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3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6/8/1

作者

□文/张丽娜

浏览次数

2398 次

析《管子》财政思想
  《管子》是我国古代财政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市场问题在古代财政思想中很少出现,但《管子》是个例外。《管子》认为:“市者,货之准也”,意思是市场是决定万物贵贱的场所。《管子》指出市场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在“民力不可得而尽”,即充分就业前提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又说:“岁适美,则粜市无予,而狗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表明其已意识到在某些领域市场具有局限性,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这与现代的“宏观调控”的财政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管子》关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思想
  (一)减轻赋税与转移支付思想。《管子》主张减免农民的田赋,在收取山林租税方面,富家大户厚葬出高价,小户薄葬出低价,富家大户修高楼大厦收重租,平民百姓建小房收轻租。显然,这是用赋税收入政策影响需求。《轻重甲第八十管子轻重十三》中说:“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此之谓致天下之民。”这些具有社会保障意义的政策,可以看作是原始的转移支付措施,对社会总需求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奖励技艺促进流通思想。《管子》主张把国家收入的十分之一用来设仪表、置高门,以表彰仁孝,礼聘乡中的孝子,使财物广泛流散。主张奖励精通各种生产技术的人:“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担,……民之通于桑蚕,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奖励技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驱屏万物”,任万物自由流通吞吐,从而扩大消费,提高社会总需求。
  (三)调节财富刺激消费思想。《管子》中说:“夫富能夺,贫能予,乃可以为天下”,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问题。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同一单位的商品,富人的边际效用要小于穷人的边际效用。夺富予贫的政策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而且能够直接影响总需求。《管子》批判了让商人操纵物价的做法,提出重要商品的价格应由国家控制,认为“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两者不衡立。故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则请重粟之贾金三百。”可见,管子已对国民财富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发展“对外贸易”思想。《管子》中不仅要求实行盐专卖,而且认为盐可以由对外出口而获取重利。《管子》还主张发展外贸旅游,即外因天下,不仅税本国,而且税于天下。虽然当时所说的“外”,仅相当于现在版图上的一个省,但这种发展“对外贸易”的思想,与现在提倡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外需求的做法是十分相似的。二千多年前《管子》者就提出了扩大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以工代赈扩大总需求思想。《管子》主张国家应该增加积累和储备,认为“若岁凶旱水涝,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即遇上凶旱水涝灾害,百姓无法从事生产时,就大修宫殿。并特别指出,不是为了观赏游乐,而是调整国家经济政策:“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虽然有为统治者辩护之嫌,却蕴涵着利用政府投资克服萧条、解决失业问题的财政理论。这自然是一种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一种扩大总需求的政策。
  二、《管子》中影响社会总供给的财政思想
  (一)反对强求“征籍”思想。认为强求“征籍”会妨碍生产。《管子轻重甲海王》中指出:“籍于家庭……是毁成也。籍于万民,……是隐情也。籍于六畜……是杀生也。籍于树木,……是伐生也。”一切征籍均会对社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很大。但并不主张取消赋税,而主张实行低税率,土地税实行两年一征,每年平均税率约为百分之五,较“什一而税”还低了一半。利用税收手段调节生产,这与现代税收再生产理论不谋而合,也是轻税论的又一理论支持。
  (二)资助农耕思想。《管子》主张储备物资,“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强千万;使千室使都必有千钟之藏,藏强百万。”并且要求针对一年四季农事的需要,事先作好准备,没有资产的人家可以向国家租借口袋、竹笼、绳索、公衣等器械,完工后归还,销毁借券。显然采取这样的措施,便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保障产品的充分供给,做到“春十日不害耕事,夏十日不害耘事,秋十日不害敛实,夏二十日不害锄田”。此外,为了使上述工作落到实处,《管子》强调年终国君要巡行邑里,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人缺少生产资金,便及时予以解决。
  (三)保证农时思想。古代的社会产品主要指农作物,农业生产与季节息息相关。《管子》主张国家政策的实施不应耽误农时。《管子》对农时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冬至后六十天地面解冻,七十五天后地下解冻。地下解冻才能种植稻谷,冬至一百天后就不能再种植稻谷了,所以春天耕种只有二十五天时间。如果君主刚好在这个期间,征发四方农民去服徭役,那么以一个农民耕种一百亩计,则“起一人之徭百亩不举,起十人之徭千亩不举,起百人之徭万亩不举,起千人之徭十万亩不举。”耽误农时去征发徭役,会导致土地的接连丧失。
  (四)因地制宜思想。在农业经济时代,产出主要来自于土地。那么,不发掘地利,国库自然空虚。为了做到地尽其利,《管子》除了主张注意耕地,特别是上等耕地的产出外,还要充分发挥其他各种土地的作用,例如生长白蒲的沼泽地,种植竹箭檀柁的山地、污下潮湿的低洼地、养殖鱼鳖的水潦地。因为这四种土地,国家善于管理,就可以收获财物。《轻重甲第八十管子轻重十三》中说:“山林、菹泽、草菜者,薪蒸之所出,牺牲之所起也,故使民求之,使民藉之,因以给之。”意思是:山林、沼泽、和草地是出产柴草和放牧牛羊的地方,应鼓励老百姓去开发,去渔猎,以保障供给。
  (五)“官山海”政策。《管子》还主张对盐、铁、山林川泽实行国家管理,对粮食购销实行官专卖,控制粮食价格,是现代国家价格管制的雏形。《轻重乙第八十一管子轻重十四》中主张削减商人的中间剥削,大幅度提高粮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则请重粟之贾金三百。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同篇又说:“一岁耕,五岁食,粟贾五倍;一岁耕,六岁食,粟贾六倍。”即要做到耕种一年食用五年,可以提高粮价五倍来促进;要做到耕种一年食用六年,可以提高粮价六倍来鼓励。显然,这一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管子》无论是调节需求,还是影响供给,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国民经济正常进行,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财政理论,可看做是现代“宏观调控”理论的雏形,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539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