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5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4/7

作者

□文/马 烈

浏览次数

1225 次

影响审计风险的宏观环境因素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宏观环境是指在一定时空状况下,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时所面临的各种宏观因素之和,是影响审计活动完成的一切宏观条件的集合,主要包括审计政治环境、审计经济环境、审计法律环境、审计社会环境和科技教育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人们对审计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入,社会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随之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的从宏观环境来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审计风险的宏观环境因素
  (一)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国家的权力机关对于这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的法律地位的确认程度。近年来,审计在反腐败和查处重大案件工作中成效显著,得到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但是,目前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各级审计机关同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的政治体系体制实行双重领导,使得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削弱,在行使各项审计任务时,不仅要服从上一级审计机关指导,还要受本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行政干预,审计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也必然要服从本级领导,容易造成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难以做出客观合理的审计结论,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审计职能和权威的发挥,容易形成保护主义,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作机制对于审计工作绩效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过程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仍待解决的这种现状,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加大审计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经济领域中的许多重大的举措,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等,都是为了增强市场主体的自由空间。这样对企业家个体行为的硬性约束减轻,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程度加大,自主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审计的执业难度,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我国的加入世贸组织,也加快了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我国审计市场日益融合于各国审计市场,审计人员不仅可以在本国范围内从事审计工作,也可以到国外处理审计工作,同时国外的一些审计人员也会来我国进行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审计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审计工作一旦走向国际,往往因为环境造成审计具体标准不统一,使得审计人员在判断和执行国际审计具体业务时缺乏审计依据,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国家法律对于审计工作的干预指导和对依法审计人员自身权益的保障程度,审计监督的权限与范围由法律界定。随着社会上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一些问题很难加以限定。
  法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有矛盾,加大了审计风险。依法审计是社会审计执业的基本原则。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注册会计师法》、《会计法》、《企业法》和各种相关的法律,以及《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等的法律法规,但严格来说,法制建设却是滞后的,法律体系很有完善的必要。首先,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及时不完善,如在《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实施后,相关配套的关于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标准和有关的具体程序和制度等没有及时跟上,这样就会出现法律上的“真空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不利于社会经济实体树立审计观念,自觉委托与接受审计。其次,法规、制度相互矛盾、相互排斥,如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执法审计的法规制度由财政和审计两个部门发布,无疑会出现一些矛盾,增加审计人员在执业中的操作困难。最后,对于有关“准则”的遵守与解释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在执行《会计法》和财务制度等履行会计责任方面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有关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规在执行和解释过程中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无疑会减轻注册会计师依法审计的分量。以上的这些原因都会给审计人员的执业带来相应的审计风险。
  (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对审计职业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结果公允性、可靠性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审计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使得社会这个大环境对审计的影响相对的加大。社会公众总是期望审计人员能够在技术上具有充分胜任工作的能力,并具备正直、独立和客观的态度,来执行审计工作;查找并发现所有无意和故意的重要错误,来防止公布容易产生误导的财务报表;向公众及时通知企业可能难以持续经营的有关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盈利预测进行确认。但是由于审计固有的局限,审计人员不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包含的所有的错误,也不能对财务报表真实性作出绝对的完全的保证。面对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双方在审计目标上存在的差距,一旦审计人员达不到公众期望的经济上的利益,社会上的一些报表使用人就会将审计人员推向法庭被告席,要求赔偿他们因使用不实的已审计财务报表作出决策而导致的损失。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优化审计环境和条件,以减少审计被误导的可能,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应当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1、保持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本质区别,独立性是赋予审计的特殊监督权,把握好审计三方面关系人的职责界限,独立审计操作,在工作中要保持组织、工作和经济上的独立,力争做到工作中不受被审计单位的牵制。具体环节要按现行的审计法规和准则办事,明确各自的职责,处理好相关事务。现行的审计机关的行政审计模式及双重领导体制有很多的弊端,应当建立隶属于国务院的,垂直管理的审计体制已是形式所需,这将更有利于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发挥。
  2、建立健全审计准则和法规。随着政治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各种信息的电算化和网络化,随之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就不断的涌现出来。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对的滞后,再加之一些专业审计条件也不健全,给审计工作的处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建立健全审计准则和法规才能使审计人员在工作时做到有法可依,在分析判断时有明确的衡量尺度减少评判失误。在法制建设上赋予审计机关更多的审计处理权,明确审计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强化审计法制宣传,适当披露审计查处的典型案件,增强行政执法效果。
  3、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和通用化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他国家的一些审计程序和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推行,我国针对的也应加快实现审计的国际化与通用化。其主要途径有:我国的准则应与国际审计惯例接轨,运用国际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行为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和素质的教育,掌握国际审计信息,学习并运用最新的国际化的审计技术。
  4、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就相对的较高,只有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的方式,对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加以提高。一是要拓宽知识面,使审计人员能够掌握政治、法律、金融、自动化等的多方面的知识;二是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技能,做“三能四有”的全方面审计工作者,即:能熟知善用新法规,能熟知善用新方法,能熟知善用新技能;有扎实的基本技能,有熟练的现代技能,有实用的实践技能,有略通的相关技能;三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能适应各种新环境,解决新问题。■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010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