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17期/社会广角/正文

发布时间

2002/4/14

作者

-

浏览次数

2522 次

春风吹风筝飞

  风筝,原名叫风鸢、纸鸢或鹞子。相传,两千多年前,哲学家墨子用三年时间,做了一个木鸟,名称“木鸢”,近似风筝。后来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三日不下”,这是史书记载最早的风筝,当时叫“风鸢”。
  风筝用于军事是汉代著名武将韩信最先使用,在攻城时先用风鸢测量地面距离。南北朝时,梁武帝大清三年,京城被困,便利用放飞纸鸢的办法向外求救,取得成功。古代军事上利用风筝取胜的事例很多。到了五代时,李邺对纸鸢加以改进,在纸鸢上边装上风笛和丝弦弓,纸鸢飞上天空后,迎风能发出似乐器“筝”的乐声,由此纸鸢改名为风筝。宋时风筝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手工艺品和玩具,宋徽宗的《宣和风筝谱》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关于中国风筝话题的著述。宋时画匠苏汉臣的《百子图》中就绘有放风筝的情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绯衣梦》中也有放风筝的描述。到了清代放风筝活动更加广泛普遍,据李斗《扬州鱼舫录》载,“风筝盛行于清明,其声在弓,其力在尾,大者方丈,尾长二、三丈者,……巧极工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一名制作风筝的妙手高匠,他在清乾隆23年于宣武门太平湖畔举行风筝表演,被观赏者赞誉为“绘法奇绝,绝品之最”。曹氏著有《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传世,书集古代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
  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习俗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不衰。放风筝多在清明前后,天气暖和,草木萌发,春意融融,大自然一片清丽明朗景象,风柔清爽,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朋友们,趁这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走出户外,放风筝去吧!(红 妹)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37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