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4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9/1

作者

□文/于祥民

浏览次数

1635 次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近年来,我国会计秩序出现紊乱,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从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看,会计信息失真,会掩盖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隐患,从而影响利益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微观经济方面看,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企业业主以及投资者无法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
  一、会计信息失真界定
  会计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是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或行动时所必需的。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我们通过以下的分类来进一步认识。
  从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过程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业务活动,这是一种主观上的造假。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这类情况既有故意所为,也有疏忽大意的无意之举。
  会计信息失真按主观上的有意与否,可分为故意失真和无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无意失真是指会计行为人由于经验不足或主观判断失误或是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此外,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制度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等。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故意造假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识别与治理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是当务之急。
  二、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会计信息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完成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变更的过渡时期。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一是信息披露不真实;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四是信息披露不规范。
  三、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出台的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经济监督缺位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偏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企业的产权机制功能残缺和无序运转。财产运作过程中,各种基本权利界定,分工、衔接和相互制约,构成产权机制的基本内涵。合理的产权机制是一个社会财产经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财产运作中的各种权利,主要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所有者为了制约并有效地奖惩经营者,经营者为了充分,全面表述自己的经营才能,都需要借助会计信息这唯一的工具。两者关系协调,既以会计信息的积极作用为前提又以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保证为结果,反之两权关系的不相称及不协调,必然表现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改革措施与会计法规制度不配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会计进行了重大改革,应该说在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方面会计改革和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出台的会计政策仅仅是为解释政府出台的某些政策措施服务,改革措施与法规制度还不配套,由于准则,制度的不健全,会计处理方法伸缩空间大,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外界及经营管理者的干预,会计信息时常带有随意性。
  3、财务与会计监督缺乏应有力度。现实情况是内部会计监督由于利益驱动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名存实亡,会计的外部监督《会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行环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有它的法人属性。因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至上。二是法律要求。会计作为社会公民应遵守法律,而会计管理活动又是法律的具体落实。三是专业素质。会计作为职业,有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会计人员应努力学习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会计人员还必须深入实际,熟悉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经营过程,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四是道德品质。会计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职能部门,应服从法人利益,保守商业秘密。目前,各种不规范的财务行为时有发生,会计成为各利益主体争夺的“焦点”,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加之受制于所处的环境。因而目前一些单位会计人员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真账假算,假账真算,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配套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客观性),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效地控制了信息流中的“可能偏差”,集中反映在六个方面:(1)资金运动在数量上与时间上可能偏离实物运动,使资金运动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产生“可能偏差”。(2)客观资金运动与资金运动信息反映在载体过程中产生的偏差。(3)会计确认偏差。(4)会计信息加工偏差。(5)会计报告偏差。(6)会计信息理解偏差。除第1种与第6种外,其他4种都会与会计人员的工作有关,只有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明确会计人员的立场,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并在事实上能够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一方面,实行会计专业化管理的统派统管制度,即会计主体的会计岗位由会计专业市场配置的制度。消除会计人员遭受打击报复与会计人员合伙舞弊同时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无论出台宏观的还是微观改革措施和政策,都要相应配套形成体系,严防顾此失彼。这样才能铲除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条件,有效地遏止会计信息失真。
  (二)建立公正规范的会计核算准则。1992年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初步实现了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革和规范。要使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现实状况,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源泉上控制虚假信息,为确保国家、单位、投资人、债权人能获得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会计信息责任制,明确提供会计信息各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经济、民事和法律责任,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国家或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强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一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管理者要带头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危害。二是提高执法和守法水平。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既要做到勤政廉政,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增加执法能力。三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教育。财会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自觉地遵守财经法规;要敬业爱岗,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争光发热;要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自觉地进行知识更新,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电算化技术手段,生产出高质量、高保真的会计信息。■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442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