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两个方面:企业特殊的资源和企业超常的能力。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单独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持续的竞争优势来自两方面的结合。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对资源的获取和能力的塑造起着推动作用。
一、引述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首先来自于对企业资源的研究。1937年Coase在《企业的本质》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所有的经济活动组织在一个大组织里面?这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却是以后“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或者“企业的竞争力理论”的来源。如果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占有优势,则企业的产品可以降低成本,使产品在价格方面具有竞争优势。Andrews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即资源的优势和劣势看待资源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Birger Wernerfelt进一步认为,资源观点能为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公司的正规发展提供一些关键性的东西。例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哪些资源,多元化在市场上的进入次序是什么。他还根据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理论,对资源和产品进行分析,包括对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对替代资源的威胁分析。有的学者对企业所依赖的资源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例如,Margaret A.Peteraf认为竞争优势的基石在于企业拥有资源的特性。他提出,资源的异质性,事后限制竞争性,不完全流动性和事前预防竞争性,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石。另一个学者Jay Barney认为,如果资源是同质的,具有流动性就不会使企业获得先入优势和持续的竞争优势。他认为,能够发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资源,稀缺性的资源,不完全仿效的资源。他从资源的这些特性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上各种观点,充分肯定了资源、尤其是特殊资源的作用,但仅仅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特性来探讨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如企业自身能力的建设等,所得出的结论不免有些偏颇。
另一些学者则从企业的能力方面阐述竞争优势的来源。半个多世纪前的Coase在《企业的本质》里的观点倾向于研究企业的交易性。后来,他又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企业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活动不是采购,不是销售,也不是决策选择,而应该是经营(采购、销售、决策选择等虽然很重要,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的学者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制造能力和水平的差别。”可见,企业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它的各种能力。在20世纪八十年代,对高层经理的评判,是建立在他们对公司进行重组、剥离以及延续的能力之上;而在九十年代,这种评判又基于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建立和利用,以及获取潜在增长的能力之上。核心竞争力有三个特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核心能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核心能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Robert M.Grant认为,作为知识整合机制的企业,要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看出,企业的能力也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方面。但是,企业的能力理论仅仅是从企业主观方面来塑造竞争优势的,而且企业具体的能力具有不容易衡量的性质。
总结这些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企业的客观资源和企业主观的能力。这已成为战略学者们的共识。
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构造
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做以下规定:
企业的资源:包括企业生产所控制的有形的资源,如土地、厂房、原材料、设备、资金、人力资源等;以及无形的资源,如企业的知识、商誉、信息、社会关系、技术水平等。
企业的能力:包括企业的组织能力、经营能力、运用资源能力、控制能力、创新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
在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说明之后,便构造出一个“资源—能力—持续的竞争力”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资源-能力-持续竞争优势”模型
对模型说明如下:
(一)模型说明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线G和线H所指的即是两者的结合。线I指向持续的竞争优势,表明持续的竞争优势是由两者的结合产生的。两者的结合是持续竞争力产生的充分条件。
(二)企业特殊的资源和超常的能力分别是持续竞争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基础资源和特殊资源。基础资源也就是最普通的资源,通常这类资源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如厂房、土地、车辆、资金、人力资源等。这类资源是企业较容易通过市场交易得到,流动性非常强。所以,这些资源不可能被一个企业所垄断。虽然这类资源普通,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却离不开他们。
另一类资源即特殊资源,能对企业的竞争力的塑造和提高起到重大作用。这类资源具有一些前面所提到的特性:异质性、稀缺性、不完全流动性和不完全仿效性,等等。企业如果没有这些资源,就不能形成竞争优势。不可仿效性资源的原因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企业获得的资源能力依赖于独特的历史条件;企业拥有的资源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间的关系不明晰;为企业带来优势的资源具有社会复杂性。资源的这些特性可以保证资源被企业所控制。企业的文化资源应当属于这一种。企业的文化资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经营中形成的,不容易被模仿。企业超常的能力也是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组织能力能保证企业结构合理,企业可以根据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把组织结构设计成扁平结构形态或者锥型结构形态,或者企业还可以根据分工的要求,把管理系统分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如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和区域部门化等;企业的流程再造能力可以让企业的生产具有柔性,企业按照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用户订制产品,使生产时间减少,营销滞留时间减少;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使企业改进工艺、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使企业完善产品功能、改进质量,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通过成员的交流得到显性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成员缄默性的知识通过运用得到揭示,从而使企业吸收新的知识,并把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合,使企业成为一个整合知识的机构;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使企业根据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选择企业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使决策更加正确,更加及时,更加稳定。
(三)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方面不能永久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如图1中C线所示)企业特殊的资源可以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企业特殊的知识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特殊的文化可以使企业具有强大感召力量。而企业超常的能力为使企业更容易获得稀缺的、异质性的资源提供了条件。例如,企业卓越的研发能力,可以使企业能够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储备,甚至打破技术资源的垄断;企业良好的资金管理和运用能力,可以使企业平时不用占有大量的资金,而在需要时可随时得到。
资源和能力分别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客观和主观方面。如果企业拥有特殊的资源而缺少运用资源的能力,那么特殊的资源就不能成为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样,企业拥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得到所需的资源,那么超常的能力也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离不开资源和能力两个方面。
(四)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持续优势为企业带来利益,进一步对企业资源的获取和能力的塑造起着推动作用。企业特殊的资源和超常的能力形成了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经济利益。企业可以把所得到的收益再进行合理应用,如人力资源培训,购买高技术设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进行研发活动,或者根据企业或产业所处环境和特点进行企业兼并或联合,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占领市场的制高点。然后,就进入下一轮循环。即企业的运行按照“……资源与能力的联合→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利益→资源与能力的联合……”一直进行下去。
三、结论
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产生,不仅来自于特殊的资源,而且来自于其超常的能力。然而,只有两者的结合与相互作用才能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持久,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特殊资源的获取和超常能力的发挥,使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