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河北地理位置优越,又是旅游资源大省,一方面邻近京、津,有较为优越的旅游地理位置,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开发与经济效益尚不尽人意。
一、河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机遇
(一)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1、自然旅游资源。河北自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是同时具有海洋、平原、山地、丘陵的省份。(1)河北北部的燕山、西部的太行山形成许多高山峻岭,如小五台山、雾灵山,发育了大量奇特的景观,如嶂石岩、苍岩山等。(2)海河、滦河发源于太行山、燕山及坝上,形成许多溪流、瀑布、湖泊(含人工湖)淀,如白洋淀、衡水湖等。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7—24℃,是最佳避暑场所。(3)河北海岸线421km,冀辽交界处至戴河口,戴河口至滦河口是沙质海滩,沙软、水洁,气候潮湿而适宜避暑度假。(4)坝上高原草场质量优良,民族氛围鲜明,气候宜人,是避暑之胜地,如木兰围场(塞罕坝)、京北第一草原等。
2、人文旅游资源。河北文化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即有丰富多彩的燕赵文化。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影响了河北深厚的文化积淀,承德的避暑山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遵化清东陵与易县清西陵建筑精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万里长城横穿河北全境,长达2000多公里,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河北环绕京津,得地缘之便。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使河北成为京津居民休闲度假、短线旅游的首选之地,而且成为疏散和分流京津国际、国内游客的理想之地。
二、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一)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旅游业的收入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消费、发展经济、培植财源、脱贫致富、拉动内需等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可以拉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旅游业的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工作如能协调发展,不仅能赢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可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旅游业不仅投入产出率高、创汇能力强,同时,有利于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促进对外开放。
(二)河北旅游收入与GDP发展状况比较。1997年至2000年河北的GDP总量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基本保持在10%左右,其中1997年的GDP增长率最高达3953.78亿元,较1996年增长近10.2%。2001年较低为5577.78亿元仍达到8.7%,速度虽缓但呈增长的趋势。2003年河北生产总值已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095.4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达到10508元,其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自1997年以来,河北旅游业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每年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1997年达到最高峰为37.77%。1999年最少,但较1998年也增长了10.98%,高于世界平均旅游收入增长率。通过旅游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比较,可看出每年的旅游收入增长率均大于GDP增长率,充分说明河北的旅游业已成为最有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河北的旅游总收入在GDP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小不到5%,说明河北旅游资源的发展和其资源大省的地位还很不相称。
2002年河北的几个地级市中,秦皇岛和承德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或重点产业,其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秦皇岛、承德市旅游收入与GDP比值分别为12%和14%,其他地市均低于7.7%。
三、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河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用于开发资源方面的资金总数量不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相当一部分资源区尚未得到较好的开发。有不少潜力很大的资源尚未被开发。深山中有不少风景优美的景区尚未被认识。已开发的景区开发程度低,偏重宗教的较多,对于自然旅游资源,如幽静而美丽的峡谷、郁郁葱葱的森林等自然风景点开发不足。
(二)交通条件有待于改善。多景区、景点道路建设均有滞后现象,尤其是到了旅游旺季,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阻塞成为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交通落后于旅游业增长。如张家口市有不少值得开发的景区、景点,但从省会或其他主要城市公路通达张家口市的道路上堵车是家常便饭。不少景区在初始规划时设计的道路太窄,不但严重制约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埋下交通隐患。
(三)旅游单位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欠佳。中、小旅行社的导游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仅接受过短期培训,只能简单地带路,无法提供优质的导游讲解服务。部分旅游区宾馆、旅馆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卫生条件不好,设计时没有洗浴设施。卧具没有消毒,只是每隔几天简单洗涤一次。中低档饭馆卫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缺少最基本的餐具消毒设备,一到夏季消化道传染病频发。交通车辆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个体车主漫天要价,欺骗甚至敲诈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上败坏了初次开发旅游区的名声。
(四)相关商品生产和开发无法满足游客需要。河北本是农副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生产基地,从旅游商品角度考虑,不论是有自然地理特色的农副产品还是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都不匮乏,包含历史因素和地方经济因素的旅游产品品种也多有产出。但是长期以来忽视了有计划开发和生产这类产品,已有产品的包装和产品质量也存有诸多问题。大多数旅游区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外地产品,本地的旅游相关商品售出额占全部旅游消费的份额很小,产品的质量、包装、吸引力都有待于改进。
(五)旅游业收入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小。观河北旅游业近年经济效益,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全省经济总额相比,所占比重不太大,特别是国际旅游创汇的比率较低,在全国还处于落后位置。例如,1995年全省旅游业收入仅占河北国内生产总值的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落后于旅游发达省份。2002年除秦皇岛和承德外,邯郸市旅游业收入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为4.34%,石家庄市旅游业收入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37%。这表明尚有较大潜力可供开发。
(六)和其他省份相比较,旅游企业缺少竞争力,宣传促销力度小。河北旅游企业普遍起步晚、规模小、底子薄,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竞争力量。在宣传促销上投入不够。河北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
(七)管理及服务人才短缺。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三大主要行业旅行社、宾馆和旅游区对于管理及服务人才需求不断增多,高层次人才更是缺乏。由于河北的工资及其他待遇长期低于南方的沿海省份及京津两市,河北培养的不少高级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逐步外流。
四、对策
1、充分发挥河北旅游资源丰富和环京津的区位优势,突出工作重点。要下大力气搞好资源的调查工作,重点开发自然旅游。同时,注意发掘多方位的其他资源。要广开渠道,组织更多资金,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景区规划的水平。发挥特色,开发自己的名牌旅游线路。
2、大力加强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解决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问题,在旅游区的初步设计阶段要考虑游客最多时所要需的道路宽度,应设计道路阻塞时的迂回道路,按照完善配套、合理布局的原则修建旅游区景点的公路,尽量使相邻的旅游区可以串联起来。要注意加强对景区附近的交通疏导及管理工作。
3、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把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加强对旅游导游人员的培训,提高导游的整体水平。加强对中、低档旅馆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应制定旅馆的强制性卫生管理标准条例。餐馆的餐具消毒也应有专人定期检查,旅游区区内交通车辆管理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对于漫天要价,欺骗甚至敲诈游客的车主要严加处罚,努力创造良好的景区景点环境。
4、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河北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特产,如张家口的口蘑、莜面;承德的榛子、山楂;保定的驴肉,都是可以作为旅游商品开发的资源。要大力发展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针对游客的爱好发展旅游商品的生产。要对游客喜爱的商品进行调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加强旅游管理,作好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河北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要加强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搞好市场定位。在国内市场上认真做好环京津的文章。
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与旅游业的三大主要行业旅行社、宾馆和旅游区的人才需求,应加大引进力度,提高优秀管理人员的待遇,重视人才的安排和使用,督促基层旅游部门的领导学习现代旅游开发和管理知识,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五、总结
总之,旅游业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一个地区的旅游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旅游发展必然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只要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