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2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6/8/1

作者

□文/周 静

浏览次数

1067 次

逐步开放资本市场 扩大投融资渠道
  2006年3月1日,许多人早早地聚集在各银行储蓄所前,等待购买2006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然而僧多粥少,众多的人未能购得。2006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共计600亿元,其中三年期420亿元,五年期180亿元。本期三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3.14%,五年期3.49%。其利率两年来首次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据了解,目前,银行存款三年期、五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3.24%和3.60%。较去年最后一期凭证式国债(三年期3.24%,五年期3.60%)有所下降。本次发行的国债均低于同期存款的年利率。但是,票面利率虽然低于同期银行存款水平,由于国债不收取利息税,因此实际收益还是高于同期存款的。尽管凭证式国债流通性差,不能更名,不能流通转让,收益率并不算高仅安全系数较高,但凭证式国债刚一上市,就尽显“金边债券”的魅力,省城几乎所有银行都出现了三年期国债“不售而罄”的场面,为数不多五年期国债也在半个小时内销售一空。缘何人们这么热衷于投资国债呢?金融专家普遍认为,国债的异常抢手反映了市民理财投资渠道的缺乏,国债如此热销,既反映了国债的公信力,也是普通市民对于当前银行利息以及理财渠道狭窄的无奈反应。
  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10.1%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9%、10.1%、9.8%和9.9%,总体上比较平稳。
  1、农业生产继续趋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增长3.1%。
  2、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76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3、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
  5、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
  6、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
  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投资需求增长
  2005年中国GDP现价182321亿人民币,按2005年年平均汇率对美元8.1917:1来计算,折合为22257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2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95%。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41050.99亿元。
  从全球经济角度而言,我国居民储蓄率明显偏高,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40%左右,远远高于世界25%左右的一般水平。这其中除了我国所具有的储蓄传统外,把仅有的一点闲钱存到银行成为许多居民不得已而为之的理财方式。
  有关专家分析,居民在对利率水平认可度有所降低的前提下仍然追捧储蓄存款,主要原因有:一是居民的消费意愿持续回落,消费意愿与存款意愿是此消彼长的。二是人民币汇改使居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强,也使储蓄意愿再次被激发。三是存款投资渠道匮乏。近期股市盘整,投资者刚燃起的投资股票信心再次下降;国债发行量有限又难以满足需求,居民苦于缺乏投资渠道,只好被动储蓄。
  居民储蓄的汹涌增势,一方面反映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市民打理钱袋子的态度。金融业人士认为,目前储蓄资金要及时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还有一些问题。绝大部分市民在理财方面还是趋于谨慎保守。不管银行的利率怎么降,只要不是负值,储蓄在理财方式中的老大地位就难以撼动。同时,在目前的个人储蓄中,定期储蓄还占据着超过一半的份额,这表明居民储蓄不但增速快,而且继续维持较强的稳定性。
  很重要的一点,除了市民较强的储蓄意愿外,眼下个人投资渠道的不够宽广也是把钱存进存折的一大原因。金融投资产品单一,股市投机大于投资,保险服务不尽如人意,开放式基金屡屡下跌,使得老百姓普遍缺乏投资的机会。人们的生活改善、收入提高后,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人们有能力也需要将手中的钱投资生利。
  三、投资渠道少
  众所周知,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当前,可供人们选择的投资方式无外乎的是: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然而股市低迷、基金收益下降、国债发得又不多,房市面临调控,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太多的投资渠道,即使不想存钱也没办法。
  1、股市长期低迷,已使越来越多的居民缺乏投资渠道和投资热情。我国资本市场形成资本的质量不高,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回报少得可怜,这使得我国直接融资市场无法有效分流居民庞大的储蓄资金。有统计显示,1993年至2003年11年间,上市公司分红比例最低的为1997年的23%,最高的2001年也仅为56.5%。每年平均有65%的上市公司没有给予投资者任何回报。截至2003年,连续三年派发现金红利的上市公司只有244家,其中只有85家上市公司的税后股息率超过国内1年期的定期存款税后利率。“不分红”现象使得投资者根本无从分享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成果,更令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丧失殆尽。央行2005年四季度的调查表明,只有5.1%的居民认为“投资股票最合算”。
  2、股市一直飘忽不定,基金市场也是在低迷中跌宕起伏。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通过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实现收益的目的。然而受股市的影响,基金投资市场开展的不畅。老百姓对此方式投资信心不足。
  3、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投资房地产一度是近年来部分居民认为“更为安全”的主要投资渠道。但2005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住宅价格增幅开始放缓,成交量大幅下降,原本有购房意愿的部分居民和投资者开始持币观望。央行2005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称,在房地产价格波动剧烈的上海,“未来三个月准备购房”的居民人数比例仅为7.3%,较上季下降3.7个百分点,创历史最低,居民购房观望气氛浓厚。
  4、近年来新兴的理财投资由于缺乏诚信制度和相应的规范,始终未能成为居民重要投资渠道。虽然理财热在各城市兴起,部分居民也开始尝试以购买保险等理财产品作为投资方式,但由于这一新兴市场缺乏规范,产品过分宣传投资效应,加之一些代理商在推销中的违规行为,导致这一市场正在面临诚信危机,让消费者和投资者望而却步。股市和基金两个投资领域已经让不少散户遇难而退;投资型保险往往期限过长,老百姓也不太认可;而在去年曾经红红火火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也从今年3月份跌入低谷。在老百姓投资理财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形成了凭证式国债再次受宠场面。
  四、逐步开放资本市场,扩大投融资渠道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国家、企业势必会聚集起一定量的资本,而作为个人来讲,就是手中可供支配的钱会越来越多,如何管理、投资这些资本、钱,使其流动起来,便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为8190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了10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37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1.1%。考虑到外贸进出口顺差剧增的因素,市场普遍预测今年外汇储备增加将不少于2000亿美元。如此,这将是我国连续第三年外汇储备增加额超千亿美元。我国目前的高外汇储备为对外投资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1、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国一向是个资本管制非常严的国家,其资本市场和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不一样,三分之二的借贷都来自中国的商业银行,如果看一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话,比方说印度银行只提供30%左右的贷款,所以中国的银行业需要扮演其他的角色。要学会利用其他公司的债券筹资的能力。现在其他的公司在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的比较小,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银行能够达到国际的标准,符合WTO的规则。中国还处于发展资本市场的初期阶段。日本的股票市场是3.6万亿美元的规模,香港是60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的股票市场是40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有1400家上市公司,其中90%都是国有公司,他们结构上有一些缺陷。美国是以银行为核心的股市,有60%的资金来自于外资,是通过银行提供的。中国在上海和深圳有两个证券交易所,虽然有国内的资源,但是很多中国企业不在中国投资而在外国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有很大前景。近8年中这个资本市场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增长,今年的交易量将达到60万亿元。但是,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第一、固定投资不够。第二、在公司债券设计方面还有一些缺陷。所以我们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来发展资本市场。相信中国资本市场会有很大发展前景。
  发展资本市场要做三件事: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二要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和机构能够参与公司债券市场的运作,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三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金融产品的革新和创新,减少在这方面的限制。
  2、逐步开放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首先是人们进行投资的市场,也是一个融资的场所。为提高国家的外汇储备及人民币资金的有效使用,逐步开放资本金融市场是非常必要的,为投资提供更大的平台,不单是国内投资,同时在开放的市场下进行国际性投资并打开国际投融资市场。这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像日前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中所期望的那样,“汇通天下方能货通天下”。这样的话,不仅是国家和企业能够投、融到所需的资金,同时老百姓也能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将来有一天,老百姓就可能购买国外的投融资产品,或间接地投资到国外获得收益……更重要的是,中国将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当然,我们深知资本市场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因噎废食也是不可取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坚信,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在我国必将应运而生。■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62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