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谓创新,就是淘汰旧事物,创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一种扬弃。创新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促成物质实物的发明或革新的实物创新,有提出解决问题新对策的对策创新,有设计某种新的制度、体制、管理方式方法的制度创新,有提出某种理论构想的理论创新,还有提出观察事物的新角度、新认识、新观点的认识创新,等等。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创新息息相关。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源于手工业的技术革新而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也源于技术领域的创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治党理论方面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是源于制度方面的创新。现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和管理领域创新度的竞争。
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率先在海外拓展市场,采取先进手段打造海尔品牌,使海尔这个名字在海外家喻户晓。同时,海尔集团内部率先实行薪酬制等一系列创新激励机制,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管理方面,海尔集团除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之外,还有一套自己的用人制度,保证了物尽其才、人尽其用。这些创新实践使得海尔集团一举跃居为世界企业500强。总之,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不断变化着的内外部环境里,谁能够不断地创新,谁就能够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最终赢得竞争的胜利。
一、现代企业的管理本质在于创新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在一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现代经济学认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各要素中,除了传统的劳动力、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等要素外,管理也是一个重要要素。就企业而言,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种生产要素,起到激发劳动力的才能、合理分配资本作用、提高技术革新步伐和使用效率,实现人、财、物优化配置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本质在于创新,管理创新不仅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还可以起到改革传统工作流程、革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的积极作用。此外,管理创新也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缺乏对创新主体的有效激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才能很难发挥。例如,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与市场脱节的发号施令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加大管理成本的同时,极易压制企业员工创新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上。谁能掌握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并适时地进行管理创新,谁就能把握竞争中的主动权,赢得竞争的胜利。谁忽视知识、固步自封、缺乏创新,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抓住有利的管理创新机会,适时的进行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的创新。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进程的脚步逐步加快,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一些交易法则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法则。以供求法则为例,所谓供求法则,就是指市场中供给方(企业)和需求方(消费者)以商品价格为纽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机制。商品供给量的多与少,除了与商品生产成本的高与低紧密相关外,还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紧紧相连。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了,企业中的管理创新就要依照社会中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由于任何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的方式、方法都不过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满足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关键就在于企业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选择。消费者需要马车,企业就要制造出马车;消费者需要火车,企业就要想方设法地制造出火车。企业管理人员从制造马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向制造火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改变,就是一种管理创新。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也是如此,例如,肯德基的消费者在用餐时,希望享受到更动听的音乐、口味更淡的薯条、年轻男士的服务,肯德基的管理者就要考虑在用餐环境、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的改进。建立起这种适应消费者需要的新型管理模式,就是一种管理创新。总之,在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适时地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运行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管理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能动实践活动,是管理者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某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目标的实现过程。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是在观念和体制的转变上,就是要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创新观念的培养、管理体制的革新上。
(一)培养创新思维。在社会活动中,新观念的提出,新技术的发明,新理论的诞生,都源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打破常规、具有开拓性和创见性的一种非逻辑思维活动,是一个创新主体所必备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除了知识、经验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外,最能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思维的因素是目标、意志、兴趣和情绪。
首先,要求企业管理人志向远大,目标明确。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做事情要先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在向目标的奋斗过程中激发人的创新潜能。管理学中有一种目标管理理论,以目标的实现为标准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对提前达到目标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起到激发人们工作热情和创新潜能的作用。
其次,管理人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红军长征的目标是到达陕北胜利会师,但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等千难万险。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革命意志、顽强的革命精神,就不会有长征的胜利,更不会有长征途中领导人高超的战斗指挥艺术。要有创新,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向奋斗目标奋进,坚持用非常规思路思考问题。
最后,要培养创新主体对所从事领域的兴趣。牛顿发现万有引律定律源于他对物理学的兴趣、安徒生撰写的畅销童话故事源于他对文学的兴趣、亚当•斯密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源于他对经济学的兴趣。但凡成功人士,都是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事业,都有对自己所从事领域的兴趣。因此,一个创新主体,要能够突破常规、有所创新,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二)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当今社会,知识是创新的必备条件,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且是构建企业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
第一,改革企业用工制度,完善以市场为纽带的劳动力和企业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用人机制。企业内部要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制度,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实行任人唯贤、能者多劳的新型用人制度;企业内部还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让其处在相应等级岗位,注意发现和重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人,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
第二,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加快吸引优秀人才。企业可以在工资待遇、奖金制度、职位聘任、岗位责任制、成果评定与奖励、住房标准等为优秀人才设定不同的等级,千方百计地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企业工作。同时,企业还要加大人才投资力度,加强在职企业员工的培训,促进企业员工知识更新,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企业创新型人才。
第三,提高企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培养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员工的归属感是一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融入度和以企业为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的培养,有助于在员工心中树立大局意识,同心同德地为企业做贡献。同时,还增强了员工之间的感情,降低了员工之间不必要的摩擦成本。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企业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好每一道关,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体将外部刺激转变为激发其自身潜能,从而自觉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过程。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精神激励、兴趣激励等激励手段,提高员工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就目标激励和成就激励来说,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激励制度,对如期完成和提前完成工作目标的员工,要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对于没有如期完成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其次,在精神激励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及时与下属沟通,了解企业员工的需求、关心企业员工的生活、尊重企业员工的人格、强调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使员工心中形成对企业的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唤起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既定的任务,将强制性的企业管理变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最后,企业要不定时地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科普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有兴趣的员工积极参与,使员工在工作之余,有一个身心上的愉悦,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
(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企业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构建,都离不开制度的保证,把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模式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制度的建设过程。企业制度建设分正式制度建设和非正式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加快企业的正式制度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各项正式制度建设。如,奖惩制度、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等制度。一旦形成这种正式制度的保证,就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制度惯性,保证企业创新行为的长期、稳定、高效。加快企业非正式制度建设,就是要适时地推进企业的文化创新,打造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的主流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的反映,是企业行为的支持。企业文化一般体现为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打造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和谐、有序、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使企业员工能够精诚团结,为企业正式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通过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高、效能好的环节中去。打造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员工和管理人员心中自主树立起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要求,赢得市场中的主动。打造创新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人们摒弃与时代不符的落后思想意识,以创新的意识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总之,完善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设一个协调、高效、创新、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真正起到营造创新氛围、规范创新机制、保障创新行为的有效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