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0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6/12/6

作者

□文/徐正挺

浏览次数

1099 次

治理农村污染 建设和谐家园
  农村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已经越来越尖锐地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关系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课题,更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笔者就苏南农村污染的形成、治理现状及应对措施作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农村污染的严峻形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经济体制在九十年代以来市场化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此也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日益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得日益严峻,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没有得到改善,一些地方为追求所谓“政绩”,大上高消耗、高污染项目,导致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瓶颈日趋明显。
  苏南经济在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也面临环境与资源的严重制约。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污染。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目前七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大城市河段中,13个严重污染,这一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松花江悲剧”将不会是最后一次上演。苏南农村的水质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前些年盲目发展小工业,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生活垃圾的污染,河道的污染情况相当严重,部分河道鱼虾绝迹。
  2、大气污染。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乡镇企业的烟尘治理设施不够完善。农村的土窑、土锅炉使用烟煤,甚至焚烧垃圾废料,造成了对大气的污染。
  3、固废污染。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一些小服装厂、小皮革厂和小化工厂造成的固废污染,更主要的是村民不合理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有的甚至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4、噪声污染。在苏南农村,由于乡镇企业、尤其是民营工业发展迅速,部分农民以住宅为厂房,生活,生产区域混杂,“三合一”现象比较突出。势必会使产生的工业噪声污染环境。
  苏南农村污染的治理,已经被各级政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环境问题出现的思考
  1、环境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源于市场体制本身。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早在近代经济学的初创时期——17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首先提出了环境问题。当时因为伦敦大气污染严重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的共同财产。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某些特定原因造成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源配置效率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具体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来看,其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其一,环境资源由于产权不存在或不安全,导致人们的预期不足,引起广泛的短期行为;其二,环境资源没有形成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没有价格或价格偏低,使市场价格机制在发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信号作用上表现不出应有的作用;其三,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使得完全依赖市场价格机制来谋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是不现实的选择,而且很多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其使用和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在环境资源领域建立排他性的产权和市场的交易费用太高而无法由市场自发提供,同时在使用上容易形成“公地悲剧”,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最后,环境资源利用及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不确定性和短期计划会使人们在依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活动中,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和当代人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从而导致环境和资源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可逆后果。
  环境是历史的积累物质,其中有些物质具有不可逆性,一旦被破坏就不能或是很难被恢复,即使能够再生,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日常经济活动再生产所需的时间长的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来应该是常识,但在既定的制度条件下,人们在如何为人类的整体利益而利用环境方面的知识显得如此匮乏,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显得如此无知,导致无视眼前利益与长期损失之间的必然联系。人类往往不计后果的使用现代技术,滥用环境,破坏了环境的功能。
  2、环境问题的出现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不正确的环保观念。对于相当多的农村居民来说,“环保”原是一个不太熟悉的词汇,环保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是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错误的消费观念。比如说使用难以降解的一次性方便饭盒、使用污染严重的单冲程摩托车、使用廉价的含磷洗衣粉。因此,要求政府大力宣传,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农村居民在认识上也有个过程,让他们逐渐感受到环境保护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的改善作用,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农村环境治理应对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二十字方针”的应有之义。
  1、加强法制观念,提高全体农民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社会,以人为本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理念。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推进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一环。要想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全民的环保素质,提倡环保理念,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从教育农民开始,到全员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行“循环经济”。工业污染目前仍然是苏南农村的重要污染源。工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比其他地区严重。近年来,苏南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一方面大力推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3、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有特色的农业旅游。发展高效绿色农业是农村环保的一项重要举措。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使用无公害、低残留农药,甚至不使用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少用或不用化肥,这些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物价便宜,空气新鲜以及乡土文化丰硕等独特条件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到郊外,特别是到农村欣赏田园风光,享受自然。乡村旅游在苏南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大城市旅游者的欢迎。部分乡村瞄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着手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以生态农业为载体,融合田园风光,使农业旅游成为富民强村的经济增长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379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