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7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5/9

作者

□文/张 捷

浏览次数

1911 次

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它比目标更直接地指导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所以,往往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喻为连接财务报告目标和内容之间的“桥梁”。根据美国FASB SFAC No.2,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概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相关性及可靠性。第二层次是成本-效益性、重要性、可比性、一致性等。位于第一层次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被誉为会计质量特征的生命。但二者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鉴于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重要地位及关系的特殊,本文只针对这两个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来进行探讨。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它可以用两个特征来衡量。(1)如实反映: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保持一致或吻合,会计信息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2)可证实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的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的需要相关联,能帮助他们提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影响判断、决策及决策差别的能力,即为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有三个次级质量特征,即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一要可靠二要相关,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会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存在的意义。可见,相关性与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然而,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可靠性和相关性并不完全是正相关,而经常会发生冲突,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过程。举例来说,如用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应是可以获得对使用者来说更相关的数值。但是,从现实经济中取得的这些数值,其可验证性和如实反映会有削弱,从而降低可靠程度。那么在二者发生冲突时,是牺牲相关性还是牺牲可靠性呢?
  二、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探讨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权衡与取舍
  (一)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不健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并不是很高。
  1、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其行为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政府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干预企业经营,这就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掺入较多的人为因素,其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另一方面,国家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又导致了所有者缺位,使市场中无法产生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也就更谈不上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求。
  2、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还处于初创阶段,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微乎其微。在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居多,而且往往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这些机构投资者经验丰富,理性、专业,注重长远目标,对于财务报告内容和质量要求较高。与此同时,还有一批十分活跃的、专业的财务分析师队伍,实时地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提供决策咨询。而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还较少,机构投资者的水平也有待提高,而专业的财务分析师则才刚刚引入中国,要在证券市场中形成一支较为成熟的,分析、研究、利用财务信息的专业队伍,还有待时日。因此,从机构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角度讲,我国这个依据会计信息而做出决策,对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比较高的群体还未形成。
  3、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流通股三类。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票是不允许在证券市场中公开流通的,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往往占一家上市公司股权的绝大多数,而它们又不流通,所以相关股东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关注和灵敏度并不高。在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东中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人或者小股东,即所谓的“散户”或者“股民”。这些散户或者股民占了社会公众股股东的80%,甚至90%以上,它们通常缺乏投资经验和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投资决策很少依赖于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因此,财务报告信息相关性的需求在这些投资者身上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二)电算化会计的应用给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带来了冲击,但对相关性的负面影向却不大。
  1、对可靠性的冲击。首先,从可证实性上说,可验证性关键在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必须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在手工处理系统中,随着防伪程度的提高,原始凭证越来越难伪造。电算化会计目前提供了原始凭证的输入,将纸质数据变为磁质数据,而这一过程由于本质上是人工干预的,其可靠性就要打折扣。随着全社会网络的形成,越来越有计算机开单(原始凭证)的趋向,这样也许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同时磁质数据更易遭外来黑客的入侵,而且可以不留痕迹地修改,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其次,从如实反映上说,电算化将一些具体程序固化于软件之中,这样对于会计核算循环过程的人工干预大为减少,使人工中易出现的勾稽错误,重复、遗漏性错误大大减少,提高了真实性。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特别是今后形成网络之后,安全问题将成为最大的问题,可能在遭受外来侵入之后,整个系统完全被破坏,数据错乱,甚至丢失。更可怕的是在不影响平衡的情况下的篡改,将使这些数据可靠性降低。
  2、对相关性的影响。首先,在提供信息的及时性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适时系统成为可能,即一输入数据,经计算机的高速处理,几乎没有太大的时间距离就能得到已分门别类的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也能及时地作出,从而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而言就更加有用。其次,在反馈价值方面,计算机介入之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中处理许多人工处理时极为复杂烦琐的问题,同时能通过各种复杂模型,提供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的历史性信息。第三,在预测价值方面,电算化更是比人工所提供的信息优化。预测性信息有两个特征:一是在所耗费的成本上;二是在准确性上。这两个方面是彼此矛盾的,要得到较准确的预测信息,必然通过相对复杂的模型计算,耗费成本大,有的甚至是人工所不能做到的。反之,若想耗费较小的成本,那么这种信息的估计成分必然很大,并且也不是很有依据。计算机的使用使这个矛盾得以解决,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就可以轻松地获得相对准确的预测信息,而预测信息对使用者而言是最有用的,最相关的。
  (三)现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严重缺失。2001年以来,银广夏、康赛集团、蓝田等十几家公司,都因提供了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会计报表而受到中国证监会的严厉查处。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它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真的审计报告,造假率达72%,造假金额达70多亿人民币。这些失真的会计报表严重的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由此可见,我国现在亟待解决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结论
  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对相关性高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少的现状,决定了相关性并不是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电算化会计应用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冲击,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严重性,又决定了目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比相关性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相关性就不重要,只是相对于可靠性,并且在二者不能兼顾时,要更重视可靠性。将相关性摆在首位更适用于会计以及证券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向美国现在就采用了一种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相关性的观点。但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以提高可靠性为主。■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9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