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7期/合作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6/5/9

作者

□文/赵顺法

浏览次数

2098 次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历史性任务。供销社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供销社系统的执政能力,在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是我们研究的永恒课题,也是摆在各级供销社面前的当务之急。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提升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即:加强两个建设,完善两个体系,发挥两个职能,努力构建三大服务平台。
  一、加强“两个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构建为农服务的智力资源平台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供销社系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全面推进供销社系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牢记为“三农”服务的工作宗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为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党委、政府中心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供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开创供销合作事业工作新局面,就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领导人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其次,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着重帮助他们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第三,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要建立人尽其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努力营造一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同时要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开放办社,拓宽视野,突破身份、地域限制,既重视城镇的专门人才,也要吸收农民中的能人到供销社工作,使各级供销社用优秀的人才去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二、完善“两个体系”,提升统筹系统发展的能力,构建为农服务的组织平台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加快供销社职能转变,加强供销社机关效能建设,具体讲就是完善组织指导和经营管理两个体系。
  一是完善组织指导体系。重点是加快“两个转变”:首先,要转变观念。必须站在新时期“三农”工作全局的高度,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全面审视供销社工作,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观念,努力实现与农业共发展,与农村共繁荣,与农民共富裕,达到政府信任、农民满意、供销社发展的三赢目标,其次是转变职能。就是加快供销社由联合组织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转变,由对本系统的指导管理机构向农村合作经济联合服务平台转变,真正成为政府联系农民的纽带和桥梁,承担起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维权和行业自律的职能。
  二是完善经营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把社有企业、基层社、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联合起来,共同开拓市场,壮大自身,服务“三农”。就是推进“四个创新”:第一,创新经营业态。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要围绕政府“万村千乡”工程,按照“一站三网”的建设思路,市、县建中心,乡建超市,村建站,强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发挥供销社在农村流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第二,创新动力机制。供销社为农服务要做到长久有效,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动力机制问题。前些年,一些地方供销社人为地将供销社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割裂开来,片面强调了无偿服务,或多或少搞了一些农民没有得实惠、供销社经济受损失的“花架子”,两个积极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强调市场化运作,强调为农服务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并且这个效果要放到市场当中去检验。这样做,使农民通过供销社找到创业致富的门路,真正走向市场。使供销社企业实现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服务的良性循环。第三,创新服务内涵。必须坚决地从供、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供销社的同志长于购销,善于买卖,这本是我们的强项和优势所在。但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是忽视了对其他服务项目的开拓,使供销社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的自我约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供销社服务的综合性。农民需要什么服务,供销社就应该提供什么服务,唯有如此,供销社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发展空间。第四,创新体制。加快社有企业机制转换,成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产权多元化,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为主要实现形式,通过整合资源,资本嫁接,多元化发展,促使社有资本向优势产业集聚,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基层社体制创新,通过重组改造,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基层社和农村人才、设施、网络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专业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和乡村超市,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三、发挥“两个职能”,搞好“两个服务”,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路子和新办法,主动发挥好“两个职能”,搞好“两个服务”,使供销社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支经济力量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支政治力量。
  一是发挥政治职能,搞好为农村稳定服务。按照“高层次、全方位、区域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兴办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一支重要力量。所谓高层次,就是在协会建设上高起点。通过协会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民,把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实事求是地反馈给党委、政府,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通过“双向”服务,发挥好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所谓全方位。就是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在搞好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还要开展健康教育、信息咨询、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服务,使协会逐步与农民建立起互助、依存关系,尽而确保协会的健康发展。所谓区域化,就是提高协会会员覆盖面。广泛吸收当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会员入会,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在一定区域内使多数农民加入协会,尽而,达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目的。近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井陉中药材、鹿泉红枣、赵县棉花、栾城蔬菜、灵寿烟叶及南阳沟烟叶分会6个典型协会,通过典型引路,整体推动,目前,全系统行业协会数量已发展到65家。协会的作用和效果已经逐步显露出来。如,灵寿县南阳沟村砟子沟庄烟叶协会。目前,该村107户中75户烟农加入了协会,占全村总户数的70 %。协会采取党支部+村委会+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从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服务,到协助村两委调解村民纠纷、整修道路、兴修水利,帮助会员操办红白事、开展文娱活动,真心实意的为农民办实事。协会成立三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了两倍,村里近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刑事和信访案件。砟子沟庄一举从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信访村,变成富裕文明、健康向上的新农村,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展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
  二是发挥经济职能,搞好为农民增收服务。通过领办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专业社、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以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一,产前服务。主要是通过建设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搞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技术服务。去年,我们提出了在全市建立1500家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这项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了2004年为群众办实事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兴办村站2000家,建立庄稼医院150座。今年以来,免费为农民测土施肥10万多亩,供应货真价实的农资商品3.5亿。一大批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已经成为农村的商品购销中心、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在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维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产中服务。就是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培育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科技推广和示范服务,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目前,全系统共领办专业社168个,吸收农民社员37000户,助农增收6000万元;培育农产品商品基地39个,基地面积86.9万亩,辐射农户24065户,帮助农民实现销售收入5792万元。鹿泉3130亩蓖麻、井陉4300亩中药材、灵寿5000亩烟叶、无极5000亩蔬菜等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第三,产后服务。主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发展前景和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助农增收。目前,全系统共组建农产品购销和加工型龙头企业65家,带动农户8.8万户,连接基地7.1万亩,年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为农民增收5000万元。
  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供销社的执政能力,把供销社真正办成经济实力强、服务功能全、农民群众信赖的基础服务平台,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725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