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世界上原本没有路,全靠大家去闯去走去踏去修。没有“地盘”能不能发展?没有资金能不能经营?困难重重能不能起死回生?几年奋斗,几年耕耘。石家庄市物资回收总公司用自己的实践、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借势发展、敢为人先
我们搞企业,没条件不能作为干不好工作的理由;只有敢于挑战困难、没条件创造条件也敢上的同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搏风击浪、敢为人先。2001年至2006年公司通过逆向思维、借势发展、借力经营,走出了一条无本无风险建设、无本无风险经营的新路子。
1、2001年至2006年我们引资600万元建起了河北东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引资400万元建起了伯阳大酒店;引资400万元改造装修了国惠商场;引资30万元建起了泰华服装鞋帽超市;引资60万元建起了废棉采购供应站两栋仓库。公司每年物业收入、新品经营收入达到600万元,比过去的300万元增加了300万元、增长了100%。
2、企业不出一分钱,通过协作,我们开发了四处资产,增加营业场地1万平方米,增加固定资产2831万元,增加收入1700万元。
3、通过租赁土地,我们建起了废品市场10个;建起了废钢铁集散中心10个,年增收入1000万元。
4、通过合作,我们无偿占用对方土地60亩,投资350万元,建起旧货市场1个,年增收入120万元。
5、通过联合,我们接管了华北商贸城2.5亿元的资产,其中商铺1800间,仓库4万平方米,经营场地面积40万平方米。协议合同规定:20年内归我们经营,20年内归我们管理。2006年1-8月份华北商贸城收入400万元。
6、利用政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社区回收网络政策,两年来我们在全市385个居民小区无偿占地建起社区回收站800个,建起社区回收管理部6个,年增收入200多万元。
几年来,我们通过借势发展,借力经营,建起了各种、各类专业市场23个;建起了社区回收站、部806个,扩张企业地盘1000多亩,增加企业从业人员6000多名,每年扩增销售额2亿元,每年扩增收入2000万元。
二、政企合一、凝心聚力
几年来,我们建设的石家庄市绿色社区回收网络,为回收利用石家庄市200多万人口产生的生活性再生资源和生产性再生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样一件事关城市建设,事关城市发展,事关城市人民福祉的社会公益事业,单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很难完成的。我们只有借助政府的力量,借助领导的力量,借助社会的力量,才能建设好、经营好。所以,在网络建设中,我们始终一只眼盯着网络市场,一只眼盯着政府市长。政企合一办大事,凝心聚力搞公关。通过学习北京经验,我们建起一些市场以后;通过学习武汉、天津经验,我们建起一些回收亭(站)以后;我们就向各级领导汇报,就向各级领导讲解宣传建市场、建回收站、建网络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与改善社会治安、整顿再生资源经营秩序的关系;与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在我们公司召开了市场建设现场会,省公安厅在我们公司召开了“建设绿色社区回收亭,整顿社区社会治安”现场会。2001年8月14日三位副省长对我们建市场的经验作了重要批示;2002年10月25日原省委书记王旭东同志视察了我们的旧货市场;2002年10月16日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振华同志带领全市11个部室委办局的一把手到我们市场进行了现场办公,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2005年市委、市政府还把我们建设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列为为全市市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为我们回收公司下发了三个文件、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要求市内所有经营再生资源的固定摊点、流动摊点必须到市政府规划的、由回收公司建设的市场内和回收站内经营。为了落实这一政策,市公安、工商、城管、供销社先后几次联合下发通告。建设前,市政府牵头召开动员会;建设中,有些市场政府默许我们先建设后办手续;建设后,市政府又召开协调会议,要求各区领导牵头负责清理市场,清理非法经营摊点,保证网络体系正常运营、顺利运营。为了动员全社会支持市委、市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市委、市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支持供销社回收公司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市委宣传部还专门召开会议,组织全市新闻舆论部门专题正面报道绿色回收网络建设情况、经营情况。动员全市人民参与这件大事,关注这件大事。石家庄市物资回收总公司被国家发改委六部门列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石家庄市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再生资源网络建设试点城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又给我们特批了项目开办费,市政府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方案起草落实领导小组,并把我们的网络建设、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争取外力支持,通过争取外力帮助,我们很快把企业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我们很快把公益事业变成了企业事业。一是做大做强回收事业;二是做大做强回收产业。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政企合一就能凝心聚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领导搭梯子我们就能登天。
三、永不满足、辉煌重铸
2000年至2005年公司通过建设800个社区回收站、6个社区回收管理部、23个再生资源专业市场、1个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基本形成了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按我们自己的标准衡量,应该算可以了,但作为国家试点,还远远不够。第一,现存体系、现存网络,档次低,不规范,好多方面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首先是回收站收购的再生资源的转运问题没有解决好,全市800个收购站收购的再生资源全靠流动三轮车运输,影响交通、影响市容、效率太低。第二,现存体系、现存网络中的23个各类专业市场,规模不大、标准不高,进场的再生资源露天存放,形成了分散污染变集中污染的新问题,既不科学又不合理,需要重新进行改造调整。第三,现存体系、现存网络中没有精深加工环节,只靠外力加工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用循环,不能为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第四,现存体系、现存网络对再生资源中不可利用的有毒有害物资,没有科学的彻底处理处置手段。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按照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的要求,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与当代社会、当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体系。新体系规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再生资源回收站。我们计划通过建设市区及市辖17个县市的32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把全市的再生资源收购上来、集中起来;二是通过建设57个再生资源转运中心(其中市区6个,17个县51个),将回收站集中起来的再生资源用封闭式转运车转运到各个分拣处理中心;三是通过建设6个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把转运中心转运来的再生资源进行分类挑拣和简单加工,形成工业用原材料,形成品牌资源分散出去;四是通过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基地,把全市通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集中起来的大部分资源,把通过市场吸引过来的全省、全华北乃至全国各地的再生资源加工转换成产品,并对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真正使资源实现循环,真正使城市实现科学发展。这个新体系建设周期五年。这个新体系前三个环节需要投资3.0998亿元,第四个环节投资主要靠市场化运作,靠招商引资解决。
对于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对于这样一个网络体系,单靠一个回收公司很难建设好。一要继续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二要争取国家支持,利用三位一体的力量,把这个体系建设好。让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让它成为全国再生资源行业的样板工程。
总之,几年来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市场中寻觅,在实践中探索。为了企业,为了社会,为了我们这个行业,拼搏牺牲,付出奉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我们这个“破烂行业”出人头地;就是想让我们这个朝阳产业振兴繁荣;就是想让我们这项事业生生不息、名垂千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