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经济的发展是以先进的技术和持续的创新为基础,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而自主研发则是产业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源头。有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历史最高水平,为1966.3亿元,占GDP1.23%,但科技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入到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上,期待通过财政税收方面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一、财政政策支持产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
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下,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竞争调节生产者的关系,生产者按照利润最大化目标配置资源。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企业往往尽其最大努力进行技术创新。
首先,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相对高风险是政府资助产业自主创新的第一项理论依据。不确定性和风险都阻碍了技术创新决策的制定,导致了不同形式的市场失灵,当一个企业得知投资一项新技术的风险收益率低于自己所能承受的水平,企业就会直接减少这项创新投入;或者企业会牺牲社会回报率极高的长期项目,而将投资转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技术创新项目。如果创新技术过程复杂,并且需要交叉的学科队伍,这种过程经常超越了单个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及,或者一些创新是资本密集性的,这样昂贵的投入无法满足公司创新战略多样化的需要。而风险是来自很多方面的。例如,信息因素、复杂性和资本密集性因素和时间因素,这些状况会导致企业在创新投入组合中偏向短期项目投资。
其次,自主创新的外溢性所产生的免费搭车现象是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另一理论依据。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两种溢出:市场溢出和知识溢出。由于技术从创造者流向其他经济单位但没有足够的补偿,当新的或者改进的产品或服务所增长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在其新、旧版本之间的价格差异上时,价格溢出就发生了。这是对创造者的应有回报被顾客获得,但没有支付的利益。创新者可度量的回报率减少了,当这一因素影响非常明显时,将降低进一步投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同样,当知识技术泄漏到竞争公司而没有补偿给创新公司时,知识溢出就发生了。竞争公司利用知识模仿创新,并因此大大削减了创新公司的回报率。当模仿技术进步的公司不补偿自主创新公司时,“争夺回报”问题就产生了,这会相应地阻碍私人投资。
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
实践经验表明,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政府应在企业不愿意或无力进行投入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与企业研究开发形成互补。
首先,世界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之间存在经济竞争关系。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他们的产品会占据技术水平低的国家的市场,使得低技术水平国家资金外流,成为技术水平高的国家的“经济殖民地”。由于自主创新本身是风险事业,需要大量风险投资,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拥有大量有实力的企业,风险投资充足,自主创新速度快,从而带来了巨大的技术优势。技术优势会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良性循环。政府应当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帮助相关部门和生产者发展科学技术,以增加国家的科技能力,增强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
其次,在一个国家内部,以自身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生产者,仅有兴趣投资能提高其自身利润的技术,而对国民福利至关重要的技术不重视。或者只采取引进技术的方式,而不花费资金在自主研发方面。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是,同质产品的价格决定生产者的竞争力,生产者总是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品质,从而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为了保证社会的均衡发展,对那些于国民福利十分重要而属于市场调节失效领域的科学技术,政府有义务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其发展。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科技研发水平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同样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企业投资。
三、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选择
政府对产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既要从财力上给予支持,又要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使国家有限的财力可以发挥最优的经济效力。
(一)为支持自主创新提供财力保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中,财政投入政策至关重要。根据预算安排,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增长19.2%,这个增幅明显高于中央本级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也将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时,通过税收政策体系促进和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使“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研究实验经费(R&D)投入达到GDP的2%。这些都将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因风险和收益原因不愿投资的现象。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金。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基金数量较少、条件限制较多、支持力度不大、缺少针对高校等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基金支持,对于长久的人才发展战略的财政投资不足。将来我国应当加快建立更多的鼓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央政府基金、地方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进一步增加在科教领域的财政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二)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而我们目前推行政府采购的着眼点过多地落在节约资金上,对促进自主创新作用并不明显。从现实看,政府采购的“本国”或“国产”商品多限于较为低端的日常用品,还缺少针对高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制定相应的采购政策。因此,在政府采购评审方法中,须考虑自主创新因素。以价格为主的招标项目评标,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在以后政策中明确产品认证制度,增加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支持国家重点大型工程的采购项目,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收购和订购制度。
(三)利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对财政投入,税收政策体现的是一种激励。要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完善税制要素,优化税制结构,营造统一、公平、规范、透明的税收制度环境。目前的税制中对外企和本土企业实际存在着双轨制,这在发展的特定阶段虽然有其积极作用,但如果任这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长期存在,将导致本土企业无力投资技术创新,而逐渐丧失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议遵循WTO的基本规则,加快统一内外税制,规范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消除现行税制存在的对国内经济主体的“歧视性”待遇,实现内外企业税收待遇平等、税收负担公平。
另外,要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所得税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将用于研究开发的设备仪器加速折旧。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和进口税收政策。对进口的优惠政策的优惠要从对企业进口整机设备,逐渐转变到鼓励国内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装备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