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严重缺乏自主品牌。近些年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扩张较快,固定资产投资迅猛,但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贸易方式仍以加工、贴牌贸易为主。要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关键在于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投入,实施品牌战略。
一、纺织服装业品牌建设的迫切性
1、产业链上的“国际民工”。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两头翘起的是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之间;中间下垂的是低附加值生产加工,利润率只有5%。在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化分工中,我国企业正好处在这个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赚取的是最少的那一部分生产加工费,被社会舆论和专家学者喻为国际化产业链上的“国际民工”。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转变竞争战略,塑造自身品牌。
2、跨国公司的转移生产效应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纺织业是我国加入WTO后受益最多的行业,我国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美国推行的SA8000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变相提高纺织服装业的生产成本以削弱外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把生产力转移到我国,争取与我国的纺织企业享有同样的竞争优势,力图控制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上游产业链。培育和拥有自己的品牌是纺织企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二、纺织服装业出口品牌建设建议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努力为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出口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企业本身应转变观念,增强品牌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1、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信息灵通的优势,积极支持进入重点培育和发展名单的名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各类展销活动,利用广交会和境外各种展览会,对这些名牌进行重点介绍和宣传,以直接进入重点市场。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代言人”的角色,建立健全行业内部监督机制,防止行业内出口互相压价恶性竞争。
国际经验表明,创立国际纺织服装时尚之都是通向国际纺织服装名牌的捷径。通过“时尚之都”的建设吸引国际上对我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关注。政府可以选取上海、大连等地,通过举办“国际服装周”、各种服装展会等活动,着力打造我国的“时尚之都”,吸引世界目光,趁机推出自己的纺织服装品牌。
2、企业品牌化道路。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打造品牌要注重对品牌内涵的提升。品牌的内涵包括技术含量与文化含量。技术含量包括管理经验、产品设计、先进设备等。而文化含量则是更高层次的品牌内涵,是品牌的灵魂。纺织服装企业要打造自身品牌必须依托于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依靠科技和创新寻求突破点。
(1)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起集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随着国际服装市场的变化和纺织科技的发展,企业对于各种原材料的加工处理要更加精细,要确保每道工序的优质完成,不断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品位,靠产品品质的提升来走高附加值之路。
企业必须提高物质性和文化性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的各个层面上做好文章。实现产品创新,大力开发集实用性、功能性、环保性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品;开发高科技含量和功能性纤维原材料;将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融于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过程,力求实现纺织机械的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和智能化。
(2)企业要进行准确品牌定位。科学细分目标市场,找准目标消费群,在具体领域创出自己的牌子。定位就是要找出与市场竞争者之间的差别,并且有效地向目标市场证明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不同,目的是要给消费者心理上关于品牌的档次、特征、个性和品味的享受。品牌定位是品牌孵化过程中品牌何去何从的关键,也是品牌在市场中寻找差异性及塑造个性化魅力的基点。要成功实现品牌定位必须依靠企业在终端市场上的执行力。
(3)企业要在营销方面多下功夫。好的品牌是要由市场来检验的。必须时刻关注产品在消费群体中的反映,关注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纺织企业应该尽早建立健全市场终端网点,树立良好的终端形象,这样才能抢占市场终端制高点。此外,企业还要注重营销方式的创新,根据产品的市场导入期、生长期、成熟期等营销规律在市场上推广自身品牌。
(4)企业应抓紧时间推进技术标准的调整与升级,使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生态纺织品认证,以取得出口“绿色通行证”,提升企业出口纺织品档次,加快出口产品升级换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