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一、日本农协购买事业的概念
(一)农协购买事业的定义
农协购买事业是按照《农协法》开展的一项合作经济活动。该事业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合作购买方式,向组合员提供优质价廉的生产和生活用品的服务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组合员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农协购买事业是农协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协购买事业的内容
农协购买事业的业务内容十分广泛。原则上讲,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什么,农协就组织什么。一般来讲,农协购买事业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民生产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如饲料、化肥、农药、农机、石油、汽车、包装搬运材料等,均属此类;另一类是农民生活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服装、耐用消费品、日用保健品及杂品、家用燃料等,均属此类。
由表可知,在生产资料采购总额中,饲料、化肥、农药、农机、石油、汽车等6项商品的比重合计占79.53%,构成农协生产资料购买事业的主要品种;在生活用品采购总额中,大米、生鲜食品、一般食品、耐用消费品、日用保健杂品、家用燃料等6项的比重合计为82.18%,构成农协生活用品购买事业的主要品种。
(三)农协购买事业的意义
(1)以批量购买方式实现价格合理化,减轻农民负担。在日本,随着生产和技术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尤其近年来,企业的专业化、系列化以及企业联合、兼并的发展,使制造业垄断化程度不断提高,其生产及价格基本上被几家少数大型企业控制;但是另一方面,处于小农经济的一家一户农民无法选择并得到符合自己生产需要的工业品价格,只有被动接受来自制造业的垄断价格。与农民的零星购买相比,农协采取统一采购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商品需求集中起来,以规模化购买作为条件与工业资本进行交涉,促使生产企业价格水平趋于合理化,从而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以统一购买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在日本,一般商品出厂后需经过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才能送到消费者手里,商品价格也因环节的增多而层层加码。农协统一采购事业无需经过上述多种流通环节,而是直接与厂家订货购买,这样就降低了生产、生活用品价格中流通费用所占比重,从而使农户通过购买活动受益。
(3)以指导方式购买,引导农民生产、生活合理消费。农协购买事业的重要特征是指导与购买相结合。如生产指导员和生活指导员根据农户实际需求,向农民传授商品信息,有利于农民正确选择;如根据农户经济条件、经营规模,指导农民合理选择农机;根据土壤条件,指导农民合理选择化肥;根据农户饲养品种,指导农民合理确定饲料。同时,把商品性能、使用方法等向农民传授,这样可以防止农民生产、生活上的不必要投资,引导农民生产、生活消费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日本农协购买事业的方式及业务流程
(一)农协购买事业的方式
1、无条件委托方式
该方式是指在购买活动中,农户委托农协购买时不附加任何条件(如价格、品牌、交货期等),由农协生产指导员和生活指导员根据农户需求选择品牌,制定农协购买计划。农户与农协建立在一种完全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其目的都是为了购入优质廉价商品。不仅农户对农协无条件委托,基层农协对县级农协组织,县级农协组织对全国农协组织也都采取无条件委托方式。
2、统一计算方式
该方式是指对于一定期间内波动较大的商品,计算出该商品在该期间内的平均价格,然后加上该商品所需流通费用,构成该商品对农户的供给价格。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因商品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额外负担。如化肥,农忙时用量大、价格往往上升;而农闲时用量小,价格往往下降。为减少价格波动,农协一方面通过计划订货平缓市场价格,又通过统一计算使农民负担均等化。
3、手续费负担方式
该方式是指农协在购买活动中的各种费用,由委托购买的农户负担。在农协从厂家购入的商品价格基础上,加算农协在商品流通中需要的各种费用,构成该商品向农户供应的实际价格。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为保障农协经营不亏损;同时也促使农协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商品只有低于市价,农民才会踊跃利用农协,农协才能巩固和扩大经营。即使某些商品与市价相同,农协在购买活动中产生盈余,到了年终,还要按农户利用农协事业的多少,将部分利益返还给农户,归根结底对农户有利。
4、预约订货、计划购买方式
该方式是指基层农协根据农户需求先制定本农协的购买计划,然后各基层农协把购买计划报到县级农协组织,县级农协组织把全县基层农协购买计划汇总后报到全国农协组织,由全国农协组织对来自全国县级农协组织的购买计划进行汇总,按品种、规格、数量、交货期等统一分类后,制定全国农协组织的购买计划,然后根据这一计划在国内外组织生产、加工或购买。
(二)农协购买事业的业务流程
农协购买事业的流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商务流程;另一部分为物资流程。
⑴商务流程,是指包括商品信息、业务处理、采购计划、货款结算等在内的商务传递过程。农协系统购买事业的商务流程,是按基层农协、县级农协组织和全国农协组织三个层次进行的。最后,由全国农协组织汇总并组织实施。目前,农协系统的商务流程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联网。
⑵物资流程,是指包括交货、包装、运输、贮藏、加工等内容在内的商品传递过程。农协系统购买事业的物资流程,是指全国农协组织在完成采购任务后,通过县级农协组织和基层农协把商品送到农户手里。即来自国内外的订货运抵港口或出厂后,首先转运到农协系统仓库保管或转运到农协系统加工厂加工,然后再通过县级农协组织或直接转运到基层农协仓库保管;由基层农协再把商品交给农户,从而完成物资流通全过程。
三、日本农协购买事业的发展状况及课题
(一)农协购买事业发展状况
1、农协购买事业的人员配置
据1997年统计,农协购买事业职员总数为89785人,占农协职员人数的32.1%,平均每个农协42.6人,位居农协各部门职员人数之首。农协购买部门的职员,截止1993年以前,呈逐年上升趋势,1993年之后逐年下降。1997年与1993年相比,降幅为6%。目前,购买部门是农协人员最多的业务部门。
2、农协购买事业的规模与结构
(1)农协购买事业的规模变化情况。农协购买事业总体规模变化情况由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处于上升时期,业务规模由1970年的12399亿日元升至1980年的47004亿日元,每年以10%~15%速度递增;由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47004亿日元降到1997年的46765亿日元;降幅为0.5%。
(2)农协购买事业的结构变化情况。农协购买事业生产资料与生活用品结构变化情况如下:1970年生产资料购买比重为73.3%,生活用品购买比重为26.7%;1980年生产资料比重降至68.1%,同期生活用品比重升到31.9%;1990年生产资料比重降到63.4%,同期生活用品比重升到36.6%;1996年生产资料比重稍有上升,为65.5%,生活用品比重为34.5%。总之由1970年到1996年,农协购买事业中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比重发生结构性变化,即生产资料比重由73.3%降至65.5%,而生活用品比重由26.7%升到34.5%。
(3)对农协事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上述变化表明,日本农协购买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其原因在于该时期农业需求疲软,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降低。此期间,日本政府压缩水田耕作面积,以减少大米产量,造成水田耕作面积减少。从而影响了化肥的用量;同时,贸易自由化使国外畜产品进口增加,造成国内畜产品生产不振,存栏头数持续下降,因而引起饲料需求减少。另一方面,生活用品购买事业之所以相对增加,一是由于此期间农协强化了生活用品购买事业,增加了面向农户的超市及商业网点,方便了农户的生活消费;二是由于农户收入增加,购买力相对提高,对生活用品需求旺盛;同时由于农村混居化发展,非农户广泛利用农协生活品购买事业,也是农协生活用品购买事业比重提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农协购买事业的效益
农协购买事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呈逐年下降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有:日本农业萎缩,农民对农业的投资减少,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下降;外来资本的介入,使有限的农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都从客观上制约了农协购买事业的发展。但就效益下降而言,农协购买事业费用过高是其重要原因。费用居高不下,必然提高商品流通成本,降低农协购买业务效益。农协购买事业费用过高的原因,一是由于农协拥有大量仓库、集散中心等设施,管理费用开支过高;二是由于购买部门人员臃肿,劳务费用开支较大。
(二)农协购买事业的课题
和农协其他部门相比,农协的购买部门改革的必要性尤为迫切。为此,农协正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购买部门着手改革:
(1)针对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农协实施了精兵减政、减员增效方针;在削减人员的同时,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近年来购买部门职员呈逐年减少趋势,但人员素质在逐步提高。
(2)针对效益下降的现状,农协不断强化经营体制,从1995年起开展“降低生产资料费用”运动。该运动通过强化购买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体制,谋求流通环节的合理化、高效化,以提高购买事业的效益。(文/刘多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