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3期/宏观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6/3/3

作者

□文/郭希明 魏慧丰

浏览次数

2906 次

通货膨胀成因及测度
  通货膨胀是商品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始终伴随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发展。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是名义总需求相对大于总供给,其实质是名义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名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对变动幅度与持续时间的长短通过一般物价水平表现出来,所以判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主要依据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与上涨持续时间。
  名义总需求的相对增加或总供给的相对减少都会使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名义总需求等于总货币存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以名义总需求的变动可能是总货币存量的变动造成的,也可能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造成的。从另一角度看,名义总需求等于实际总需求乘以一般价格水平,所以名义总需求的变动可能是在货币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总需求变动的结果,也可能是实际总需求和货币存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自发上涨的结果。
  根据名义总需求增加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两种。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实际总需求的增加或货币供给增加引起了名义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通货膨胀,是过多的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追求相对过少的商品引起的。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的增加可能是总货币存量增加引起的,也可能是总货币存量不变,货币流通速度增加引起的。总货币存量不变,流通速度的增加是实际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假定在一个供需平衡的经济体系中,出现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的增加,如果没有足够的商品来满足这一增加的名义总需求,人们就会出高价来购买商品,冲破原来的价格水平,在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将价格水平带到比原来更高的水平上。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商品供给者发动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自发的商品价格上涨。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中,名义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也是增加的,实际总需求和总供给则一定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假定在原来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率下,存在一个均衡价格水平,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成本增加了,例如工资的增加、原材料的涨价等,生产者为了保持原来的利润率,就会抬高出售的价格,把增长了的成本转嫁出去,这样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两种类型,它们都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工资缺乏向下弹性,工资提高后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会引起工资增加,工资和价格形成螺旋式的上升,最终使一般价格水平升高。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主要起源于价格垄断。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供求,但在价格垄断情况下,价格缺乏竞争,生产者为了增加利润,就会把价格水平抬高起来,进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所以,成本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前提是成本增加的企业具有垄断的定价权,或该企业商品的价格弹性较小且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否则成本的上涨不易很快造成商品价格的上涨。
  技术进步能够显著地降低商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价格,尤其是技术进步较快的新兴行业,价格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的速度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是很显著的。
  通货膨胀的形成除了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外,还需要价格的上涨是持续性的,只有能够长时间保持住的价格上涨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总量的增加、技术的进步都具有不可逆性,它们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是长期的。而实际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的增加和成本的增加是可逆的。实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最终会通过价格和供给的调整趋于消失,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可能长,也可能短,其长短决定了它对价格影响的持续时间。成本中工资的增加是不可逆的,但有些行业可通过技术进步使成本回落,有些则无法回落,由于技术进步使价格回落需要的时间一般较长,所以成本由于技术的进步而回落的过程较长,也就是成本的增加对价格的影响一般是长期的。
  实际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的增加、货币供给总量的增加和成本的增加都能推动价格水平的上涨。相反,技术进步通过降低商品成本来抑制通货膨胀,这几种因素共同决定了价格上涨的幅度与持续的时间。
  通货膨胀可以从价格和货币数量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度量,本文认为我国目前从价格角度测度更为合适一些。我国市场经济已初步形成,商品价格绝大部分由市场决定,市场价格可以充分反映商品供需状况和货币供给状况,也可以反映成本变动状况。从货币数量角度看,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其测定的通货膨胀率是从实际价格变动中扣除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剩余的部分,将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对价格的影响排除这可以反映出价格管制下隐蔽的通货膨胀,但是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在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显然不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等于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与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不是同比例增减的。货币的流通速度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波动很大,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是实际总需求减少的结果。
  将实际总需求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排除在通货膨胀率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是不合适的。因为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阶段,而经济体制处于改革阶段,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能出现持续增加,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实际需求的影响也可能是长期的,供需缺口会长期存在,实际需求的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是长期的,而且这种变动能够及时反映在价格变动中。价格水平在长期中由货币供给量决定,但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不能反映价格的实际变动。既然实际需求的变动对价格的影响与货币供给量对价格的影响一样都是长期的,所以,不应将实际需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排除在通货膨胀率之外。■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71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