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2期/学术新论/正文

发布时间

2006/8/1

作者

□文/李 琪

浏览次数

2172 次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专家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应突出本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下,贸易壁垒将逐渐打破,不同的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本土化优势所剩无几;形成后发优势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比较优势,必须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点
  美国战略研究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麦哈尔发表的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此后,我国理论工作者也开始积极研究这一问题。然而,何谓核心竞争力,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看法。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对稀缺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有人认为,是企业优于其他企业的技术优势。张维迎则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其独特性表现在这种资源和能力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
  综合相关资料,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它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核心竞争力不但是企业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让消费者得到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产品、服务和文化。
  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以下特征:1合成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合力,它是企业技术、管理、营销、决策、信息、文化等方面能力的合成。2高创利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对长期的利益,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从而为企业创造超值的利润和长期竞争的主动权。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它是保证企业成功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坚实平台。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并借此反过来支撑和强化核心竞争力。4不易模仿性。它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它有持久的耐力,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5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是与特定的企业相生相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和形成的,深深地融合于企业之中,是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的。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上,不少研究者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他们认为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中很重要的、甚至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这些研究者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包括企业的R&D能力、产品工艺创新能力,其中R&D能力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能力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转化为技术优势的能力。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把核心竞争力分为两个纬度——技术和技能;1993年普拉哈拉德再次撰文,把核心竞争力分解为技术、管理过程和群体学习三个纬度;1994年哈默也重新把核心竞争力分为市场进入能力、城市关系能力和功能关系能力三个纬度;梅约和厄特巴克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分解为四个纬度: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以及制造能力。他们还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对其因果关系产生影响;巴顿认为核心竞争力包括四个纬度:技巧和知识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纬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库姆斯把核心竞争力分解为技术专长和组织能力两个纬度。
  我国学者在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上也有不少分歧,可大致归纳为五种构成要素论。第一种为两类竞争力构成论。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部分组成。第二种为两维系统构成论。王毅等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有能力及能力构架与层次组成的一个两维知识系统。进而,王毅又提出了一个更能反映核心竞争能力本质的构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各种能力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的能力系统,能力要素分为元素能力和构架能力两种,包括战略核心竞争能力、组织核心能力、技术核心能力三个层次。第三种为三要素构成论。这三要素是: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新产品、新服务方式,管理文化氛围、新理论、新经验的学习率和传递率。第四种为五要素构成论。五要素为研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组织协调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应变能力。第五种为全要素构成论。管益忻认为,凡是其特有的、足以胜过对手的所有全部要素都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三、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的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继而决定企业未来的兴衰成败。在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企业集团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配送与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决定了战略研究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我国不少企业集团缺乏自己的发展战略,对市场定位、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途径缺乏可行性措施,对国内国际市场、技术进步、宏观政策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管理,制定出有指导意义的、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战略。
  2、加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资源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并通过对最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断提高生产和服务水平。
  3、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的创新管理。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者。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创新人才。企业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发挥能力的环境,使每一个职工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若达到这个目标,就离不开组织上的创新。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创新。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不仅要重视大、中专生的引进和在人才市场上进行招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内部职工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只有经验和理论相结合才更实用。同时,逐步向专家管理方向发展,从而使整个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5、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肯定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大脑和潜意识,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所以,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凝聚、激励、协调、约束和塑造形象的作用。■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69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