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运用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三项标准,分析制约河北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提出通过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和利用优势资源禀赋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系列对策。
一、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1、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品或服务结构与社会消费意愿的吻合程度。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品或服务结构与社会消费意愿的吻合程度是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标准。但产业结构对需求结构不仅仅是静态适应,而且要能够动态地跟踪消费结构的变化,这种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也应作为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例如,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种商品或服务需求的突然增加,引起该产品或服务价格上涨时,良好的产业结构应该能够迅速调动各种资源组织对该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提供,来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从而使价格在短时间内基本下降至原来的水平。这种从价格开始上涨到基本恢复再到原来水平的周期长短是反映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柔性的重要指标。由于消费需求和生产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消费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又反作用于消费需求,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还应当具有发现潜在消费意愿,引导消费需求适应当地资源条件,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2、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的匹配度。优势生产要素是否已充分利用,短缺生产要素和资源是否被过度开发使用,也是判断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结构是否匹配的重要标准。例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学技术要素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在没有取得科技要素优势之前,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就不能当作是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因为优势生产要素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优势生产要素缺乏而引发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从新配置生产要素的办法来解决。
(三)产业内部之间的协调性。我们知道,生产要素不足导致存在瓶颈产业,而总需求不足会导致存在过剩产业。但这些不能简单的判断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增加要素投入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和开发新的需求、扩大现有需求,同时要增强产业内部之间的协调性,才有望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制约河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因素
1、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突出。消费结构不合理阻碍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使消费的选择性和个性化大大增强,需求的范围增大、层次增多,将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细分深化,使产业内部的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专业化市场不断形成,产品系列不断拓展,可有效解决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但目前河北消费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低,热点消费不够突出。全省城镇居民“居住”与“交通通讯”等热点消费支出严重偏低,“居住”比重低5.7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比重低3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不合理压制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削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稳定有序的升级。
2、资源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以静态的资源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改善人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投入条件,将资源比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动态的市场竞争优势。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关键是要培育出有技术进步支撑、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河北有食品、钢铁、医药、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等七个优势产业,但都明显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河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策略
1、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方向。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水平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方向。为此,需要建立稳定有效的收入增长机制,并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一是建立规范的政府指导下的劳动就业中介机构,给失业、下岗、分流的职工和新进入劳动阶层者提供就业信息及指导服务,减少就业成本,增加就业率,使职工对就业有稳定的心理预期。二是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制定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税收政策,解决行业之间和职工之间分配不公、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等问题。三是建立适合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收集力度和筹资融资能力,使职工老有所养,失有所供,病有所治,消除居民生活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预期。
2、通过优化消费组成结构来优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尤其是热点消费品和服务性消费的合理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消费生产出新的需要,消费结构生产出新的需求结构,而需要又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因此,消费结构通过它所生产出来的需求结构制约产业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一是引导消费者关注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消费领域,以便形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二是引导人们自觉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三是注重提高消费主体的素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增强精神消费力,促进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文化的提高。
3、河北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资源比较优势为依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经济,大力延长产业链。河北要把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资源开发重点,同时,对资源实施深度加工,必须选择好市场需求的加工方向以及加工程度,才能获取较高的附加值。发展特色经济,关键在于专业化和规模化。河北应依托初级产品的优势产业,努力延长相关产业链,培育河北的特有产品,不断提高质量,培养出以资源为起点,经过中试,直到最终产品的产业链体系,把特色经济做深做细,做出规模来。当前,要把培植和发展产业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把现有的比较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推进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努力使其成为在省内外、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4、医药、纺织、建材等是河北的优势产业,应作为支柱产业实施重点发展战略。依托企业规模扩张,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优势企业代表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方向。优势企业的扩张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目前要特别注重研究七个优势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产业的改造升级带动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切实明确要抓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选择有发展前景和发展实力的企业和产业重点扶持。培养拥有强大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集团。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向跨国公司和跨国集团发展。改变支柱产业企业规模效益低,没有产业领头企业的分散状况,通过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协作,实现强强联合,实现规模优势,对增强企业经济实力起到更大作用。
对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采取扶持政策,促使这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河北时装业最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主要因为在发展时装业方面有三大优势:其一:市场优势。省内有三北最大的服装市场、皮装市场;其二,资源优势。纺织业发达、畜牧业历史悠久,有现成的技术;其三,名牌优势。邯郸的雪驰、辛集和石家庄的宝祥等已初具规模。应以此冬装系列为龙头,依靠技术、资金、管理、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展市场、产品,形成以石家庄为贸易中心,春、夏、秋、冬各季满足不同需要的各个不同档次大、中、小各类规模的企业,形成大的集团,带动农业、纺织业、养殖业、服务业、基础产业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