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7期/产业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7/3/4

作者

□文/金 杰

浏览次数

1076 次

振兴东北过程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曾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曾制造出了新中国第一面国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机床。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为祖国的振兴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这些光环背后,东北也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改革滞后是东北问题的根本原因。其中,政府管理体制高度集权,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一、东北地区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影响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方政府长期没有地方经济管理自主权,处于中央严格管制之下,东北发展长期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与补偿,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能力十分有限。改革初期,为配合国家优先发展沿海开放地区的整体经济战略,在国家的严格计划性指令下,将大量生产要素以重化工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形式配置给沿海开放地区,开放地区又把制成品以较高价格销往东北。而且,东北地方所创造的资金被中央政府集中使用,留给地方政府的资金用于弥补国有企业的外部成本尚显不足,企业就更难以依靠自我积累通过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内源性扩张了。
  (二)实行“强政府、弱社会”的管理模式最为典型。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国有资本比重极高,市场化程度很低,地方政府通过领导大型的国有企业,就可以控制大部分成员。这样,东北地区就是典型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企业职工”社会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社会管理完全让位于国有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社会结构在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批工人下岗,社会失业人数不断提高。“强政府、弱社会”的管理模式使东北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国有企业几乎控制了社会资源的全部,相对于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社会福利资源已十分短缺,地方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力建构也显不足,这对东北政府的管理体制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三)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体制上“官本”、“人治”现象严重。首先,地方政府职能定位模糊,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政府行为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屡屡发生。一些本该由市场承担的职能被政府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其次,政府管理方式上“人治”色彩依然浓厚,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相对沿海等开放城市,东北地区受计划经济、中国传统社会就有的人情风俗、官本观念的影响较大;最后,东北政府政策透明度、稳定性、前瞻性相对较弱,地方政府软环境建设落后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发展。
  (四)“臣民型”行政文化在东北广泛存在。东北地区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严重,政府是一种全能型政府,与此相适应必然产生“臣民型”行政文化。在这种行政文化中,政府包揽社会中的一切事务,民众对政府产生心理依赖。这种依赖和期望使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导致了民众对权威的崇拜以及对权威的依附。随着东北经济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得以依托的创业、开放、民本的文化特质,给这种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已成为制约东北经济进一步向市场化转轨的重要因素。重塑政府行政文化,已成为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和必然选择。
  二、振兴东北过程中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建设诚信政府与法制政府。政府信用是整个东北社会信用的基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二者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与支柱的作用。建设法制与信用政府体系:1、将地方各级政府的负债视为财政赤字纳入监管范畴;2、地方政府应建立使用信用资料数据库,实现信用资料的开放;3、引导各级企业与单位强化信用管理,政府要积极兑现对社会公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诺,与社会公众建立起信任关系;4、要建设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5、地方政府可以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帮助客户防范信用风险,并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形成有效的社会道德惩罚机制。
  (二)加强东北三省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东北经济区综合实力,构筑区域化经济发展格局,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选择。东北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配合,共同推动东北地区城市间深度整合,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东北政府要树立“共赢”、“协同”观念。建立领导会晤机制,加强地方协商,寻求共存、共同发展的战略;其次,建立东北三省及各市县主要领导的定期会晤机制,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互访和发展思路对接,形成协商制度;最后,设立东北地区经济协商会议论坛制度,确定合作发展各领域的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等工作,制定、实施各相关领域的合作计划,协调冲突,签署双边或多边协议。
  (三)逐步推进地方政府职能的市场化进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一个从政府主导型发展向市场主导型发展的逐步转型过程。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主要问题是产权问题,要坚决实行政企分开,切实保证企业法人财产权不受侵犯,严格区分财产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产权的界限。在民营经济引入方面,政府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主动引导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积极促进南北商界、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东北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创新,吸引经济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造,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四)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体系。将原GDP指标和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区分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即GNP+SCC指标。SCC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积累的所有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的总和,他反映社会综合资产的存量。国民资产既包括国有企业资产又包括个人财产,还包括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价值。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利,以及由这些资源形成的生态环境。这个新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对各级政府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家长期利益。

  (五)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效率,推进政务公开,是政务信息化发展的表现形式。东北地区的电子政府建设比较落后,今后要着力建设:1、地方政府内网。加速政府内网建设,积极开展网上办公;2、区域政府专网。在东北地区内推进区域化网络建设,开展联网办公,跨省服务;3、地方政府外网。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标准,将政府职能、机构设置、办事程序、办事指南、法律法规在政府网站发布以便民查询,为市民提供交互式服务、在线服务,发挥政府更大的效益。■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7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