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不可小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发布的“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治理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中小及个体企业总数已达315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其他欧美国家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除了面临政策不平等、产业准入规制、公司治理上的官商不分、改制乏力、治理不完善、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还面临着更严重的融资难的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为了从这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诚信环境
1、部分企业的信用问题影响到了整体中小企业的形象。在一项调查中,调查数据显示:样本金融机构贷款平均违约回收率为47.9%,国有企业贷款违约回收率为39.8%;非国有企业即个体和中小企业贷款违约回收率48.9%;其中国有企业中计划内破产的企业贷款违约回收率最低,仅为12.1%。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破产的方式来逃避欠债,这就使贷款机构遭受很大的损失,贷款机构也就渐渐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产生怀疑。尽管许多中小企业的效率及信用等级比较高,但是由于其他中小企业的影响也使其在贷款过程中遭到很大的麻烦。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不是某一个中小企业本身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所有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
2、政府诚信度下降。前些年,各级政府为了加快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支持下,大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大上工程项目,为了企业稳定、解决人口就业,政府出面承诺担保向银行“逼贷”。结果是普遍出现了诸如“企业破产银行还钱”,拖欠工程款政府是最大的债主等问题。
3、抵押资产变现难。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发达,使许多资产在产权市场上无法变现;中小企业自身的资产有限,而在这有限的资产中可以作为抵押的大部分是房产和一些机器设备,使这部分资产的变现非常困难。如果中小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贷款机构处理这些资产将是很大的麻烦。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诚信问题
1、对消费者而言生产信用不足。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追求暴利,隐瞒事实、欺骗消费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认证;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劣质甚至有害的原材料、采用落后的生产技术进行非法生产。这都会对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危害,应该杜绝。
2、对社会而言财务信息存在失真。财务信用缺失是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了逃税避税都曾想方设法地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甚至与审计机构串通一气,从而少纳税或者不纳税;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设分公司,开设多个不同的账户,以达到其套利的目的。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这不仅使我们国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还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3、对金融机构而言融资信用不足。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仅占到大中型企业的0.5%左右,但在业务审批时,每笔业务的流程是完全相同的甚至会比大中型企业的还要繁琐,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严峻的融资信用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愿意守信还贷,为中小企业树立了不好的形象;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还款能力,信用风险偏高,银行不愿意放贷。
三、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首先,中小企业的短命和高违约率是融资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自有资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水平低,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经营前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倒闭率高。一些银行管理人员估计,我国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两年内消失,近60%在4~5年内消失(由于国有中小企业的调整通常由地方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故国有中小企业和私营中小企业的情况差别较大)。另外,中小企业贷款偿还的违约率要高于大企业的违约率。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差,在出现经营困难时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入手,而往往采取逃废债务的做法。因此,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向其发放贷款的银行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样就会使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其次,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低,投资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因为这些企业表面上是有限责任公司,但实际上是家族或私人企业,是个人说了算或内部人说了算。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就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单纯的所有者权利就没有价值,必然使新投资者望而却步。
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一)宏观上国家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监控体系的建立
1、有法可依。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必须制定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以此督促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以法律来约束、打击那些投机倒把的投机者,维护合法企业的合法权利,保障那些遵纪守法的中小企业的利益,维护我们的市场秩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中小企业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来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走商业化的道路,创造良好的法律与制度环境,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的一条必由之路。
2、有法必依。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来监督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实行监督机构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3、执法必严。各地方政府要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公正办事,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逃债和失信行为,严把信用关。对严重违法并屡教不改的中小企业就要予以取缔;对诚信守法的规则要从各个方面予以支持,发改委中小企业中心处长宋新力表示,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央财政将加重公共财政支持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比例。国家财政支持将着力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和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国家已经增设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政策性资金并将进一步加强,其着眼点更多地放到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创业与创新的风险上来,重点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支持技术开发初期的原始创新。
(二)微观上中小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中小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建立自己长远的发展规划。改变人们以往的那种中小企业“一年盛,两年衰,三年五年寥寥无几”的看法。长远的发展规划能够使中小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会因为近期的利润而裹足不前。同时,详细具体的长远发展规划能够使贷款机构对他们充满信心,改善贷款环境。
2、中小企业要加强信用管理。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所有企业间的信用制约关系,首先是依赖每个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起来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一是加紧制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如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这是企业信用管理活动的保障基础;二是要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或职能,信用管理的职能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于一体,从企业设立审批开始信用管理的职能要纳入公司章程;三是要有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尽量避免商业信用违约行为的发生,促进市场秩序运行。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从微观上形成对客户信用的软约束,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信用交易的竞争机制。
总之,中小企业信用问题的建立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更不是我们照搬别人的经验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国家从宏观上把握并制定合理的经济法律制度;社会上我们要加强各大媒体的监督作用;中小企业自身要改变观念,开拓创新,重视加强信用建设的重要作用。实行国家、社会和企业三者相结合的策略,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才会很快建立,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维护我们的经济秩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