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中国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安全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和业内人士从石油供需两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石油安全体系。但供需的平衡并不意味着石油安全,石油的安全应该从量、质、价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是由石油这种可以称得上是特殊商品的特性决定的。中国当前面对海外石油价格的高位无所适从,对中国的石油企业和用油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价格在石油安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国际油价暴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从2004年起中国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大关,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油价居高对我国运输业、石化业及其相关产业产生直接影响,并间接影响与上述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如旅游业、家用汽车业等。在运输业中,公路、航空、水运及铁路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其中对公路运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航空业的影响。由于票价和运费的上涨,提高了运输成本,旅游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油价上涨还将使轿车家庭购买需求降低,对于石化业,油价上涨将直接提高其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石化业的很多企业都是上市企业,其股票价格对石油非常敏感,石油持久的高价位将对这些企业产生大的冲击。
国际油价波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的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但如果像有关专家所言,已经进入一个石油高价的时代,那么长时间的石油高价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在石油贸易中的贸易赤字进一步增大,中国将动用更多的外汇储备来保证石油的供应。二是中国石油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参与世界竞争的实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也将放缓。三是随着世界油价上涨的幅度越来越大,将使我国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并对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潜力造成威胁。
以上分析的是石油价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国际油价的高涨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两倍多,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的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石油新趋势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
国际石油的不确定性增加。石油是经济的命脉,没有石油的安全就不会有经济的安全,甚至是国家的安全,无论是石油生产国还是消费国都把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国际石油的竞争异常激烈,石油已不只是经济的问题,而是与政治、经济、军事交织在一起并日趋复杂,进一步增加了石油的不确定性。
石油期货成为一把双刃剑。石油的不确定性催生了石油期货,但这个本是用来回避风险的工具也产生了新的石油风险,石油期货市场成为了石油竞争的又一新的场所。期货的价格是现货的未来价格,期货不但有套期保值的功能,期货还具备了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成为石油贸易中的基准价格,谁能控制期货价格谁就部分的控制石油价格。期货市场也自然而然成为新的竞争场所,这种竞争可以使期货石油价格可以与现货的供求关系相背离,引起石油更大的波动。
石油投机成为影响石油价格的又一重要因素。石油生产受到资源赋存和产能建设条件的制约,不可能随着石油价格的波动而快速调整产量,这就决定了石油供给的短期的刚性。由于石油在充当原材料时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即使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费者在石油价格波动时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能源,这也决定了石油需求的短期刚性。但短期的供需刚性却并不能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刚性不可避免的为石油垄断企业和国际投机大户所利用,通过对现货与期货价格的操纵来获得暴利,使价格发生较大的偏离。产权竞争成为石油国际竞争的新形式。石油权力的争夺可以通过武力征服和威胁来获得,但经济的全球化为石油权力的争夺提供了新式武器,国际间的石油竞争可以通过石油跨国公司的兼并、重组来达到对石油的控制。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石油工业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兼并和收购为主要形式的重组,在原有十几个大型石油公司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四个超级公司。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结局,石油公司依然处在重组过程中进而影响石油的竞争格局。这种格局的变动必然会带动石油价格的波动。
三、中国面对国际油价的波动为何被动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在2004年已突跛亿吨大关。中国的对石油的需求是影响世界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国却未能对国际石油价格施加相对应的影响,中国面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显得极其被动,有专家估计,我国由于国际油价高涨,在2004年多支出了40亿至80亿美元。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如此被动,通过对国际石油的新趋势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被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没有石油定价话语权。中国未能参与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对石油定价的没有话语权,在进行石油贸易谈判往往只是针对交货的地点与时间进行磋商,而对于价格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因为石油的基准价格通常是几家大的国际期货市场的石油期货价格,这个价格反映的是西方主要石油市场原油交易状况,基本上由西方石油消费国、中东石油生产国和大的投机机构所控制。中国在国际期货市场的参与不足、对国际石油期货的认识不足,很难对期货价格进行正确的预测,更谈不上对期货价格进行控制。
二是中国还没有建成石油储备体系。石油战略主要用于预防石油供应出现的短期危机、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和供应中断的情况,以保障石油的供应安全,同时石油战略储备还有缓冲存储的功能,可以平抑价格波动的作用。中国没有石油储备,不但使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同时也使中国对海外石油的需求更具刚性,为国际投机者对中国设计陷阱进行投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国际炒家对中国石油需求的炒作。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石油需求无疑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机构和组织纷纷对中国的石油需求进行预测,而中国既没有建立石油储备,也没有风险采购体系,中国的石油进口采用的是按计划分月采购,对国际油价的波动不能作出及时的反映。中国的需求具有了少有的刚性并完全暴露于国际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一些投机机构的对中国石油的需求的准确性,而中国在石油定价方面没有话语权,中国成为国际炒家的猎物就在所难免。
四、建立风险采购体系
就目前来讲,中国没有建立石油储备,在海外也基本上没有原油基地,为了防止石油价格的高涨对我国经济产生大的影响,当务之急是建立风险采购体系,其基本构想有:
组建专门的石油风险采购公司作为石油采购的主体。中国大部分用油企业的经营范围长期局限在国内市场,跨出国门直面国际竞争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缺乏足够把握,在国际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操作中难免被动,而且容易形成“各自单打天下”的格局,无法集中资金、人才优势与国际垄断资本和投机资本抗衡。
风险采购公司进行多元化采购。从国际市场获得石油有三种形式:一是现货交易;二是期货交易;三是产权分成。风险采购公司可以利用自身资金和人才优势结合使用多种采购方式来完成采购任务。而用油企业可以通过与风险采购企业签订长期订货合同来锁定成本,部分地屏蔽来自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具体的做法是:风险采购公司根据订货合同和对国内石油需求的预测来确定采购计划,充分运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通过“高抛低吸”来平抑油价,完成风险采购,并在一定程度上锁定远期石油及其制品的价格。石油采购公司还可以凭借自身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在期货市进行投机获得风险收益,进一步减小采购风险。除期货市场外,风险采购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石油产权交易。通过收购海外石油公司的股份,可以快速获得石油资源、市场、技术及人才。风险采购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的石油资源,可交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有技术实力的石油企业进行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以获得海外“份额油”。
通过多元化的风险采购,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市场廉价的石油资源,保留国内优质储量区块作为战略储备,而且用油企业利用风险采购机制可以锁定成本,避免将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