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0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6/12/6

作者

□文/贺文春

浏览次数

2009 次

委托代理与会计信息不对称性
  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委托代理是会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分析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一、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制度,正是基于此。受雇于股东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形成了一种管理人员代表股东的利益,力求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代理关系。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主要涉及委托人和代理人,前者指股东,后者指董事和经理。代理理论认为:一是利益的不对称,股东追求的是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最大化,而经理作为代理人追求的是个人收入最大化,社会地位、声誉的提高,权力的扩大及舒适的条件。二是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了解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代理人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明显优势。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人,并具有不一致的目标函数,代理人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关系中的优势地位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股东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而经理人却有着更广泛的经济利益和心理需求,如酬金、利润分享、晋级、社会声誉。这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代理理论认为: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日常的会计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缓解。财务报告是股东能够用以监督经理人履行契约关系的一种手段或途径,而经理人则有责任和义务如实地向股东反映管理责任的落实与执行情况。所以,如果信息充分,不管目标函数是否一致,股东仍可以很好的控制经理人的行为,这种公司治理效率是最高的,其结果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经济社会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来完成社会分工并进而组织起来的。这里的契约,实际上是通常说的委托代理关系,它存在于一切组织和企业的每一个管理阶层上。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实际上围绕会计有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是资源提供者(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公众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与管理当局之间的资源经管委托—代理关系。资源提供者把资源交付给管理当局去经营,并以努力程度、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评价给予奖惩。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之间的报告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当局委托会计人员向自己和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方面利用会计信息对委托资源进行经营,另一方面向资源提供者(委托人)报告资源的经营状况,履行受托人的义务。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实际上是市场参加者之间信息差别的一种社会契约形式,它是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经济关系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展开的一场对策。
  (二)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内容
  1、从参与的主体来看,会计信息不对称包括内部的不对称性和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对称性。内部不对称性指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由于不亲自参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他们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了解往往不及会计人员;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对称性,指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掌握的会计信息不及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
  2、从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来看,会计信息不对称包括时间和内容两方面的不对称。从时间上看,会计信息的提供方(会计人员)了解信息要早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管理当局和外部使用者),而管理当局又要早于外部使用者;从内容上看,会计人员、管理当局、外部使用者三者之间的信息量呈递减分布。由于种种目的,会计人员可能向管理当局隐瞒会计信息,及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合谋向外部披露虚假和不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三者之间会计信息也呈不对称分布。
  3、从存在的时间与契约签订的时间的不同来看,包括外生的和内生的信息不对称。外生信息不对称由当事人在签约之前的客观状态,如行为特点、工作能力与态度等引起的;内生信息不对称是在契约关系成立后当事人的行为造成的,参与契约的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因而无法获得对方真实的行为信息。
  (三)会计信息不对称性的危害
  1、损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进而损害企业利益。外部信息使用者所获得信息是不完全的,大量无法内化到财务报表中的信息被限制在他们的获知范围之外,他们无法真正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则作出决策的准确性的保障程度必会受到影响。如果外部使用者所获取的信息是经过加工、修饰的失真信息,那么将会误导使用者把资金投入实际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即一方面损害了外部使用者的利益,同时使社会资源配置无法实现最优化,进而损害企业的市场形象。
  2、恶化企业的筹资环境。外部使用者无法真正、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致使决策风险增加。为弥补决策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资金所有者会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使企业的筹资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容易发生财务危机。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恶化企业的筹资环境,其结果必将使企业今后即使支付更高的利率,投资者也会因为偿债能力不足而拒绝投入资金。
  3、管理层腐败。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管理者可能会牺牲投资者利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企业现有的投资者不能有效监督和评价管理者的业绩,管理者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进行盈余管理,蒙骗所有者,中饱私囊,损害投资者利益,这就产生了腐败。
  三、弱化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的方法。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一种契约,用会计准则来约束企业的会计行为,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完善现有关于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信息披露的项目、内容和格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并要附上范例予以说明。
  2、加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社会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妥善处理公司代理关系的有效机制。尽管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但如果没有一个监督机制来确保管理当局对准则的遵守,管理当局仍然会恶意地隐瞒或虚假陈报信息以在代理关系中获益。所以,需要一个独立的中间人来证实、鉴定管理当局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审计人员就是这个中间人,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独立性最强的审计。根治信息失真、降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审计。
  3、加强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建设。加强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尽快完善有关审计法规的建设;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体制,以保证其监督、鉴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强化政府管制和会计立法。政府直接参与管制的手段是制定相关法律,以控制职业性会计团体的设立及其公开执业权力,通过公司法对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的最低披露要求作出规定;间接政府干预是通过证券委员会进行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使《会计法》深入人心。■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504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