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同时,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我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循环经济概述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二)循环经济的原则。1、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2、再利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要求制造商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3、资源化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现状。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国家环境公报表明,我国面临水资源的污染很严重,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26.6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12.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941万吨。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为9.5亿吨。大量的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重点
(一)我国目前循环经济情况。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总体上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国家还没有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资源利用的指标和核算体系也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生产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建设认识处于薄弱环节;有效的激励政策,回收处理体系和合理的费用机制尚未建立;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还须大力加强;企业在资源环境方面的管理制度也比较薄弱。这都需要我们抓紧研究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1、在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
2、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
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
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在严格控制“洋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废物进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
5、在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仅仅在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面小,质量不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因此,为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做好如下几件事情。
1、加紧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家电,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
2、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力度。要综合运用价格和财税等经济政策,调节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继续扩大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
3、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4、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制定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循环经济必须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为基础,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