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机电产品贸易成为中国出口主导力量,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屡遭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和约束。本文从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原因出发,结合机电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影响,提出应对TBT的措施。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TBT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
TBT一般是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而提出来的,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政府如果规定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性标准,这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产品消费的安全,维护本国消费者的权益。但是,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以贸易壁垒的形式出现;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技术性强、隐蔽性高、透明度低、不易监督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采取的最主要的贸易保护措施之一。一些发达国家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由,凭借他们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势,通过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方式,对商品提出苛刻的市场准入要求,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障碍。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盛行的原因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众所周知,一国经济的衰退,国家必然会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保护。而随着关贸总协定8轮谈判的完成和世界贸易组织运行机制的实施,关税大幅度降低,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大量的减少,原有的保护手段将越来越没有市场。近几年来,欧美和日本等国的经济都在走低,这就使得他们寻求新的非关税壁垒,当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的、却近似苛刻的技术标准被进口国所执行的时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各国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性显著。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多倾向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表现为弱质性,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少,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所定的标准。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波及性及效仿性。一旦一个产品被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很容易波及其他相关产品、甚至产业。比如,欧盟2002年通过的废旧电器回收指令将原几种家电产品扩展到了几乎所有家电、电器及信息技术和电讯产品。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实行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他国家会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效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执行。
二、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出口商品技术含量逐步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而中国的机电产品从1978年到1995年以来,首次超过纺织服装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品;近几年来,机电产品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导贸易,占据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而从此伴随的就是机电产品摆脱不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就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一)市场准入的限制。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和欧盟。而与此同时,这三个经济实体是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实施TBT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最早设置针对机电产品的严格技术性贸易壁垒,CE标志是工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从1996年1月1日起欧盟各国海关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美国则对电子产品进口设置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对汽车指定《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不达标的产品将拒之门外。日本则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机电产品的限制是JIS规格。其中许多都高于国际标准,不达标就不能进入日本国内市场。而中国机电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往往不能达到这些标准,从而限制了他们的产品销入国际市场。
(二)价格竞争力的削弱。高标准的TBT使国内机电企业必须负担更多的成本来满足国际标准,从而削弱了他们的价格竞争力,更有甚者不得不退出此行业。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最近欧盟出台的关于电子电气产品的两项指令,即《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和《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这两项指令涉及十大类产品,包括几乎全部电子电气产品,如电视机、冰箱、空调、微波炉、音响、电脑、通讯设备、缝纫机、钟表、照明设备等。规定限制使用的6种有害物质是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聚溴联苯。WEEE指令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场的新电子电气设备不得含有上述6种有害物质。ROHS指令规定2005年8月13日前,确保生产者提供为回收各环节所需的资金;确保建立可获得、可使用的免费送回系统,或在销售新产品时一对一地免费返回功能相同的废弃物;2005年8月31日后,生产者有责任为自己产品的回收提供资金;2006年12月31日前对各类产品回收率达到每件器具平均重量的50~80%不等;2008年12月31日前建立一个有强制性目标的回收制度。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涉及两指令的产品317亿美元,2004年升为500亿美元,2005年预计将达到600亿美元。届时上述两指令将使得企业增加设计和建立回收体系的成本(据测算,在德国一台彩电分解回收再利用成本可高达20欧元),一些出口企业或无法达到技术要求,或不能承担上升的成本,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将来可能不得不退出欧盟市场。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建立与完善预警机制。对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现有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加强技术预警和快速反应是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有效措施。TBT的变动可以表现为“信息壁垒”,一些国家已经对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其他国家信息不畅,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当然,企业也要尽其所能跟踪国外TBT的演变趋势,自己能够做的,应自己去做,自己做不了的,还可以聘请相关的研究机构去做。
(二)提升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机电企业为了自身企业的利益,不惜相互压价,结果造成部分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最终造成一种产品“火一个,乱一个,烂一个”的恶性循环。这样就会为一些国家制定技术标准来限制中国的机电产品找到了理由。所以我们迫在眉睫的就是提升出口机电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有低转为高,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树立品牌形象,主动接近国际产品标准。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具有政府所不具有的功能,可以在WTO规则下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政府所不能的公开保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单个企业难以面对和承担这些成本,需要联合起来,整合力量,也需要行业协会在协调市场、价格、组织应对贸易摩擦等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机电产品的贸易方向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这两个贸易壁垒的发源地,这样很容易遭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刁难,这就需要行业协会指导市场的方向,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尽可能地为机电企业提供TBT预警服务,保护整个机电行业的运行。
(四)建立服务型政府。在面对多变的世界贸易格局时,我们要贯彻“科技兴贸”战略,建立服务型的政府,指导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2003年开始,商务部与14个部委、40个行业协会、6个进出口商会、50个科研院所、10个地方政府部门等单位和专家合作,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了《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项目。指南主要包括出口目标市场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与我国的差异,跨越技术壁垒需要注意的问题,专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等。指南的制定与不断完善,必然会为我国机电产业进入国际市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制定国际认证制度,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互认机制。国内缺乏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一方面表现在认证体制不健全,另一方面则是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的限制,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相应要求。而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如果以生态标准为基础,获得国家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的企业还不到1000家。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与法规的同时,尽快制定有关国际认证的法规与管理条例,既体现国家对国际认证的宏观管理,又使国际认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有实力的出口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权威认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