挥绩效考评作用。我国企业在实际绩效考评过程中,大多忽视了考评面谈这一环节。企业的传统做法,要么是在考评结束,将考评结果公布后,执行强制的“机械式”的奖惩、提薪或升迁,不计后果;要么就是考核时轰轰烈烈,考评完后相安无事,结果谁也不知道,考评纯粹成了走过场。殊不知考评面谈是考评结果反馈和营造考核氛围十分重要的一种方式。
七、修正完善绩效考核方法。企业绩效考评过程中常常面临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关于周边绩效考评容易出现居中趋势,难分优劣。周边绩效考评的内容是针对员工的影响其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而展开的,而这些内容又大多比较抽象,所以对其考评确实困难不小。为了避免在周边绩效考评指标上的模糊评价,除了在指标设计时应尽可能通俗地解释各指标含义和科学地对指标进行归档分级外,还可以在考评程序和方法上想办法。
结合考评实际,在考评程序和方法上可以这样操作:(1)按团队(比如班组或职能部门)分指标就每一细项用配对比较法考评“队内”成员(团队领导单列考评),综合强制排出名次;(2)将各个团队的前三名和最后一名(企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前五名和最后两名等)分别集中,由人力资源部门与各团队领导一起,就各考评指标利用配对比较法或交替排序法分别强制排出名次;(3)企业各团队的前三名集中考评排名靠前的就是企业奖励的对象,各团队的最后一名集中考评排名靠后的就是企业鞭策的对象。
考评面谈的重点也是上述对象,然后才是分布在中间的那些企业认为特殊的员工。这就是所谓的“抓两头,放中间”。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避免在一些指标上“大家好”的趋中局面,分出优劣,便于奖惩,而且简化了绩效考评的工作量。
八、不断营造绩效考评氛围。员工绩效考评绝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实践中,有不少曾经认真做过绩效考评的企业,后来都半途而废,再后来就变成走过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抱怨考评实在不好做,要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就更难;二是考评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只能是装门面,不能动真格。显然,我们的企业还未深谙绩效考核的意义。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绩效考评。笔者认为,企业搞好绩效考评的法宝是坚持考评,不断完善和修正考评方案,在企业文化中揉进考评的内容,营造协调和谐的考评氛围。企业在绩效考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上面几个关键问题,在落实考评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对考评方案加以修正,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地进行绩效考评,形成高效的绩效考评体系,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