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3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8/1

作者

□文/赵莉君 周盛永

浏览次数

1386 次

网络条件下高校会计模式思考
  所谓高校会计模式即高校在国家会计规范指导下,通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业务程序、选拔和聘用会计人员、确定和使用会计方法、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会计信息、开展会计管理而形成的高校会计工作体系。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手工方式下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大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这种单机系统下的电算化会计模式具有它的先天不足,无法根据需要实现会计信息共享,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管理和监督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高校产业化的逐步实现,各个高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这就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高校会计模式出现来弥补单机系统模式的不足。本文就是基于网络的优点对网络条件下的高校会计模式进行思考希望这种新的模式可以弥补当前模式的不足,方便高校会计管理。
  一、高校会计模式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高校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招生规模扩大化、生源构成复杂化、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单位内、外部经济联系频繁化,这都使得高校会计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面对这样的经济信息系统,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法来管理财务,显然已不能适应管理科学化的需要,更谈不上为学校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缓解了这一矛盾,可以讲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会计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校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已逐渐步入正轨。据估计,现阶段全国大约有90%以上的普通高校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种高校会计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实现了内部会计电算化。在手工会计系统中,高校财务部门内部会计信息均由手工处理。从编制记账凭证、过账、有关数据的归集、分配或计提、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信息的检查与分析等完全由手工执行。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上述工作主要由计算机来处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内部会计信息核算电算化。这种方式大大缩短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使财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少数高校实现了内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网络化。在高校内部建立局域网可以将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有关决策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种模式实现了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网络化,大大满足了多人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且便于同时进行财务管理、账务查询。对于会计数据,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有关决策者均能够通过内部终端实现共享。但这种所谓的网络是仅限于高校内部的网络,是一种只能实现高校内部相关人员会计信息共享的局域网、校园网,外部直接或间接的有关机关人员,各院(系),对电算化数据利用不够或根本无法利用,使网络的最大优点“共享性”仍不能有效地发挥,从而也影响了其他部门利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效果。
  3、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高校所实现的电算化模式还是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一方面,从账务处理流程而言,高校的整个管理系统同传统的手工模式一样要经过记账、算账然后等到年末会计决算后才能通过各单位的上报、汇总得到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说就整个高校系统而言所实现的电算化模式还是原始手工模式的模拟。另一方面,同原始的手工模式一样,电算化模式也是只搞核算,不抓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还仅仅停留在“算”的阶段,这种“算”出来的数据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当前高校会计模式遇到的挑战
  高校产业化的逐步实现使高校的经营业务更加多元化,决策的范围扩大、难度增加。不论是对于高校内部的决策者还是对于外部的监管者决策的及时、正确成为必然要求,这在客观上对当前的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
  1、不能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高校业务种类增多、收支频率增加,舞弊和出错的可能性提高,监管难度和决策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在客观上需要有关各方共享高校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获取、整理、分析高校会计信息,尽量实现高质量的监管和决策。而在单机系统下,高校会计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对于决策者和监管者而言只能是你报什么我看什么,只能根据所报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进行监管,这使决策和监管在参考范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达到有效的目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不再像过去那样彼此独立,尤其是产业化后高校联系更是频繁,而当前的会计模式根本不能实现高校间的信息互通,严重阻碍了高校经济的发展。
  2、信息获取滞后,不能满足及时性要求。如前所述采用目前的高校会计模式会计核算资料以及会计信息不是及时向上级提供的,往往要等到年底会计决算后通过各单位的上报、汇总,上级才能得到所需的会计信息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在传统的高校收支情况下,金额小、收支单一、舞弊差错的可能性小,这种年终报送资料的方式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前的高校收支不再单一,收支的频率加大,金额增多,如果仍然等到年底决算后再逐级上报,只怕错误的收支已经发生,成为既定的事实难以弥补,尤其是对于金额较大的收支更是如此。可以说,高校的产业化要求上级对高校进行实时、追踪控制,随时监督与评价高校的收支情况、决策情况,而不是要等到年底被动接受逐级所汇总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上级对高校会计信息能够及时获取,在当前的高校会计模式下这种要求是无法实现的。
  三、网络条件下的高校会计模式
  高校会计模式所遇到的这些挑战严重阻碍了高校会计作用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令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高校会计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1、实现各高校内部网络化。各高校是整个高校体系的组成单位,要实现整个高校体系的网络化,首先必须实现高校内部的网络化。将高校财务部门、有关的信息需求部门、信息需求者之间建立一个局域网,这样通过这个内部的局域网财务部门的财务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各个信息需求者(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随时获取有关的需求信息。对财务信息使用的限制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权限来实现,各信息使用者只能按照授权获取一定范围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财务透明,同时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取有关信息,实现实时决策、实时监督等。当然,不同于单机下的电算化会计,网络下的高校会计模式在会计人员的设置、信息管理方式、内部控制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变,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实现了内部网络化,但并未得到普及。
  2、实现整个高校系统网络化。高校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有效的缓解了各高校内部信息的滞后和共享危机,但对于高校的外部监管和利益相关者而言仍然不能满足要求。高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监管主体并不单一,高校内部的监管者需要及时共享信息,高校外部的监管者也需要及时共享信息。当前,高校产业化进程的加剧使得高校外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监管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校财务信息的及时共享可谓是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整个高校体系内建立一个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大的局域网,这个局域网不仅包括各个高校而且也将各外部监管者和利益相关这纳入其中。同高校内部网一样查询范围可以通过具体的权限设置来实现,而对于这个网络的维护则需要一个独立于任何高校的监管部门实施或委派独立第三者实施,但要注意独立性。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要求各高校定期或不定期将财务收支或经费收支情况公布于网络实现各个高校之间收支透明,可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同时,上级管理部门亦可随时获取单位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做出正确预测及决策。此外,通过各个高校之间建立网络还可以在高校间及时共享一些除了财务之外的其他信息,使高校之间达到在线互相交流沟通、相互借鉴的目的。
  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决定了高校会计模式的类型,高校会计处理高效率的需要使得高校会计模式从传统型发展到会计电算化模式,现在随着高校的产业化客观上需要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实时跟踪,这就对电算化会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在网络条件下的高校会计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会计信息提供更及时,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会计业务实现分布式处理,从而使上级部门能够对会计业务进行有效指导和制约,彻底改变财务管理和监督处于滞后的状态,使之更加符合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22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