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4期/技术创新/正文

发布时间

2007/2/2

作者

□文/孙云奋

浏览次数

2102 次

我国技术进步缓慢原因分析
  提要 在我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科技进步状况至今仍难如人意。笔者认为,我国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既有“硬件”原因,诸如缺乏资金与人才、科研与市场脱节、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风险投资体系不相适应、缺乏大企业集团等;也存在着长期被人们忽视的“软件”方面的因素,诸如创新动力机制、战略与环境,等等。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研发动力不足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主持的对我国1050家企业的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结构显示,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前四位障碍因素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和体制未理顺。因为信息是要靠人去搜集利用的,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又有赖于制度安排。因此,这四个障碍又可进一步概括为“三缺”,即缺资金、缺人才、缺创新机制。而资金和人才又要在良好的创新机制保证下,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因此创新机制的缺乏是制约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深层次因素,构建创新机制是加快我国技术创新步伐的重中之重。所谓创新机制,就是形成创新主体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的原动力和相应的运转方式,它由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三部分构成,这是技术创新有效运作的基本要素。在这三种机制中,动力机制也叫激励系统是最基本的机制,其他两种均是在动力机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谓创新激励系统,是指运用产权、宏观政策、市场等力量手段去影响、推动创新活动。从这一框架出发,创新激励方式可分为四种:产权激励、市场激励、企业激励和政府激励。产权激励通过确立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所有权关系,来推动创新活动;市场激励通过市场力量来推动创新;企业激励是一种内部激励,它实际上是产权激励在企业内部的运用;政府激励是前几种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时实施的辅助措施。以上各种激励机制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创新的激励系统。然而,我国的创新激励系统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产权激励现状。由于产权规定了创新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产权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让发明人以技术入股和专利保护制度。就专利保护制度来说,目前市场监管严重滞后,使科技产品进入市场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宽松,这点最集中地体现在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发明创造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比如,职务发明是发明创新的重要领域,在专利申请中占有较大比例,但职务发明的汇报机制长期难以确立,发明人的个人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在一些单位,职务发明仅仅被当作分内工作和一般性劳动,同普通劳动者一样按劳取酬,期间的创新能力和个人才干被忽略了。现在,虽然某些地方出台了技术市场条例,规定属于职务技术成果的,买方应从净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奖励开发者,但实际奖励兑现情况并不乐观。
  2、市场激励现状。市场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创新手段。市场对创新的激励作用体现在它能自动“兑现”创新收益,正是对这种收益的期望,诱使人们进行创新。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决定人力资源配置与知识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个人天赋的选择机遇。由于重大知识创新大多是由极具才华的人做出的,而这些人可选择的机会很多,比如社会政治活动、金融交易、操纵法律体系等,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创新上,人力资本回报率是影响有才华的人是否从事有益于创新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人力资本回报率对人才配置的导向即市场激励作用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市场结构。众所周知,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前三种市场要么创新缺乏利益刺激,要么创新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我国目前大部分第一、二产业竞争程度很高,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同行业部门的员工收入水平趋于平均化,不仅低于政府公务员和垄断行业,而且工作不稳定,难以形成良好的收入预期。而另外一部分行业(如医疗服务、文教、银行、证券、保险),由于对其他资本开放的程度尚低,属于准垄断部门。在这些行业中,由于受市场准入门槛以及利率管制、限制竞争等措施的保护,存在租金(超额利润)机会,其职工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这种不平等竞争的市场格局造成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拉大,对人才流动起了错误的指示器作用,大大降低了市场对科研人才的配置效率,很多实际部门的优秀技术人才在利益驱动下,纷纷改行到垄断性行业和政府部门就业,造成某些虚拟经济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人才高消费”,而实际部门却是人才难留的局面。
  3、政府激励现状。市场激励应是创新激励的主要激励方式,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提供创新激励方面,市场也存在失效的场合。市场机制的这一缺陷是由创新产品是一种介于公共产品和完全排他性产品之间的产品这一性质所决定的,创新成果的非独占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激励的缺陷,特别是在基础科研方面。因为这类知识具有排他性很低甚至不具排他性的特点,在开发中不存在私人利益,因此它的开发无法由在市场中获得私人利益的愿望来驱动,而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目前,政府对基础科研的激励力度太小,主要偏重于精神奖励。
  目前,企业(院校、科研机制)内部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几年各单位都引入诸如竞争上岗、末尾淘汰制等竞争机制,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相应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却严重滞后,评审方法违反科研规律,以“数量论英雄”,硬性规定评高级职称要发表论文多少篇、在什么级别刊物上发表、出多少字的专著,等等,各学科每年新推出的成果尽管表面上似乎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但真正属于开拓性的研究较少。科研成果评奖、科研项目立项方面“黑箱操作”,打招呼、互相支持、拉帮结派等现象相当普遍,学术裁判的权利缺乏制约,导致奖项评定失正,项目分配失衡;这一切都使科研人员的业绩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造成收入分配上的“逆调节”现象,即竞争不公平,投机取巧者的收入超过其投入,而不会弄虚作假,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的收入却与其投入不相称。应该看到学术腐败是对投机取巧者的奖励,和对兢兢业业奉献者的打击,它危害的不仅是健康的学术氛围,更严重的是危害学术创新环境。如不及时遏制,最终会导致优胜劣汰变成优汰劣胜,科研人员素质退化,学术质量下降,技术进步能力衰竭。
  二、以引进为主的技术来源模式
  我国技术进步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毫无疑问,这种战略对于我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十分有效的,如果没有引进技术,光靠自己摸索,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技术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技术进步模式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目前其边际效用已日渐小于其边际成本,今后如果继续依靠这种模式,最终将形成技术依赖,并会拉大我国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首先,这种战略只是利用和学习掌握现成技术,自己没有经过研发的全过程,对新技术的原理、设计思路、技术细节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引进技术再开发的能力,最后往往不得不依赖外部技术来源进一步更新过时的技术,容易陷入引进——落后的倾向;许多企业引进技术后,对引进的技术往往只停留在消化阶段,陷于硬件设备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中。虽然我们可以在引进的同时抓好消化、吸收和改造来防止步入这一陷阱,但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普遍存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往往只停留在使用上,消化吸收根本谈不上。
  其次,因为直接把国外的现成技术拿来用,经济效益来得快,不需要巨大的投资,风险比较小。搞自主开发需要很大投资,见效比较慢,还要冒很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所以客观上比较成本的考虑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放弃自主开发而选择现成的技术。由于对自主开发缺乏持续投入,国内一些大企业多年建立起来的技术开发队伍正趋于瓦解,技术进步能力退化,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长远看,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不利。
  第三,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际竞争程度与国际政治气候。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企业还不是外资的竞争对手,外资所转让的也都是一些已经落后或即将过时的技术,转让并不会动摇到它的技术优势,所以外资对技术转让采取“放水养鱼”,甚至是鼓励战略,以此来换取我国广阔的市场;而今随着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外国企业的原有市场受到冲击,外国企业便拿起知识产权这个法宝,向我国企业发难,开始“撒网捕鱼”了。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遭到外国企业专利权侵权的诉讼便是最好的例证。由此可见,通过合资引进技术这条路应该肯定,但我们决不能停留在这一步。
  三、对人才标准的认识误区
  我国社会传统上就重学历轻技能,社会用人机制、价值取向存在巨大缺陷,在人才评价标准上唯学历、文凭是尊,轻视技能劳动者。近些年,由于舆论导向、教育导向和价值导向的偏差,使这种错误倾向愈演愈烈,大家都想当干部,没有人想当工人;工资机制不强调技能,不强调技术层面;人事制度仍按干部和工人的身份划分来管理。这种认识误区和不合理的制度对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很大。众所周知,我国的一些理论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因为缺少高级技工,工业技术不过关,精密程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一直在拉后腿,使创新设想无法实现。
  四、市场无序和竞争失范,外部环境不理想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秩序规范被打破,新的秩序规范又未建立起来,除了前面所指出的市场竞争不充分,某些行业仍处于垄断状态,人力资本回报率远未平均化外,还有政企不分,使权利部门寻租索贿现象远未杜绝;股市内部交易、庄家操纵、凭借内幕消息在短期内获取暴利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社会信用缺失,市场缺乏诚信,一部分人靠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和逃废债等欺诈行为,短期内积累了大量财富;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迟迟未能建立起来,所有者缺位,一些企业经理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部人控制,损公肥私,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到个人腰包;税收制度不健全,税收征管不利,使一些人有隙可乘,大量偷税漏税;允许搞社会兼职,很多人工作时间一心两用;加上目前社会价值标准存在扭曲,某些舆论导向失当,一些投机取巧之人被当作有创造性思维的杰出人才,而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人被看成是傻瓜,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普遍情绪浮躁,急功近利,热衷于投机,希望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能一夜间暴发致富。科技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可避免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态度、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现在不少科研人员,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同时又感到不公,由此产生心里失衡,对组织失去了原有的忠诚和信任,不像以前那么努力,潜心于科研。
  五、解决对策
  从微观角度,企业应建立以市场为驱动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将技术累积的重点从仅操作层次向涵盖操作层面而向研究开发层次和技术转化层为重点转移。在组织层面上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企业间协作,以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资金与技术实现对接,资金缺乏一直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障碍。风险投资曾一度成为国外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对知识密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业作用的大幅度投入大大促进和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是不可替代的。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风险投资方向未艾,发展势头迅猛。但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要求国家宏观政策,从法律、法规、制度等各方面给予配套的保障和支持,这样才能使风险投资健康发展。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同时,大量社会游离民间资本并没有有效的投资工具加以运作。首先,建议建立符合市场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从直接投入和间接调控两方面入手辅助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最快的时间内健全法律、完善法规、规范市场运作,使风险投资事业能够按照市场机制的方式运作,以适应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杠杆正确引导居民储蓄的流向,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根据市场要求配置资源和拓宽民间投资领域。■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785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