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管理伦理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意识到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地位和意义,把伦理融合到日常管理之中。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作为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究竟应重建怎样的伦理规范来作为企业遵循的依据,已成为当今理论界和企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西方企业管理伦理思想对我们有着重大的启示。
一、西方企业的管理伦理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伦理思想伴随着各种管理思想的诞生而相应的产生,但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正式学科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现代西方学术界管理伦理的研究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到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注重管理的价值转向和意义的寻求。由于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管理早已超越企业范围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现代管理不应停留在传统的组织技术方面,而应着重研究反映现代人性的人文价值,建构组织系统的价值模式和考察现代人的行为价值逻辑,管理应力图“寻求使管理获得一种价值行动的意义”,以使现代管理规范化、伦理化和哲学化。贝尔认为,管理学家努力追求的东西,“既是一种‘人性’,一种‘道德哲学’,一种‘精神科学’,又是一种‘严谨的科学’”。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上分属于三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主要探讨企业中单个人之间,即雇主和雇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事、投资者、供应商和消费者这些单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二是中观层面,主要研究各种管理组织之间,即各种经济性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三是宏观层面,主要研究社会或制度层次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责任。
(三)通过对管理与伦理的整合研究,形成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肯尼斯•布兰查德认为目的(Purpose)、自豪(Pride)、耐心(Patience)、专一(Persistence)、洞察力(Perspective)是管理的“道德力量5Ps”,也是个人成功的要素。从管理方式上看,已形成一系列管理与伦理结合的管理方式。如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通过合乎法律和伦理的方式,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增进社会福利的产品和服务;从注重目标、战略、结构、制度到强调企业价值观;从他律到自律;从对立到兼得;从玩弄技巧到注重管理道德修养,等等,使管理方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四)非常注重管理伦理的可操作性,把伦理融合到日常管理之中。主要表现在:(1)制定企业伦理守则。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幸福》杂志排名前500家的企业中90%以上有成文的伦理守则,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2)设置专门机构。美国约有五分之三、欧洲约有一半的大企业设有专门的企业伦理机构,负责企业有关的伦理工作;(3)设置伦理主管。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前1000家企业中20%聘有伦理主管,主要任务是训练员工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处理员工对可能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提出的质疑;(4)伦理培训。至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30%至40%的美国企业进行了某种形式的伦理培训。
二、启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实质是从个人主义出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调动人的潜能,管理才能产生效益。社会主义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把职工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要求每一个人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企业职工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共生关系”,其主体企业与员工之间是“责任关系联盟”。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影响员工和谐工作环境的矛盾长期存在,管理者要运用道德力量、舆论力量、组织力量,努力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又有严格要求以及对破坏团结工作程序绝不容忍的工作氛围。
(二)培养企业伦理精神。企业伦理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结合企业个性特征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一种主导性群体道德意识,它是企业活动的精神支柱。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一方面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培养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的企业精神,其目标就是试图寻找一种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将全体员工团结在企业精神的旗帜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纵观国内外优秀的企业,都十分注重管理过程中精神文化的培养,并使之成为长期激励员工的巨大精神动力。企业精神的建立,首先应具有个性特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其次要求企业在处理复杂的、多层面的内外利益关系时,要严守现代企业道德,特别要落实企业公正。
(三)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质。从西方管理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对于管理功能的实现是密切相关的,管理者的本质属性是影响,管理者是企业中对群体活动和信念具有影响的人。管理者的权威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威信影响力。威信影响力对群体的激励作用是深刻的、长远的,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越高,在职工中的威信就越高,就越具有精神感召力,做出的决策就易于执行,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就容易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威信影响力要比权力影响力重要得多。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伦理领导能力,因为经营者在企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力量,特别是核心决策层,通过他们的活动,通过他们处理危机的方式,通过他们采用的报酬制度,通过他们对企业员工的取舍标准,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氛围,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产方式。
中国是一个崇尚伦理道德的文明古国。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国正处于对外开放时期,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伦理思想,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管理伦理思想,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