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3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6/8/1

作者

□文/陈 煊

浏览次数

1627 次

我国企业如何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机电企业快速开拓国际市场之际,我国的机电产品在海外市场正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或技术贸易壁垒。据统计,我国出口额居第一位的机电类产品,由于发达国家在噪声、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限制,仅1992年就有80多亿美元出口产品受到影响,到1998年更是增加到200多亿美元。如今各国正广泛使用技术贸易壁垒,以保护人类健康和消费者安全为理由,对进出口机电产品设立了非常严格的技术性能标准和机电产品品质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继关税壁垒、行政措施之后的新型贸易壁垒。我国机电产品在出口中也受到严重的阻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产品的安全认证和质量认证、环保要求、技术标准和法规,以及包装和标签等方面。而利用标准和法规的变更或新设做文章也是进口国的一贯手法。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贸易壁垒方式
  1、由技术标准和法规不符造成的壁垒。欧盟最早设置了针对机电产品的严格技术性贸易壁垒,CE标志是工业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从1996年1月1日起,欧盟各国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美国对电子产品进口设置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对汽车制定《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不达标的产品将被拒之门外。日本则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机电产品的限制是JIS规格,其中许多都高于国际标准,不达标就不能进入日本国内市场。而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也经常因与一些国家所设计的标准和法规不符而被拒之门外。
  2、由原标准改进或变更造成的壁垒。比如苏北一家生产某种小型机械的工厂连续十几年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保持旺盛势头,最多时年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但从2002年开始,这家工厂在国际市场遭遇了“滑铁卢”。原因并不是这家工厂的产品质量下降了,也不是原来的合作伙伴不用这种产品了,而是因为美国新出版的UL588标准,内容比旧标准增加了两倍,涉及电线、电池、塑料、插头等,要求更严格。这家工厂生产出来的机电产品难以在短期内符合这些变更的标准,而使其出口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3、由新设标准或法规造成的壁垒。欧盟曾针对小家电制定有关低电压产品的新指令,该项指令几乎影响到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所有小家电,金额达32亿美元。2003年2月13日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共同批准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这两项新设立的指令是欧盟在环保领域设置的又一个绿色技术壁垒。前一指令对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和处理做出特殊规定外,还规定回收费用由生产者承担。后一指令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在欧盟市场禁止销售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联苯等6种有害物质的电子电气设备。两指令适合范围包括家电、通信等十大类电子电气设备。这两种新设的指令对我国出口欧盟的电子电气产品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有的企业来说还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二、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技术贸易壁垒的企业内部原因
  纵然我国机电产品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一些国家产业政策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以及发达国家日臻成熟的技术保护。这些外部原因给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极大影响,但我国机电企业更需要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以应对技术贸易壁垒。
  1、我国出口秩序混乱,难树品牌形象。目前,中国企业互相压价,降价竞销,结果造成部分质量低劣的产品对整个中国商品的出口造成很大的损害,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品多属劳动密集型,成本低,相对档次不高,满足了世界中低档消费人群的需求,仍有相当的市场。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能仅依靠低价取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是最终赢得客户的重要保证,“近视”的压价竞销,损害的只能是中国企业共同的利益。以手工钳为例,中国驻非洲工作人员反映,有顾客要买一种手工钳,零售商说,如果只想用一次,就买中国货,如果长期使用,就买德国货。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一些鼠目寸光的企业为赢得些微利益而忽视质量把关造成的结果,从而造成一种产品“火一个,乱一个,烂一个”的恶性循环。
  2、我国机电企业的弱质性。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总额的比重体现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体现在全球贸易上就是“发达国家卖技术,发展中国家卖原料”。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技术处于劣势。机电产品出口有待升级,需要加大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产品的开发力度。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落后。据专家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而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迅速提高,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性门槛随之提高,出口商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也随之增加。仅以德国为例,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约有15800种,大多数等同于国际标准,而我国技术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出口不畅。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让发达国家抓住了发难的把柄。我们知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包括差异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创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前者是利用技术上的差异挖空心思设计出来的,属于战术手段,获得的是局部战果,后者是由于科技方面的创新,使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获得的是垄断竞争优势,如国外厂商对DVD专利的控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实行贸易壁垒的。
  3、自家门槛离标准化太远。由于情报系统不发达,企业不了解对外贸易中的国际标准,对出口国的技术限制知之甚少,在生产过程中又片面追求某种利益而带来负面效应。如追求数量增长,对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合格引发的质量问题,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国内缺乏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一方面表现在认证体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则是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限制,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相应要求。以生态为例,国内获得国家认可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书的企业和组织还不到1000家,产品标准生产还远未实施。在产品检测方面,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缺乏完整的检测体系。
  4、市场空间难以多元化。我国机电产品的贸易方向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这两个技术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两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发源于这两大经济实体。而这些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也决定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将不得不直面技术贸易壁垒的威胁。
  三、我国机电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对策
  1、改善出口秩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质取胜。低价竞销,只能损害我国机电企业的共同利益。质量低劣的产品也难达到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因而以质取胜,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才是我国机电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提高科技水平,进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跨越技术壁垒的途径有: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企业应加强对研发的投入,开发有自主产权的专利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并最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二是利用技术转移跨越技术壁垒,这主要指先进的技术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模仿和扩散等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跨国公司手中,需要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我们也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这就是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
  2、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了解有关贸易国的技术壁垒情况。企业要充分掌握有关进口国关于机电产品的技术、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包装和标签的标准及法规,熟悉有关的合格评定程序及认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将本企业产品与贸易对象国的各种标准及法规相比较,分析研究其差距,为改进产品提供现实依据。
  3、企业应采用国际标准和开展国际认证,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生产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是企业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出口企业应按先进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生产,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及工艺,完善产品的质量检测手段,力争实现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此外,面对技术贸易壁垒,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也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实行标准化战略,即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产品生产的技术标准都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对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的监督和检验。从过去重视加工过程、产后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转向关注原材料生产、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及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
  4、出口企业应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由于各国对进口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一些出口企业除了花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外,还需要努力开拓新市场,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尽管我国机电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质价低廉,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期水平相比,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从“高门槛”转向“低门槛”。并且通过市场多元化避免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346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