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5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7/2/2

作者

□文/吴定雄

浏览次数

3350 次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既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农村义务教育是繁荣还是凋零,预示着九亿农民子孙后代的命运,也影响和决定着我们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目前,在一些地区、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们面临的“义务教育”问题太多、难题太多,毛病太多。说到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始终是我们国家的基石,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中小学学生的比例是75%。如果我们不举全社会之力把农村义务教育抓好,国民素质在整体上就不可能提高,我国就不可能真正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一、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的最大问题是教育问题,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地方官员对义务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大。其原因是教育周期长,在其任职内不能见成效。对官员的考评,此项也没有被列入重要的内容。所以官员们都比较热衷于修路、建楼、开发、招商引资等见效快的工作,而忽视教育,造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
  (二)教育经费缺乏,影响学校日常工作的运转。有关资料显示,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75%,但其教育经费仅占48%;初中教育经费中,农村仅占29%。教育资源的如此差距,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距。现在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资金投入仍然无法得到保证,代课老师费用得不到解决;农村中小学老师工资低、待遇差,老师队伍的稳定很难保证。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正常的教学维护和设备维修无法保证。学校的债务急需得到解决,这是政府长期投入不足造成的,理应由政府投入解决,此事不及时处理,定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上不去。首先是教师素质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很大层面上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层面,其素质亟待提高。其次是好教师留不住,人的问题比什么都重要,如今的师资流向是:农村的好老师往县城流,县城的好师资往市里流,市里的优秀师资往省会城市流,西部城市的师资往东部沿海流。乡村师资素质普遍不高,从而造成教育质量低下的恶性循环。再次就是师源上有问题,大学生的质量有问题,从事教育的生源不如以前。师范教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与现实需求的脱节,比如现在师范类学生的实习,不严谨、不规范。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是失败的,一是培训的经费没得到落实;二是学校教研的能力是比较低的,其研究的成效不容乐观,职称的考核评职等制度需完善,如职称计算机考试、外语考试都不规范;三是对教育的评价体制不完善,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其他环节就不可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四)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比例有上升之势。尤其是初中学生辍学比较严重。如崇阳县白霓镇桥头小学2004年末有学生441人,而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435人,辍学6人,辍学比例1.36%;该乡大白中学2004年末共有学生362人,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330人,辍学学生32人,辍学比例高达8.8%,其中仅该校初三年级三(一)班就有12名学生辍学,辍学比例高达17.1%。据该校老师说:该校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毕业,3年内将近有30%左右的学生辍学,平均每年有10%的学生辍学。
  二、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主要对策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摆脱农村落后状况的根本途径。没有农村经济同教育、科技的有机结合,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更不会有我国的腾飞。下大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既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力资本是一种比土地、资本、劳动力数量等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远大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因此,资本积累应从物力资本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形式。因此,经济的持续稳定强有力的发展最终决定于教育,从而决定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超越(美国对英国、日本对美国、亚洲四小龙对西欧)最根本的经验在于,它们通过超前和加速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人力资本,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我国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
  (二)强化各省(市)教育部门的职能,确保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全省(市)要对小学、初中部分的教育经费划归省教育厅管理。由教育厅对全省校舍修建、设备的采购进行统筹;对全省老师的工资福利统一发放;取消小学初中的重点非重点之分;师资力量全省统一安排;对师资统一管理,可考虑在全省范围内轮流,也就是说在农村的老师和城里的老师大轮流(在农村和在城里的补助要有区别);教育经费的使用要公开,老师轮流情况要公开。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全省师资比较均衡,经费比较均衡,所以各校教育水平也比较均衡,老师工资福利也比较均衡。义务教育的择校没有了(愿去民办的贵族学校除外),对于城里的孩子可能不公平,但确确实实地提高全民的素质。这样义务教育才是真正地落到实处。
  (三)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政府是发展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要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县在发展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及时到位、正常发放:
  一是中央和省级财政要统筹教师的工资福利、学杂费,市、县财政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设备的购建和维护。这样主要是基于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人才资源是全社会的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除了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备力量以外,更多的是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培养教育不能单靠农业和农民自己来承担,应该实现城乡统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
  二是费不出校,税不入校。学校学杂费收入要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不能冲抵对教育的拨款,不能用于发放教师工资或基建,要确保学校杂费的专款专用。部门对学校的检查应有法律依据,即使是罚款也应全部用于教育。总之,保证费不出校。要出台优惠政策,对教育、学校有关税费实行减免,力争税不入校,为教育营造宽松的环境。
  三是实施农村教育扶贫工程,进一步推进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和帮扶农民家庭困难学生的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缺的燃眉之急,在教育投入体制未改革之前,对实行“一费制”地区,现阶段可分别按照教育经费主要支出项目,划分为学校日常运转经费、学生的课本费和教职工工资三部分,采取“县级投入保学校运转、省级投入保发放学生免费教材、中央投入保教师工资”的措施,分项分级负担,确保税费改革后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四是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划拨专项资金,一次性地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解决历史遗留下的“普九”欠账问题。或者发行国家债券,专项用于解决“普九”债务。其他有经济能力的县市和乡镇政府,应承担起债务转移的责任,做出计划,采取有力措施,限期偿还。不能让农村学校继续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五是拓宽义务教育制度的收入来源。适时开征教育税;考虑发行教育公债,以保证国家财政对教育的稳定支出;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的方式筹集部分教育资金;改革教育的投资分配体制,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明确教育性投资的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和到农村兴办教育事业。
  (四)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要采取措施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学历较高的教育者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第一线任教。首先,要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重视教师的身体保健、医疗等问题。教师的工资政策应与当地公务员同等待遇,做到优先按时足额发放,预算不留缺口。其次,要建立补充农村教师师资队伍的机制,启动对农村村级小学设定特殊的岗位津贴、山区教师的岗位津贴,提高农村教师的职称结构比例,提高农村教师的编制比例。如师生比、班师比、补充编制等,对比较差的学校任职老师,首先到先进的学校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经验。第三,落实全员合同聘用制,增强竞争机制,提高教学人员素质。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才培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文明健康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不仅是一个战略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问题。它从历史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一再告诫人们:谁重视教育,并设法把教育办好,谁就能赢得发展的良好机遇,谁就能在21世纪中取胜,反之,谁就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无论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把教育看作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把教育看作千秋万代发展不竭的永久事业,这个国家才会兴旺发达,它的民族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623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