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6期/产业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6/10/5

作者

□文/曹 宇

浏览次数

1437 次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
  旅游业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现代产业。二战后,现代旅游业迅速崛起,六十年代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庞大的新型产业之一。旅游行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能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保险业等提供巨大的市场,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对外贸易、餐饮业、文化娱乐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对经济的溢出效应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具体分析旅游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
  一、上海市旅游产业的优势
  上海市地处中国东部,处于长三角的核心位置,具有辐射全国的经济优势;地处北亚热带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舒适,宜于旅游。它东吞长江之口,西临东海之滨,面迎太平洋,是国内与国际两个山面的辐射中心,地理位置无与伦比。上海的交通十分便捷,是全国水、陆、空交通枢纽,成为旅游目的港与枢纽港。与此同时,上海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上海历史的缩影,“海派文化”的诞生、发展的见证。自6000年前的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至唐宋时期,青浦镇就是我国东南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到元代已是东南大都会。1842年上海开埠,从此西风东渐,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钱庄金店、商行酒肆、茶馆戏楼鳞次栉比的上海老街,古色古香、秀甲江南、享誉中外的江南名园——豫园,道教名观——城隍庙,佛教名寺——玉佛寺与真如寺,蕴含的是老上海的历史;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的上海外滩与街头巷尾的石库门藏不住的是旧上海的风情。如今,上海人在复兴传统“海派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开放多元的文化格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并蓄是当今上海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上海旅游产业的核心优势之所在。
  二、上海市旅游产业实证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的国际竞争是各国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实际上是一国进入工业化和工业社会后,产业发展和产业国际关系所经历的各个演进过程。Michael E Porter认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生产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旅游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上海的旅游业定位为历史人文景观。
  1、数据分析。本文试从上海市作为世界旅游城市的角度来研究上海市的旅游业现状。表1列出了1995~2003年上海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度量了上海市这八年来的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1995~2003年旅游收入和GDP的增长趋势。显然,1995~2003年间,上海市的GDP呈现了稳步增长趋势,发展良好。而旅游外汇收入虽然小有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不断增长的。
  2、计量模型和分析。为了定量分析上海市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影响,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建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解释变量,GDP为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t=α+BXt+ε       (1)
  其中Yt为t年上海市的GDP,Xt为t年上海市旅游外汇收入,α为常数,B为系数,ε为误差项。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样本期间上海市的GDP和旅游外汇收入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估计出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影响系数B。利用表1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R-squared为0.873433,Adjusted R-squared为0.852338,可见方程的拟合度比较好。F值为41.40559,F>F0.001(1,6),满足F检验结果,P值很小可见线性关系显著性成立。D-W检验值为2.182739,接近2,可见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根据结果,得出回归方程式为:
  Y=39095.52+250.8927X
  旅游外汇收入系数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50.8927个单位。这是由于旅游产业广泛的关联度,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旅游业通过产业关联,产生溢出效应,带动经济快速增长。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增长极。作为中心城市,上海经济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要促进上海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迎接“体验经济”,做好旅游形象定位的更新。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指出,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正走向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上海市的旅游定位为“都市旅游”,这是1997年做出的定位决策。如果固守这一定位,上海的旅游业将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同时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变化。上海的旅游业必须未雨绸缪,上海的都市旅游必须进入更新阶段,而更新的重点就是抓住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需求的变化,进行旅游形象定位口号的更新和旅游产品的更新。
  2、以“世博会”为契机,发展旅游产业簇群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址将跨黄浦江两岸,在这块地理空间上或临江区域,政府根据规划将建造和改建宾馆、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世博会”还将吸引大量旅游企业围绕“世博会”的集聚,提供了簇群的契机和空间条件。簇群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通过产业的关联,旅游产业簇群就可实现“世博效应”在不同产业间的传递,获得连锁受益。
  3、鼓励新型旅游业态和新产品的开发。八十年代我国旅游业态较少,基本上是围绕着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三大类型发展的。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上海旅游业涌现了众多新型业态,例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网站等等。按照这样的趋势,未来上海的旅游业还会出现更多的联系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联系旅游企业之间、联系旅游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者之间关系的新型业态。他们在传递信息以及促进旅游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化等方面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从产品角度看,旅游产品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从最初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的会展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每一种新型旅游产品的出现都意味着旅游业不断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延伸。上海的旅游业必须把握先机,不断挖掘新型旅游产品(例如教育旅游、社区旅游、科考旅游、豪华游船旅游、美食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等等),引导旅游者的消费,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和行业的融合。■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4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