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9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6/6

作者

□文/赵随华

浏览次数

2669 次

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动机指的是一个人之所以遵循某一特定行动路线(目标)的原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为:管理当局为实现公司效用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政策的内在原因或内部驱动力。
  一、国外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提出三种会计理论假设,即报酬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政治成本假设。以这三种假设为基础,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有所偏向,以使得报告盈余向自己期望的方向移动。
  1、报酬契约动机。在代理理论中,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由于代理关系的存在,由此产生了报酬契约,而会计报告盈余在签订、履行和评价报酬契约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所得报酬与报告盈余挂钩的经理人员将会通过对会计政策和程序的选择使得企业盈余向有利于他们的一面变动。
  2、债务契约动机。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于债权人来说,会在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能进行超额贷款,保持一定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一旦违反了这些规定,企业将面临着贷款被收回的危险,所以当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时,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违约风险。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公司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公司管理层便越可能采取可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程序。
  3、资本市场动机。通过股票市场公司可以获得大量不必还本的资金,资本市场成为公司获取资金的重要场所。但要进入这一市场,公司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盈余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因而诱使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以试图影响短期经营业绩。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显示出一个稳定增长的每股盈利额,以此刺激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抬高股票价格,从而在急需追加资本时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股票发行的气氛。另外,为了获得上市、配股、增资扩股及发行债券资格,避免ST、PT等,企业也会有较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4、政治成本激励动机。政治成本主要是企业在财富转移竞争过程中获胜的筹码。由于现代企业不可能完全置身于政治之外,它一定会被卷入政治活动中。因此,如何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筹码,以便获得更多的财富转入而不是财富转出是企业家和管理当局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通常大企业的政治成本高于小企业,为避免高额所得税,管理人员有进行盈余管理降低本期盈利的动机。
  二、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资本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中存在相当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概括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有圈钱坐庄、保级和其他动机。
   1、圈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动因是筹资,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发行阶段。《公司法》对公司股票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管理当局便有可能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以取得上市资格。
  配股阶段。中国证监会有关文件规定,上市公司要配股,“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市公司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
  增发新股。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定价由承销商与发行公司协商,这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陈小悦、肖星、过晓艳的《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一文,研究了上市公司是否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资格。其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假设,并提出了著名的“10%现象”的研究结论。
  2、坐庄。作为企业投资者,股东的目的除了获取股利之外,更大目标在于企业能够长期发展,股价在证券市场上能逐步提高。这些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与企业的盈利水平有关外,还取决于企业的财富能否逐步增加。从长远发展看,投资人一般不愿意选择导致利润升高的会计政策,因为这会导致初期分配股利而流出大量现金,使企业的盈利增长不明显,不能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不利于企业后续年度的持续发展和股价的提高。为了避免与股东矛盾激化,管理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也会考虑股价因素。陈晓、秦跃红通过研究公司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和交易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庄家”的存在对信息披露的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庄家”的存在降低了信息披露的质量。
  3、保级。《公司法》规定“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应暂停其股票上市。陆建桥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公司存在着显著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地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明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3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89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