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6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4/30

作者

□文/王胜利

浏览次数

1213 次

防范信息失真控制会计风险
  会计信息是指社会单位通过会计报表、财务报告等向投资人、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有关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信息。它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会计风险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不可缺少的途径。
  一、现代社会的权责结构决定了会计风险的存在
  会计发展史表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已不仅是计账、算账、报账的工具,而是社会经营责任系统中的一项客观管理活动。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一个大的责任系统上,会计人员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加入到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经济责任关系中去的,负有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责任。目前,尽管会计法规对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和权益保护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会计人员与企业存在着雇佣关系,而决定这种雇佣关系是否存在的权力在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会计人员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显得力不从心。这就使得企业高层管理者有条件利用自身的权力,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逼迫、指使会计人员歪曲事实,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当然也存在因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再有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严或执行不力,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带来损失。这种由于会计人员未能履行社会责任给社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即为会计风险。
  二、影响会计风险的要素
  首先,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交互点。投资者从中获得收益,管理者从中获得薪金。政府从中获得税收。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时有冲突。在当今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投资者、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决策中所需要的现实价值信息,而不是历史成本数据。要求提供的信息应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这样方可避免或减少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投资风险和信贷风险。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选用现行价值或资本化价值来计量。相反,从受托经济责任的角度来看,采用历史成本应为最佳选择,因为由此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为客观、可靠,能较好地向所有者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和解脱管理者的经济责任。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的是企业微观利益,政府则从社会角度考虑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风险的产生,二者偏差越大,会计风险也就越大。
  其次,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会计法规对会计人员缺乏保护,加大了会计风险。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负责人掌握着会计人员的劳动雇用大权,会计人员处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意志和国家法律政策之间,在工作中进退两难。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或一己私利,采取各种手段授意或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致使国家和集体利益蒙受损失。尽管《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对违法的财务行为有制止和报告的权力。但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当企业会计行业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管理人员的利益取舍时,会计就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成为管理人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所以,企业会计在执行核算原则时,一般总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出发点,用足灵活性,往往造成计算不实,虚假利润,使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不一致,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而且,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十分复杂,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引起人为地推断,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差,使得会计人员难以自觉控制风险。再加上会计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人员控制风险行为的保护,会计人员常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新《会计法》中更多谈的是对违法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的处罚,至于对会计人员的保护,虽然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依法回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但笔者认为、在《会计法》中已明确对授意指使、强令作假账的责任人处罚的同时,应采用法规约束的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保护。采用积极的保护措施,辅以严厉的惩罚,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者,目前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和专业技术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抗风险能力、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的薄弱,加大了企业的会计风险。我国不少会计人员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缺少一支与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人才队伍。而高级会计人才是使企业真正领悟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管理体系所必不可少的。因此,由于高素质、高水平会计人才的严重短缺,缺乏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也加大了会计风险。
  三、控制会计风险,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从竞争的角度看,会计人员必须积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充分行使理财自主权、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会计控制上,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人员身处企业对企业经营状况、方针、政策、经营风险比外部审计人员了解的更为深入,会计人员对会计风险的自觉抵御必然能大大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可提高外部审计人员察觉风险的水平,减少相应的实质性的测试程序,节省审计资源。审计资源的节约必然引起审计费用的下降,为企业带来效益。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会计风险,对目前审计质量不高、审计业务操作不规范、事务所承受风险能力较低的审计事业显得十分重要。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风险的外在表现,我们有必要转换视角,以会计风险为切入点,解决我国的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现象。鉴于会计风险有不同的类别,采取的防范措施应有差异。这其中为了追求企业个体利益、减少国家在企业中的利益,而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在我国最为普遍。其解决途径在于会计法规中强调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凡领导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者,必须严肃追究该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并对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力给予积极保护。对于由于会计职业道德薄弱和会计知识技能不足造成的会计风险,应在切实加强院校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一难题终将被解开。■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86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