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3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6/12/31

作者

□文/宋全开

浏览次数

1260 次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提要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起源于西方的私人股权投资,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初动因是想利用这种金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然而,特殊的国情却使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诸多特点。
  一、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理论研究进展
  (一)正确的产业投资基金理念已逐步形成。作为舶来品的“venture capital”在刚出现时被翻译为“风险资本”,认为这是一种隐含巨大风险的权益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开展,人们逐步澄清了这种错误认识。现在“venture”被看做是“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创建新企业的过程”,进而这种“创业”的内涵又被拓展到“通过全新的创业管理,将陷入困境的老企业重新塑造成适应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需要的新企业”。创业投资本质的特征在于受资企业为创业企业,创业企业特有的高收益必然也会伴随高风险。在正确认识创业资本的基础上,将产业投资基金定义为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并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对未上市公司进行组合投资,基金受益人和基金管理公司按协议分享投资收益。
  (二)对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规律及其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对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规律进行了总结。在最初的研究中,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我国台湾及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的经验教训中,研究者尝试总结出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规律。如资金如何募集;基金有哪些组织形态,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基金如何管理,如何控制风险,如何投资;基金有哪些退出方式,各自的收益怎样;基金运作成功对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何要求。其次,对产业投资基金制度进行了探讨。研究者从理论高度进一步研究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合理性,同时经济学的一些最新成果也被用来分析产业投资基金制度。如,用公司治理理论探讨产业投资基金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作用;用信息不对称、契约理论分析有限合伙制的效率;用博弈论分析产业投资基金的报酬决定;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政府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三)对我国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业已完成的课题成果中,已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1、相对于发展迅猛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实际需要,有关部门应该对政策有所调整,从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考虑,优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2、从宏观经济背景、市场环境以及已有的产业投资实践等方面来看,尽快建立制度化的产业投资基金是完全可行的。
  3、建立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事业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在制度上有所创新。
  4、处于幼稚期的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行业目前正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相关法律没有确认产业投资基金以及有限合伙制;另一方面本土创业投资的第一轮投资正遭遇“无路可退”的尴尬境地。
  5、各级政府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必须担当重大职责,包括直接出资设立某些基金、提供政府信贷支持、对产业投资基金实行税收优惠等。
  (四)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产业投资基金理论体系。从已有的成果中可以看出,学术界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投资基金理论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
  1、理论分析层次:包括产业投资基金产生的经济学分析;产业投资基金理论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产业投资基金在金融理论中的地位和其他金融工具,如证券投资基金的关系;各种经济理论在产业投资基金领域的应用等。
  2、经营运作层次:包括产业投资基金的类型,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制度、融资机制、投资机制、风险控制机制、退出机制、激励机制等。
  3、政策实践层次:包括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地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政府的角色定位;产业政策与产业投资基金的互动关系;税收政策与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需要的各种外部环境;产业投资基金的监管等。
  二、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产业投资基金的分类标准值得商榷。国内把产业投资基金分为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重组基金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三种形式,存在界限不清、内涵重叠现象。例如,所谓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主要是指投资于能源、原材料、运输与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未上市企业的一种产业投资基金品种。从运作模式上看,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业投资基金,只不过投资对象比较独特而已。如果我国的创业投资基金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是以投资行业为划分标准的,那么它们似乎应该被分别称作非基础设施类创业投资基金和基础设施类创业投资基金。但令人困惑的是,创业投资基金与企业重组基金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各自投资阶段的不同。
  (二)介绍国外经验的文献多,理论创新性文献少。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源自西方,之所以没有把它叫做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因为要突出其直接投资于产业的特征,以区别于在我国非常走红的证券投资基金。所以,国内学者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介绍国外情况,这在发展初期是很正常,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一种倾向,即对国外做法介绍的多,而深入探讨这种金融工具如何才能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创新的文献显得相对较少。
  (三)相关文献对国内产业投资实践描述的多,总结规律的少。根据清科公司统计,除了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2001年我国共有约175家中资和外资创业投资公司,承诺投资大陆的资金总量约为115亿美元,其中本土资金约35亿美元。鉴于此,有必要从理论高度总结我国已有的投资实践,以便今后更好地发展直接投资基金。另外,现在各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关注度与其本身对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相比并不匹配,这与政府、理论界、新闻界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关注热度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四)忽视企业重组基金和基础设施基金的研究。在三类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内真正付诸实践的只有创业投资基金一种,因而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就主要集中于创业投资基金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企业重组基金和基础设施基金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我国加入WTO后,外资购并将在我国掀起一个资产重组的高潮。在此背景下,部分外资会通过企业重组基金的运作形式重组国内企业;国内产业投资基金退出受资企业时部分外资企业也会成为可能的买家。另外,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较小的风险已经受到包括外商在内的诸多民营资本的关注。因而,投资实践的发展使企业重组基金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理论的研究工作变得非常迫切。
  三、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理论研究趋势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国内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已经取得了一些让人欣慰的成就。但确实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是任何理论在发展初期不可回避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国内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共同努力:第一,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提升产业投资基金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从战略高度研究产业投资基金,突出其重要性;第二,加大对企业重组基金,尤其是国有企业重组基金的研究力度,探讨其对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作用途径,以及如何促进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第三,找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的独特性,探讨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矛盾;第四,在转轨过程中,传统的计划手段应如何与市场机制接轨,如何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以及更好地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结构升级。随着国内实践的开展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会有更多的精英加入到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研究中,产业投资基金理论也会成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并在发展中日臻完善。■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3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