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一、体制创新是社属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供销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多年沉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现,许多企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惟一的出路就是体制创新。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了把供销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目标,并且对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寄予很大期望。国际合作社运动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现实成就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启示。我国的供销合作社正面临着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的极好机遇。我们必须珍惜时机,奋力拼搏,高举体制创新的旗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合作经济企业的新模式、新框架,再造发展优势。
二、体制创新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一)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制是经人类社会长期筛选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运行要求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基本和典型的形式。要建立稳固的合作经济微观基础,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符合条件的社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这是社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建立和完善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对社有企业产权结构进行改造,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过去单一投资主体格局,并使资产向经营者和经营者群体集中,解决好企业资产由谁负责的问题,使企业成为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增强企业脱困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着重培育企业的经营机制,努力造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组织基础。企业在掌握社有资产、保证资产完整性和运行过程中的增值性前提下,应当赋予经营者自主经营的权利,包括经营方式选择权,投资决策权、资产使用权、人员支配权及平等竞争权等,以便经营者能够在面对市场经营活动中,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减少经营风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三)创新经营业态,再造企业发展优势。市场放开后,供销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村商品经营网络萎缩,甚至部分供销社退出农村市场阵地,这是市场竞争中各方面重新洗牌的结果。今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新的经营业态将会对市场和消费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在国内外的大型连锁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都已把目光盯住了农村市场,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引入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经营业态,那就可能在下一轮“洗牌”中被彻底淘汰出局。供销社的优势在农村,重建供销社系统的商品管理网络,应以农村市场为重要战略目标。同时,现阶段的经营战略还应积极引导各级供销社加快业态调整和抢占中小城市市场,一方面重点培育和扶持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型连锁企业,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及县级供销社在资源融合整合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自建或加盟等方式兴办连锁超市、购物中心、配送中心等占领市场;一方面要利用供销社的优势,双向互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产品通过配送、连锁等营销网络打入城市市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的商品销售网络。
(四)创新分配制度,调动经营者积极性。要通过改革企业的分配机制,使企业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企业实际,可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以企业保值增值为主要效益考核指标,切实把企业效益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经营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力量。要按照激励能人、鼓励创新的原则,在企业分配中体现他们的价值,按贡献大小获得合理的报酬,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
(五)创新用人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人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市场竞争激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实际上已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靠人来完成的,事在人为,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选准、用好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选拔人才,在保证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下,打破传统观念,大胆起用有头脑、有闯劲,有实干精神,善于经营的人才,发挥其潜在的创新进取作用,为企业注入活力和动力。
三、社属企业体制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三个立足”,实现“三个超越”。一是立足自身又要超越自身。在开放办社的更大空间中,寻求自身发展机遇;二是立足流通又要超越流通。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开辟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领域;三是立足“三农”又要超越“三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思考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主动适应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等进程,拓宽发展新空间。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合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实践中创新理论。二是历史地继承和开拓创新有关系。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探索具有生命力的新举措,赋予创新以实际的内容。三是抢抓机遇与完善机制的关系。决不能再沿用旧的体制与机制,要与真正建立不亏损的机制结合起来,走富民强社的路子。(文/高友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