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获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都拥有了自营出口权。与生产厂商自己开拓外贸业务相比,专业外贸公司既有优势,也有潜在的缺陷。为此,必须分析形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稳固发展。
一、专业外贸公司的生存现状
1、厂商独立开拓外贸业务的优势。从表面上看,自营出口权放开,工厂直接做外贸,外贸公司这个环节存在被砍掉的威胁,前景不容乐观。现实中,很多外贸公司由于货源没保障(工厂自营了),国外客户也倾向于与厂家直接做,再加上一些外贸公司经营上的问题,使得外贸公司已经举步维艰。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外贸高手们离开了外贸公司,而跳到了生产企业。而人才的流失,又反过来削减了外贸公司的竞争力。
生产企业的外贸业务优势在于:专一的行业。业精于专,专做一行,对这一行有更深刻、更独到的理解,很多专业性的知识是外贸公司所不能了解的,这也有利于和客户进行更专业的交流,能满足客户更专业的需要。另外一点,只有工厂能做OEM、ODM,这是生产型企业最大的优势。更直接的出口环节,大大提高了信息流转的速度,同等条件下如果交期靠前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更优惠的价格:中间环节的减少必然减少产品的成本,物美价廉谁也无法抗拒。但自营经营权的放开,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厂在短期内都具备自己挣美元的能力。专业外贸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2、专业外贸公司具备如下优势。更专业的人才: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能更好地跟进客户,提供更好的、更贴心的服务。专业的外贸人才使出错率大大下降,能与客户更好地沟通。有些客户对服务的要求更甚于价格,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专业进口商更倾向于和更专业的人打交道,更喜欢SMOOTH COMMUNICATION AND TRANSACTION。
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和更深厚的信息积累:外贸公司有很多固定客户,而且这些客户所从事的行业大相径庭,目标市场的信息反馈比生产型企业要多得多,对国际需求和行业流行趋势了解得更多、更深刻。
更大的经营范围:东方不足西方补,这行形势不好换做另一行。还有个好处可以认识很多不同行业的工厂,在满足不同行业的客户时具备相当优势。比如,一个客户以前一直做服装,现有意往鞋类行业进军,外贸公司不会因为行业的不同而丢失这个合作机会。
更多的客户资源:经营范围广当然客户资源也广,这个客户做好了又会带来这个客户介绍的新客户。一些大型企业虽然自己的外贸部门,甚至称外贸公司,他们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做得很成功。而且可能不断增长,加上打自己的品牌。但这种公司太“专业”了,有能力经营的产品有限,除非是类似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转换生产也存在很大难度。他们的竞争力只局限于自营的有限产品的范围内,对原有客户变化需求的应变能力相对较弱。更何况大企业毕竟是少数的,中小企业占了大多数,他们根本没能力在短期内建立自己高素质的外贸部,只能和专业外贸公司合作。在中国这样的有自营出口权又不自营的公司数不胜数。正是这些中小企业的存在,给专业外贸公司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二、外贸公司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从世界各国外贸专业公司发展的历史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商业资本逐步脱离生产资本成为独立的资本形态,作为社会再生产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商业资本开始独立运作。对外贸易属于商业资本运营范畴,从而使一大批专营对外贸易大公司应运而生。如英国早期的“西印度公司”,等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特别是从二战后,随着科技产品的突飞猛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新月异,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趋向愈益明显。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的兴起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张。其结果,大型的、专业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或企业在发达国家基本消失。即使是在日本、韩国盛极一时的“综合商社”,也非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外贸公司,其经营外贸的商业资本或通过资本、产权纽带,或由契约、合同关系,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或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产品、特别是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是由产销合一的公司和企业进行的。所剩为数不多的专业外贸公司,大多是一些中、小企业,以专业化经营为主,即专门从事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许多知识——资本密集型产品不仅产品性能复杂,而且需要广泛、及时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的职能是专业外贸公司很难单独承担和完成的。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原因,仍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专业外贸公司,但其发展趋势也呈现出小型化、专业化倾向。
从我国专业外贸公司发展进程看,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已发生许多变化。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所谓经营多元化,即外贸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再仅限于进出口贸易,而是涉足内贸、金融、生产等众多领域。如前所述,对外贸易作为一项产业而言,在世界贸易稳定增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仍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愈加融而为一,市场竞争愈趋剧烈,外贸专业公司的行业垄断地位日渐消亡,从而使我国外贸企业又一次面临艰难的发展战略选择,外贸专业公司首先要重新定位,认清自身在市场竞争大潮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三、专业外贸公司发展策略
除了此前提到的优势外,专业外贸公司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自有资金匮乏,财务负担重,人员包袱重,使外贸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先天的不利地位;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不明晰、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极大地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经营产品质量差、附加价值低,使盈利这一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优先追求的盈利目标难以实现。从近期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市场开放承诺必须尽快兑现的情况下,外贸企业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大于发展机遇的。从长期来看,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生产销售一体化。外贸企业通过参股、兼并、收购、合作、合营等多种方式,与货源生产企业紧密融合或结合在一起,以自身的“市场优势”与生产企业的“产品优势”互利互补。在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面,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的“融合”尤为重要。
2、一业为主,经营多元化。所谓一业为主,就是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主,因为这是外贸企业本身的“市场优势”所在。经营多元化并非指全面出击,凡有利可图事业皆涉足。我国的市场环境近些年来已发生重大变化,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的方式和范围将进一步走向公平、有序和规范,“暴利”或“投机”空间将逐渐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必须“谨小慎微”。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应大多限于与外贸公司本身业务有“前涉”或“后涉”联系的领域,国内商业的批发和零售,少量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等。
3、以海外投资为突破口,寻求“就地生产销售”,最终实现经营的国际化。前些年,我国外贸公司在国外设立的企业,大多是专营进出口贸易的“办事企业”或“代理企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成功的例子较为鲜见。目前,我国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不仅有价格优势,而且有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从长远发展前景看,应到海外投资设厂,因为“就地生产销售”已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并将继续制定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外贸公司应抓住时机,率先抢滩,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外贸企业能否在今后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愈趋完善并且竞争程度愈趋激烈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企业决策部门的远见、抉择、应变能力和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