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07期/经营管理/正文

发布时间

2006/10/5

作者

□文/王艳凤

浏览次数

1357 次

企业执行力中执行角色的缺失
  提要 最近几年,企业执行力渐渐成为我国企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企业执行力水平相当低,执行角色的缺失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执行力中执行角色缺失的主要表现,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扮演执行角色,从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一、执行角色缺失的主要表现
  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经营单位、各个岗位的人员贯彻执行企业战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企业执行力的提高需要各个层面的人的积极参与。执行角色就是执行中的人,按照管理层级分为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基层员工。执行力不强的企业,这三个层次的执行者的执行力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一)高层领导者执行角色的缺失。企业执行力的首要因素在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如果企业高层领导者没有执行力,一般也不会有强执行力的下属,就算有较强执行力的下属,也会由于高层领导者的不执行将其埋没。要实现企业的执行力,高层领导者是第一执行人,也是第一责任人。高层领导者执行角色的缺失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只重视战略制定,忽视执行。执行力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领导者对战略制定和执行关系的处理。而现实往往是很多高层领导者只关注战略,而忽视执行。作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有制定战略的能力,更应该具备强劲执行的能力。不少企业领导者认为,领导者应该授权、放权,他们是抓战略的,下属是执行的,这就是“分工”。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执行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领导者只有在制定战略之后亲身参与执行,才能准确、及时地发现战略能否实现,有哪些地方应及时调整,何时调整、配备、投放资源等。
  2、在执行上不能以身作则。大多数企业领导者缺乏以身作则的意识,时常“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他们总是以超然的姿态制定着各种各样的规则,既充当了规则的制定者,又往往成为规则的破坏者,自然无法将执行贯彻下去。作为一名有效的高层领导者,就应时时刻刻关注执行,建立企业的执行力体系和执行文化。
  3、缺乏“职业管理层”。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实质上的重叠,再加上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缺乏必需的“职业管理层”。企业领导缺乏应有的制约,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同时,我国企业也缺乏社会公众公司所应具备的内部监督和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督,往往将企业文化定义为老板文化,反映了我国企业强烈的人治色彩。
  (二)中层管理者执行角色的缺失
  1、处在最复杂的岗位上,需处理太多的关系,很难执行到位。首先,中层管理者“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兄弟姐妹找”,面对上司、下属、同事、客户等复杂多维关系的处理,使得他们工作的复杂度大大增加。其次,要面对业务和管理的两难。他们的工作最大的特点是短、多、琐、浅,大多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这使得他们执行到位就难上加难了。
  2、企业“信息梗塞”点。中层管理者担负着上下沟通和信息传达的任务,而很多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体系,对各项工作的进展无法及时沟通和反馈。中层管理者如果没有及时地将信息传达给下属,企业的信息就到达不了企业神经末梢——基层员工。
  3、从“充电器”变成“耗电器”。很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不但不能鼓动和保持团队的士气,自己还经常被畏难的情绪所控制,有时甚至和基层员工一起发牢骚、抱怨,不能在达成绩效的关键阶段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中层管理者必须成为企业的“充电器”,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以正面引导,积极解决执行中的困难。
  (三)基层员工执行角色的缺失。基层员工是一线执行的指挥者和具体任务的操作者。基层员工执行角色的缺失表现在:首先,责任心不强。我国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都有“雇佣思想”,认为自己只是给别人打工,对企业的任何决策活动只是旁观而不参与。其次,执行任务的方式方法不灵活、不正确。在企业中,基层员工是一项具体任务的操作者,这些单项的具体工作看似简单,但如果方法不当,就会走弯路,降低工作效率。再次,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使得他们对企业目标和任务的理解上难以统一,在具体的执行上各行其是,因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有效地扮演执行角色,提高企业执行力水平
  执行角色的缺失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执行力。那么,企业该如何有效地扮演执行角色,切实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呢?
  (一)高层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成为企业执行力的“头脑”
  1、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执行是企业领导的主要工作,领导者必须努力成为“执行型”的领导。主要通过以下七种行为来提升自己的执行力:一是了解企业和员工,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二是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对企业的前景、优势、劣势都要坦然面对,把实事求是作为企业执行力文化的核心;三是确立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跟踪目标,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五是对执行者进行奖励,建立与员工绩效相挂钩的薪酬制度;六是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他们的执行力水平;七是了解自己,提高情感强度,突显执行魄力。
  2、亲历亲为。高层领导者往往从战术的角度来考虑执行力的问题。而事实上,战术是执行力的核心。执行力不等于战术,它是战略的基础,是战略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因而,高层领导者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执行力,把执行力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来抓,亲历亲为企业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流程:战略、人员和运营流程,并以执行的精神来指导三个核心流程的运行。其一,就战略流程而言,要有“执行”的眼光,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并及时地跟进战略实施过程。其二,对人员流程来说,以是否具备执行力作为选拔人员的重要标准,并根据人员的特点安排岗位。另外,还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来培育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其三,在运营流程中,通过具体的运营设计来引导企业运营,有效监控运营流程各个环节,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二)中层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成为企业执行力的“脊梁”。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执行的中坚力量,当中层的执行力和高层的决策力不匹配时,企业的决策就会“只开花不结果”。要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领悟能力。即领会领导意图,消化领导思想的能力。高层领导的决策思想往往是战略性、全局性的,而具体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效果,需要中层管理者自己去体会。因此,中层管理者要不断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
  2、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指挥、协调和整合的能力。中层管理者要努力提高指挥能力,保证各项计划的落实和执行;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处理好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要善于协调和整合各项工作所需的资源,发挥资源的整合效应,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沟通能力。中层管理者处在中间层级,既要上传信息,又要下达命令。在执行过程中,中层管理者的沟通频率是最高的,在一定程度上,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就是沟通。因此,他们必须具有卓越的沟通能力,才能保障信息传达的顺畅。
  (三)基层员工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成为企业执行力的“手脚”。企业的目标和计划是通过逐级细分后,最后由基层员工最终落实和具体执行。基层员工要将工作实施到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理解和学习能力。要完成任务,首先应该理解任务是什么,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理解不清,就导致执行走样,出现执行乏力。基层员工应该使自己处在不断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操作能力。这里的操作能力是指动手做事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技能。基层员工对每一件工作都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完成上司安排的工作,从而使企业目标和计划流产。
  3、应变能力。基层员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来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68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