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根据1990~2004年各省数据,估计分析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短期效应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中长期使其缩减,从而得出城市化进程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文献综述和理论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辉煌的成绩,自1978年至2005年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8%左右,城市化进程也加快发展。但是GDP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是否真的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专家学者们见仁见智。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基于美、英、德等国家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即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对于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与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中的结论是一致的。刘易斯分析结果是:经济增长最初集中在资本比较丰富的城市现代工业部门,而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工资率基本维持生存水平。由于最初工业部门就业机会有限,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很高,这样城市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传统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首先迅速扩大。在城市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也随着现代化部门扩大而上升,并且比停滞的传统部门内部还严重。在收入水平极低的情况下,政府难以实施转移支付和缓解贫困的公共政策来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谢尔曼•罗宾森对倒U曲线的合理性给予数学证明。如果城市部门收入不平等程度大于农村部门,可以证明总收入不平等程度是城市人口比重的二次函数,且随着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逐渐扩大,当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之后,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才会出现下降。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也很多,陆铭、陈钊基于1987~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对于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开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王小鲁、樊纲等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趋势和影响因素多方面进行研究,2005年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收入差距走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其结果显示,城镇和乡村基尼系数变动趋势在数学意义上具有倒U型曲线的特征,而城乡收入差距变动曲线只近似具有上升阶段的特征,它们的下降阶段都不能确证,即我国的收入差距并不必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而无条件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总量,也不能单纯地追求一样的发展速度。对我们国家来说,工业化或者城镇化,并不是指我们的每一寸国土都要工业化、都要城镇化。本文用城市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讨论城市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程度;城市化指标通常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陆铭、陈钊曾经指出,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是建立在城镇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由于城镇居民有一部分并没有城镇户籍,所以采用城镇人口比重会低估城市化的水平。本文中城市化指标是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
二、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征
(一)从纵向比较看,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不过升中有降。自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1978年全国人均总收入为379元,到2004年人均总收入达到10530元,提高了27.8倍。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地同时,我国的城市化率一直是稳定上升的。1978年的城市化率约为17.9%,至2004年达到41.8%,提高了2.3倍。1978~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提高到9421.6元,增加27.4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2936.4元,增加2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农村居民。不过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升中有降,具体呈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78~1985年由2.57倍下降到1.86倍,1994~1997年由2.86倍缩小到2.47倍;1986~1994和1998~2004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扩大阶段,2004年扩大到3.21倍。(图1、图2)
(二)从横向比较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通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呈东—中—西明显扩大趋势,尤其是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大。以2004年为例,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城乡收入比值为2.20;其次为上海、天津、辽宁、浙江和北京等。西藏城乡收入差距最大,比值为4.89;其次是云南、贵州和陕西,其比值都大于4。比值大于3.5的还有重庆、青海、广西和甘肃等省。图3根据2004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城市化率(从低到高排序)和城乡收入差距数据作出的条形图。由图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城市化率越高的省市,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总体而言越低。使用1990~2004年的城市化率截面数据分别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系数都是-0.019,拟合优度接近0.85。该系数表明城市化对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实证分析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收入差距是否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的问题,尽管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不过在众多经验分析中可以知道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确切地说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二次函数。
RUD=β0+β1(LnY)2+β2LnY
其中,RUD代表城乡收入差距,LnY代表人均GDP的对数,该函数模型只描述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针对1978~2004年间的数据对其进行参数估计结果是:
RUD=10.55+0.17(LnY)2-2.36LnY
(3.16) (2.94) (-2.68)
R2=0.62 (1)
由括号中参数估计的t检验值可以判断,经济增长水平的系数是显著的,表明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有影响,而且估计结果显示城乡收入与经济增长没有像库兹涅茨所描述的那样呈倒U型,而是U字行曲线。不过,从拟合优度R2=0.62,Dubin-Watson检验值为0.92来看,光是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描述收入差距,并且解释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模型中引入城市化水平之后重新进行参数估计,其中LnRC代表城市化水平的对数。
RUD=-26.75-0.69(LnY)2+11.50LnY
(-4.72) (-5.45) (5.65)
+13.61(LnRC)2+31.85LnRC
(6.98) (6.94)
R2=0.92 (2)
引入城市化水平变量后所有的参数估计都非常显著,拟合优度为0.92,Dubin-Watson检验值为1.81消除了正相关,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
综合以上两个模型回归结果表明:(1)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不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相反,二者呈现U型曲线规律。(2)引入城市化率变量后,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生相反的改变。
虽然,半个世纪前,西蒙•库兹涅茨提出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备受后人争议的“库兹涅茨曲线”。但是,库兹涅茨本人并不认为收入差距会无条件地随经济发展而先升后降。他进一步指出城乡收入差距变化是当时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和人口条件造成的,合理的态度应该是对这些历史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上述两种相反的模型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25年的经济增长对于减少我国贫穷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同时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和城市迁移,这在一定时期首先扩大收入差距,但长期会缩小收入差距。实践证明,各国的政府政策对收入差距减小有重要的影响。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收入差距在各个国家某个发展时期呈现倒U型,是一系列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些因素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适用,对减少收入差距来讲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仅有经济增长是不够的。
上述模型结果另一个缺陷是年度数据有限(1978~2004),难以解释整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变动趋势以及城市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1990~2004年我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不包括西藏和重庆)的年度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Y1变量表示人均GDP的对数,Y2是Y1的平方值,RC表示城市化率。表1是模型不包含常数项,采用GLS估计方法检验结果。
RUD=0.5536×Y1-0.0176×Y2
-0.0276×RC (3)
根据检验结果,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很高,城乡收入差距RUD与Y1的曲线关系有着先升后降的特征,城市化率RC对RUD有负相关关系。
由模型(2)结果和图2显示,城市化率时间序列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而且系数估计显著,说明城市化率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一致。但图3和模型(3)各省城市化率和城乡收入差距是负相关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结果,再一次证明城市化在短期可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长远看来会缩小该差距,这是因为面板数据显示的我国东部省市与中西部省市的经济差距超过20年,这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相符合。
目前,我国高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就是城乡收入差距,其中城市收入差距大于农村收入差距。城市化在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吸收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人口提供非农业转移和就业机会,在增强城市化经济建设的同时,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以大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乡村发展,拓宽农村人口就业渠道和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收入水平。可见,伴随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关键,在发挥大城市中心辐射作用同时,更应该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建设,因为中小城市发展更有利于带动农村和乡镇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缩减城乡收入差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