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9期/财政税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6/6

作者

□文/蔡玉洁

浏览次数

2189 次

陕西财政支出状况实证分析
  在现代社会,国家、政府机构的活动在整个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财政活动是政府活动的主要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管理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因此,在理财指导思想上,必须尽快扭转那种只重视收入、忽视支出效益的思想观念。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组成部分,其支出水平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区域内的社会生活有很大影响,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亦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对陕西1978~2003年财政支出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
  一、财政支出数量变动分析
  根据陕西1978~2003年财政支出状况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陕西财政支出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甚至很多年份的上升幅度高达两位数。人均财政支出也从1978年的65.8元上升到2003年的1133.3元,增长了16倍之多。
  1、与全国的比较。2002年陕西财政支出规模为404.91亿元,位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财政支出水平的1.8%,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是2.6%。人均财政支出1102.10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8位。当年财政赤字为254.62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即使是在西部12省区中也居第4位,可见陕西的赤字水平是比较高的。
  2、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来说,财政支出规模应随经济的增长而逐步扩大。根据有关数据,对陕西1978~2003年财政支出(CZZC)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模型及双对数回归模型如下:
  CZZCt=-14.384+0.167GDPt (1978—2003)   (1)
      (-1.523) (17.957)
  R2=0.931 F=322.447 r=0.965
  LnCZZCt=-1.444+0.922LnGDPt (1978—2003) (2)
      (-6.351) (25.037)
  R2=0.963 F=626.850 r=0.981
  从(2)式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对于GDP增长的弹性值较高为0.922;但从(1)式可以发现支出水平不高,即GDP每增加1个单位,财政支出仅增加0.167个单位。总体来说,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二、财政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曾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总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的绝对数会是增长的,但社会总投资占GDP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会趋于下降。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在此,笔者选择农村人均纯收入(NCRJSR)及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CSRJSR)的数据,分析其对财政支出的制约状况,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CZZCt=-38.617+0.206NCRJSRt (1978—2003) (3)
      (-2.262)(10.785)
  R2=0.829 F=116.309 r=0.910
  CZZCt=-26.760+0.058CSRJSRt (1980—2003) (4)
      (-2.163)(14.952)
  R2=0.910 F=223.567 r=0.954
  从(3)式与(4)式可以看出,财政支出与人均收入具有高度相关性,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954,说明财政支出规模受到人均收入较强的制约,其中财政支出规模受到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制约较强,说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这与以往主要把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城市、进行资金链的再循环有关。而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在解决农村人均纯收入以及财政支出等相关问题时,面临的情况更复杂,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更多。两者呈同方向变化,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长1万元,财政支出规模增长0.206万元,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万元,财政支出规模增长0.058万元。从财政资金需求的角度来说,农村人均收入较低,但是人均收入的提高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更大。
  2、政治性因素。第一,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政府职能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迁历程。政府由最初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包大揽”、“完全占位”到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的某些部门的“退位”、“让位”,发展到今天的政府职能的“转位”,财政支出的总规模在政府职能调整与政府掌握资源的重新配置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第二,财税体制改革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1994年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成为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尤其是相对规模的一个重要事件,陕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走势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78~1996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1996年至今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逐年扩大,财税改革对财政支出相对量变动的“U”型走势产生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曾经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1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1994年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从“抑制通货膨胀趋势”与“经济软着陆”到几年前的“总需求不足”与“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再到目前的“投资局部过热”与“预防通货膨胀”的发展路径,平稳的经济态势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以预见,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相对规模和结构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在这种大背景下,相信陕西的财政支出水平也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3、社会性因素。正如英国经济学家伯尔德于1971年提出的“瓦格纳规律”的现代模式,“瓦格纳认为并直接指出社会文化福利支出的明显增长,特别是教育与收入再分配紧密联系的支出增长相关。”因此,我们把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理解为外在需求要求政府职能发生转变,财政支出规模反映了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其中人口因素就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依据人口增长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制约状况,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CZZC=-882.181+0.303RKt (1978—2003)   (5)
     (-5.544) (6.262)
  R2=0.620 F=39.214 r=0.788
  其中RK代表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与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0.788),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人口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影响财政支出规模。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就业参与率的提高,工资的有机构成相应提高,导致财政支出规模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人口增加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提高,如基础设施、卫生与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相应提高。尽管我国采取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我国人口的绝对量过大及渐进增长的趋势,导致财政支出数量呈现刚性的增长趋势。同时,我们看到R2的数值较低,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人口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十分复杂且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当前经济与社会保障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人口构成及变化对财政支出结构中不同支出项目的变化构成了主要影响。
  三、财政支出适度规模模型
  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取决于财政收入规模与财政支出规模的共同影响。笔者认为,应该以本年度的财政收入数、上年度的财政支出数为自变量,建立财政支出适度规模的模型:
  CZZCt=a+bCZSRt+cCZZCt-1
  其中,CZZCt为本年的财政支出数,CZZCt-1为上年的财政支出数,CZSRt为本年的财政收入数,a、b、c均为待定系数。
依据历史数据,得:
  CZZCt=2715.596+0.232CZSRt+0.958CZZCt-1 (1979—2003)  (6)
     (-0.062) (1.281) (6.451)
  R2=0.987 F=818.986 r1=0.981 r2=0.993
  r1为本年财政支出与本年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r2为本年财政支出与上年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6)式中可知,随着上一年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张。上一年财政支出每增加1万元,本年财政支出就增加0.958万元;而本年财政收入每增加1万元,本年财政支出仅增加0.232万元,可见我省财政支出规模受到本年财政收入的影响比受到上一年财政支出的影响小。
  目前陕西省财政支出规模存在以下问题:财政支出规模呈快速、刚性增长态势,多数情况下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很难满足财政支出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需求;短期内财政支出增长过快,而长期内财政总规模与相对规模比重过低的矛盾等。结合陕西省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一方面从以上统计指标的角度来说,在财政资金需求方面,上一年的财政支出规模是目前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财政支出规模的内在趋势是增速逐渐放慢,在财政资金供给方面,控制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关键因素在于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全方位调控。另一方面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来说,对财政支出与收入的调控都离不开政府及财政职能的转变,因此除了逐步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增加财政收入之外,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宏观调控职能是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如改革财政支出体制的关键——预算制度,控制财政支出的总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规模;改革财政收入体制的核心——税收制度,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以此实现财政支出规模在短期内控制及在中长期内增长的双重目标。■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67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