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迅猛发展,在“财富500强”中,目前已经有400多家在我国投资。我国正式加入WTO后,跨国公司抢占我国这块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市场的竞争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华投资战略发生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战略
(一)投资全方位和系统化战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不仅仅是着眼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而是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投资。全方位是指跨国公司由个别企业、个别行业向多个行业乃至基础行业进军;系统化是指跨国公司不仅向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的投资,或者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的投资。这种扩张战略在大型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中尤为明显。
(二)并购战略。跨国公司战略从新建投资逐步转向并购。相对新建项目而言,跨国公司并购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得东道国的战略资产,投资周期短,适应性快,可以迅速渗透到当地市场,在争夺东道国产品市场方面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在国际上被跨国公司广泛采用。在我国,由于法律和制度的制约,以及我国企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的现实情况,2000年以前外资基本上采取三资企业的方式进行投资。在我国4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里,只有5~6%是通过并购方式进行的。近几年,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不断发展,我国法律和政策的松动,跨国并购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主要模式。
(三)本土化战略。跨国公司投资本土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总部本土化。近年来,众多跨国公司掀起了一股总部搬迁的热潮。许多跨国公司不惜大动干戈,纷纷把地区总部搬迁到我国,特别是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公司设立总部的重要地点。二是采购中心本土化。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设立全球采购中心,将我国质优价廉的商品、原材料和零部件同跨国公司强大的全球销售网络相结合。三是研发机构本土化。近年来,跨国公司重视产品研究的本土化,纷纷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同时对华研发的投资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增加和扩张的趋势。四是人力资源本地化。跨国公司逐步改变从母国派员的战略,而是从当地提拔人员来担当公司各级的管理者,以便迅速打开市场,降低信息成本及劳动力成本。五是管理和文化本土化。跨国公司积极实施管理和文化本土化,消除和我国的文化摩擦。
(四)独资或合资控股战略。九十年代中期前,跨国公司大多以合资方式进入我国。随着我国外资政策的松动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验的累积,选择独资或合资控股形式的投资势头正在迅速发展。到2001年国内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超过50%,而且这一比率在2002年还有增加。独资或合资控股不仅可使跨国公司保守其技术秘密,规避中外企业在制度、文化、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差异导致的摩擦和矛盾,而且可使其在华投资更好地融入全球战略。
(五)技术投入力度强化战略。近年来,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投入力度,强化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竞争手段。许多跨国公司在技术投入上纷纷加大力度,表现为大幅度转让技术取代逐步进入式,自觉的技术投入取代被动的硬性规定技术,先进的主流应用技术转让取代相对落后的技术转让。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加快在我国的技术传播速度,促进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推动了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的变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和设立研发中心从事最新技术的研究,对我国技术水平提高和研发能力的增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增强我国技术开发能力,引导国内的研究方向,弥补我国研发经费的不足,并促进人才流动,开辟新的研发领域和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缩短我国技术水平与世界的差距。
2、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首先是本土人力资源的成长,大多数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投资企业都提供了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支出要远远超出国内许多同类企业;许多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为我国境内雇员提供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设施,与母国公司的雇员相差无几。其次是跨国公司对华战略的调整使大量国外人才的回流,也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不断提高。
3、缓解就业压力,加快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跨国公司投资给我国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可以缓解长期沉淀下来未就业的劳动力对社会经济构成的直接压力。同时,跨国公司进军西部和东北地区,弥补了区域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消极影响
1、市场竞争加剧,垄断程度增强。跨国公司在我国从事投资经营活动的范围变广,程度加深,挤压了我国的市场空间,使我国市场上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我国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竞争必然导致垄断,特别是跨国公司在高利润目标的指导下,群集于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为垄断的形成造就了肥沃土壤。
2、技术垄断、知识产权等方面对我国的压力增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采用独资或合资控股方式,即使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也是以独资为主,强化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垄断。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快了在华专利布局。通用电气、松下、IBM等先后在我国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护机构,针对国内企业的“专利大战”初露端倪。
3、抢夺我国的人力资源。对许多跨国公司而言,我国不仅意味着廉价和巨大的市场,其人力资源也同样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随着跨国公司将我国的角色日益由生产地向研发基地转移时,人才竞争也随之白热化,除了高薪聘用,高校掘才、中学培养、设立奖学金也愈来愈成为跨国公司争夺人才的手法。
三、我国的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各级政府必须制定明确的利用外资的战略规划,在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的同时,把利用外资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效益结合起来,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起来,同扩大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结合起来,并将引资的重点从单纯吸引国外资金为主逐步转移到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现代管理和引进专门人才等方面。
(二)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质量是跨国公司评估一个地区投资安全程度、投资收益水平和投资发展潜力的主要依据,是影响跨国公司战略性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要想更好地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就必须大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政府应当加大对私人产权的保护,用法律措施来约束政府“有形的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创造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平衡各产业之间的盈利能力,政府应当打破行业界限,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用市场信号来引导资本在各产业间的自由流动。此外,政府还应当对农业、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和“瓶颈”产业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植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尤其是外资进入这些产业,积极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四)推动跨国公司参与国企改革。我国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改造国有企业,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国有企业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造和战略性重组的重大举措。这样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形势的良性运转。当然,政府也应当加紧建立健全有关跨国并购法律体系,对外资并购国企的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避免市场垄断和国有资产流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