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一、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订单农业”是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而产生的。它是农业市场化的一种先进模式,但我国目前订单农业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履约率不高。价格风险是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主要因素。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和季节性等特点,现货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受供需不平衡的影响,价格波动大。尽管订单合约具有远期合约的性质,但农产品仍主要是在现货市场完成交易的,订单合同的签订与农产品的交割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所以订单合约价格与远期的现货价格存在三种可能的关系:(1)合约价格与远期的现货价格相等,这种情况将不会影响农民和企业的履约,不存在违约风险;(2)合约价格低于远期的现货价格,这种情况于农民不利,农民有可能违约,将产品卖给价高的;(3)合约价格高于远期的现货这种情况于企业不利,企业若按合约价格收购农产品,则会损失惨重。可以说,只要违约成本低于履约损失,违约的现象肯定会存在。面对价格风险,有的地方实行“保底收购,随行就市”,这只是针对签约的一方农民利益的保护,那么谁来保护公司(或企业)呢?
二、期货市场是化解订单价格风险的有效途径
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如何规避订单风险呢?期货市场作为一种更高级的市场形式,能够为订单农业提供有效的风险回避。首先,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为订单农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价格。期货市场存在众多交易者,期货价格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市场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并且对各种价格因素反应极为灵敏,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预期性。其次,期货市场作为风险转移与风险再分配市场,集中了众多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巨大的风险可以在大量的市场参与者间进行重新分配。同时,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度,使参与交易的每一方都要达到一个最低信用水平,这就保证了交易双方都不存在违约风险。可以说,期货市场形成价格、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其他体制相配套,可以化解订单农业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期货市场可以形成农产品市场的基准价格,从而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共同组成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价格,现货市场是在期货价格的基础上,承担一个物流的过程。同时,期货市场的信用保障体系可以解决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问题,完善的交割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正是由于在期货市场上形成一个透明机制的市场和基准价格,批发市场、现货市场在物流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正常发挥。第二,通过期货品种给农民提供未来种植供求信息,有助于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由于期货市场聚集了大量不同身份的交易者,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生产、需求、消费以及流通的信息,通过这个市场集中的各种信息,尤其是远期的价格信息,农民可以预测到最适合市场销售的产品品种,从而确定或改变自己的种植计划,进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三,通过期货市场有助于现代化流通企业的形成。就粮食流通企业而言,由于其流通量大、利润薄,一有价格波动便容易形成亏损,加之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价格变动难以预测。因此,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现代化流通企业。如果有了相关的期货市场,流通性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预测价格,防止或避免价格过分波动而造成的风险与损失。有了固定的风险管理手段,订单农业才能有效地推广实行。第四,期货市场为农业补贴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也正在加紧落实相关政策,比如减免农业税。但是,即使政府能够提供足够的补贴,农民也不一定会保持收入的增长,基于农产品的特性,实际情况往往与此相反。直观的趋势是,今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扬,会刺激更多的农民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已经上涨的农产品的生产中而导致下一周期农产品产量供过于求致使农产品价格的下滑;而下滑的农产品价格又会抑制农产品的生产,导致下一周期的减产和价格上扬。因此,为农民提供一个完善的管理这些风险的市场机制,对于扶持农业更为重要。如果中国的农民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主要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作为参考,必然会加剧农业的弱势地位。
三、美国订单农业与期货市场结合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利用其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保证其订单农业的顺利实施。在美国农业产业化实施过程中,市场化程度非常高,订单农业非常普遍。在美国,一些较大的农场主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大多数的中小农业生产者则通过各种销售合作社等农产品收购单位来参与粮食流通;同时,农产品收购单位则要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回避风险。美国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密切结合,在美国订单农业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期货市场的保证下,订单农业的期货市场的结合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远期交货合同方式。农场与粮食收购单位签订远期合约,该合约确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某一确定价格,由农场主向收购单位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农产品。粮食收购单位根据期货价格和往年的平均基差来确定远期合同收购价,与农场主签订合同后,还要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风险。远期交货合同确保农民能在今后的农产品现货卖价下跌中保持买价不变。这种方式多用于当年或来年的新作物。二是固定基差合同。农场主与粮食和收购单位签订远期合约,由农场主向收购单位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农产品,该合约确定某一基差,在未来执行合约时,合约价格等于期货价格减去基差。签订了基差合同就可以避免由于运输费用、利息、仓储费用等的变化而引起的价格变化,或者说是基差变化。相对于远期合同,固定基差合同承担的价格风险要大些,农场主仍然面临期货价格下跌的风险。三是最低卖价合同方式。农场主与粮食收购单位确定与预期月份期货对应的看涨期权的协议价格、期权费,并确定最低卖价,收到最低卖价现款。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农场主可以在期权,盈利部分归农场主所有。相当于农场主在确定最低卖价的同时买进一个看涨期权。最低卖价合同对农场主而言是一重非常安全的套期保值措施,能使农场主在保证其最低销售价的同时,又不会错过价格上涨的机会,因此,目前此合同的使用率最高。四是最高买进价合同方式。最高买进价合同是在签约时确定买进的最高价格,同时买进一个看跌期权,因此,用户的风险是仅仅担心价格下跌。最高买价合同主要用于粮食用户,如饲料、粮食等加工企业。期货市场保障了美国订单企业的发展,在美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发展“订单农业”应该注意的问题
发展订单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注重以下问题:第一,政府应积极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政策,建立农村市场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为生产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二,组织和培养一支有文化、素质高、敢于闯荡市场的营销队伍,要增强营销人员法律和法规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第三,在搞好产业链的同时,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抵御和防范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