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8期/区域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6/6/6

作者

□文/单 芳

浏览次数

1845 次

中部崛起理论综述
  25年前国务院正式建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试探着走上了中国经济大舞台;五年前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带动另一部分人后富起来”;两年前又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东北倾斜性政策。2002年全国各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表明,我国以往东快西慢中部居中的经济增长基本格局已被打破,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最快、西部居中、中部较慢的增长态势。中部塌陷的声音从四处呼喊出来。“中部崛起”的口号应运而生。在进行了沿海率先改革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后,“中部崛起”渐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总结中部崛起理论,中部崛起势在必行。
  一、中部崛起的提出
  众所周知,中部地区是中国腹地,地缘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既是现代的工业生产基地,又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部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它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战略地位;对于商品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在全国范围的顺畅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的塑造和与运作,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党的16大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加速崛起,有必要从理论与世纪的结合上进行战略导向。2004年5月,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第一次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之中。
  二、关于中部崛起的理论说法
  (一)“牛肚子”理论。“牛肚子”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张绍刚教授提出的。根源是这样的:张老文革时期下乡改造跟同事有一次放牛时,一头大水牯牛不慎陷入泥沼,他们两人先后试着抓住牛鼻子和头部、拖牛尾巴,使劲往上拉,结果牛身不但拉不上来,反而有逐渐下沉之势。后来湖田中来了十几位农民帮忙,搬来几根粗木杠,垫起牛肚子,配合抓住牛鼻子和牛尾巴,大家齐心协力,同声呼喊“一、二、三”,才终于将这条大牯牛拉出泥沼。
  从横断面来看,中国西部最为落后,中部较为先进,东部或东南部沿海地区最为先进。东部沿海地区是牛鼻子,西部地区是牛尾巴,中部地区正是牛肚子,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一场民族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中部能不能发展起来。把中国的经济起飞与那头牯牛的脱离泥沼相联系,提出强调中部崛起的“牛肚子理论”。如果中部不能相应地及时崛起,全国经济的起飞和持续协调发展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发展,不能只将政策倾斜于东南沿海,只牵东部这个“牛鼻子”,而要同时使中部崛起,西部起步。
  (二)“龙腹”理论。中国是泱泱大国,我们都是龙的炎黄子孙。看我们的中华经济版图,如果把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总量大的东部比做龙头,西部是龙尾,而中部则是龙腹。龙头拉动,龙尾发展龙腹翻身才能实现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总体而言,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部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如果中部欠发展,西部发展和东西互动发展就很难成为现实。由上理论看,中部崛起的提出是合乎民意,顺理成章。中部崛起迫在眉睫,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个焦点。
  (三)“领头羊之争”理论。中部崛起战略刚刚甫定,“领头羊”之争又起。争“领头羊”就是发展空间。开放实践证明,实施一项国家大战略,最先最多受益者往往是某个大经济区起龙头作用的中心城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争当中部“领头羊”,并非“烫手山芋”,而是争取有利于“大干快上”的政策空间。让我们来看一组口号。河南:中原崛起,先看河南;湖北:武汉先行,意在打造中部中心城市;江西:江西现象,意在领跑中部;山西:中部崛起,山西突围;湖南:不东张西望,意在融入珠江三角经济圈;安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
  (四)“蝴蝶”理论。如果说“领头羊之争”大家耳熟能详,“蝴蝶”理论可能还是有点生疏的。根源是这样来的:美国科学家罗伦兹有一个著名的“蝴蝶理论”。一只亚麻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翅膀,可以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最终导致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可撒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是寻找到促进其快速发展的“振翅源”。对此,有专家指出,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城市圈,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等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以南昌为中心,含九江、景德镇在内的昌九城市圈,以长沙为中心,构建长、株、潭一体化,以及合肥、芜湖为中心的带状城市圈,形成一个连贯京广线和长江两岸的庞大城市群,是十分必要的。
  (五)城市群理论。国内以姚士谋为代表认为:城市群是指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速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和发展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一个由区域地理,自然和经济社会等要素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是一个非线形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复合系统,每个城市都是城市群系统的一部分,并且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城市群的发展水平代表者一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中部的城市群都市圈也应运而生:湖北的“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和潜江9城市,直径为200公里,总面积占全省的33%。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是该省发展水平最高、投资效益最好的地区,经济总量占湖南省的比重较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省。江西的“昌久工业走廊”最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要从中部崛起,并规划了“昌九工业走廊”,提出建成广东的“后花园”,在此基础上,该省提出打造省内“4小时经济圈”和省(市)际“8小时经济圈”,形成南昌与赣州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圈”,以全面拉动江西的全局发展。安徽合肥-芜湖为中心的带状都市圈,使之成为安徽经济腾飞的增长极。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城市为结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全省60%的城市分布于此。中部的城市群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三、总结
  从上面几个理论可以看出,中部崛起势在必行。而如今的中部,没有“振翅源”,领头羊之争也毫无意义,从“中部崛起”提出,六省并没有向学术专家那样所想想的那样集中在一起齐发展,共谋略,怎么样使中部崛起于中国?而是以各自为中心,谋发展,求对策,城市群都市圈的出现把中部分裂的支离破碎。山西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湖南省,江西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即将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包括最高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在内的三层结构推动区内5大方面的合作发展,安徽省也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加强联系。只剩下湖北、河南这个争中部崛起的两个老大哥。河南提出中原崛起,湖北提出中原崛起从武汉崛起。现在的中部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
  看到这些,让我们不得不问:一个各自为政的中部又如何来争取区域政策,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呢?答案:“中部要崛起”内部的合作交流机制亟须建立, 这似乎成了经济圈共同体的不二法则。胡树华建议中部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领导小组,该小组由各省相关领导组成,组长由中央高级别领导担任或由各省领导轮流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策中部联动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各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等负责人组成,负责联动发展工作的推进,协调和组织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叶裕民教授指出如果说中部最缺什么的话,缺少的是政府的职能转变。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余立国则将目前中部投资环境形象地概括为“谈判承诺易,进来兑现难;前任承诺易,后任兑现难;领导承诺易,部门兑现难”。
  对于中部崛起的方针,我这里只总结三点:其一、中部各省应该加快凝聚的步伐,真正的为了中部崛起团结起来,而不是更多的远离是非之地。其二、别太倾向于国家给予过多的政策,再有了东部,西部,北部各个方面的倾斜政策以后,如果国家再多给了中部政策,那真是“全国山河一片红”了。其三、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2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