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过去许多媒体在宣传我国加入WTO这个热点话题时,普遍认为中国的金融、保险、汽车、电信等四大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事实上,加入WTO对这四个行业的冲击远不如对中国农业全局性的冲击,因为它涉及到中国九亿农民,解决得好,是利大于弊,解决得不好,就是弊大于利了。因此,这篇文章,是从一次随机问卷调查开始的,人数不多,但也能反映出一个现实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望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份随机问卷调查
时间:2001年9月18日,星期二
地点:江苏省盐城市6个乡镇
对象:农民,200人,其中:种植业132人,养殖业47人,其它21人。对象的年龄划分:20~30岁,44人,31~40岁,66人,41~50岁,82人,51岁以上,8人。文化程度不识字9人,初识字11人,小学文化64人,初中文化71人,高中文化38人,中专以上7人;男性169人,女性31人。
内容:主要有3个:1、你听说过世界贸易组织(或WTO)吗?2、你知道中国结束入世谈判,加入WTO吗?3、你考虑过入世后会对你(指从事的种养业)带来什么影响吗?
结果:听说或略知的156人,占总数的78%,没听说的44人占22%;知道入世的140人占70%,不知道的60人占30%;考虑过的32人,占16%,没考虑过的168人,占84%。
农民怎样看待WTO
面对令人吃惊的调查结果,我们和农业办人员随即走访农业、林业、水产等部门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和种养大户代表,公布随机问卷调查的结果,听取各方面意见,探讨广大农民究竟是怎样看待WTO的,现归纳起来集中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是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世界农业经济走过2000多年漫长的历程,而工业经济只有300年时间,现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发展速度是一日千里,农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太空繁育技术等新名词不断出现,传统农业已经迈进现代农业的门槛。有资料表明,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生产增长的比例只有30%~4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60%~80%之间。
二是农副产品出口更难。近年来,国外农产品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已有大兵压境之势,据悉,200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高达110亿美元,目前进口范围很广,既有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也有水果、禽肉等副食品,种类超过70种,仅我国植物油年净进口已达50多亿公斤,是国内年需求总量的50%,2001年1~9月份水果进口80多万吨,同比增长60%,畜产品也形成了近1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尽管西欧对进口禽肉解禁,但日本贸易壁垒高筑,韩国紧随其后,农副产品出口不容乐观,加入WTO以后,我国多数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在港澳市场,有的国产水果只能在地摊上销售。
三是农民增收步伐更慢。近几年,对于中国农村大多数农民来说,是增产不增收,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农民收入问题上,虚报冒估现象十严重,尽管我国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庞大市场,但相当部分农民手中余钱不多,再加上教育开支过大,已占到农民收入一半以上,几亿人口的弱势群体无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入世后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洋货”大量入境的话,国内农业将会面临危机,农民增收则会更难,弄不好将有一批农民重返贫困。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大。客观地分析农民的社会地位,回望数十年来农业、农村的演进,良心地说,与农民所作的贡献和牺牲相比,他们的所得的确难以与之相称相符。户籍、定量、农产品统购统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等,国家与农民进行着不等价的交换,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现在加入WTO,国家现有的政策仍然是在向城镇居民倾斜,有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而农民什么都没有,只有二亩薄地和几间房子,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城乡居民收入为6500元和2200元。世界银行曾测算,1978年我国大陆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8,1988年为0.382,1998年升至0.456,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已变成一个居民收入差距极度不平等的国家,农民害怕收入会再减少。
五是标准化生产程度更高。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降至17%,小麦、玉米、棉花、豆油等农产品将受到严重冲击,而蚕茧丝、畜水产品、园艺产品等出口可望增长,但是,我国农产品还是“大统货”的多,有特色的标准化农产品少,缺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一家一户小生产很难达到农业发展重点更加突出、产业特色更为明显、区域分工更为合理、产业优势更为强劲的要求。同时,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政策,土地零碎,以户为政,农民科技参差不齐,要达到参与国际贸易谈何容易,这是我国入世后面临的农业最大实情,标准化推广不仅慢,而且绝大多数农产品还没有建立国内的生产标准,农民担心入世后一时产不出达标的农产品,会进一步失去已有的国内市场。
WTO挑战农村政策
许多专家指出,我国农民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农业收益大幅度下降,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几乎见顶,乡镇企业开始萎缩,吸纳劳动力功能削弱;农民负担依然很重,税费改革遭遇尴尬;乡村集体经济负债严重,基层调控服务能力下降……其实,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改革20多年来农村经济政策深层次矛盾始终未能得到解决不无关系。比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同大市场的矛盾;沿用过去计划和行政命令手段指挥农业生产同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现行财政、金融体制同农村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行政管理机构、过高的行政管理成本同现实的财政供养能力之间的矛盾;不切实际的过高社会发展指标同农民实际生活水平的矛盾;各种集资、收费同农民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工业污染、资源浪费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便是一句空话。
当前,最最急需的就是要充分估计和研究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究竟产生的多大影响,尽快拿出我们回应的办法,在过渡期间制定好具体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将是决定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减负超过增收。由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短期内不太明显,减负便远远超过了增收,“几顶大盖帽,围着一顶破草帽”的现象仍很严重,一些过去靠收钱发起来的部门正变换花样想出“下有对策”来对付国家政策,从农民口袋中如何多捞钱。
调整重于发展。入世是全新的课题,不但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调整社会发展指标,狠刹浮夸风,“数字”不出“书记”,经过3~5年调整,也是入世的过渡期,让农民休养生息,使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投入积蓄后劲。由于全国乡村基层财政赤字高达3000多亿元,无力再投入基础教育和文化等公益事业,尤其是边远地区更差,而市、省、国家各部门的财力一级比一级好,省和国家实权部门有的钱多得几乎无法花,一边是嗷嗷待哺,一边是花天酒地。如果中央不采取措施,加大农民基础教育投入,农村何来发展后劲?
扶贫亟待更新。国家扶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但还有几百万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的农民中入世后也难保不返贫。所以,扶贫任务仍很艰巨,过去扶贫国家多数送钱,今后应该多扶持脱贫项目、多送智(技),授鱼不如授以渔。
保障有力支撑。城乡差别形成了市民高人一等的意识,这种差别现在仍在国家若干政策中体现出来,农民同样是纳税人,同样是国家主人,但连最基本的各种保险都没有,城乡电价、话费2002年才实行同价,9亿弱势群体入世后谁来保护?
就业才能“双赢”。过去谁也没有考虑农民就业问题,目前谈农民就业比谈增收减负更切合农民实际,在我国搞规模经营只能造成农民大量失业,城市又无法一时全部吸纳农业剩余劳力,入世后,我国就业政策应该跟国际接轨,针对大量被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力,国家既要解决好职工下岗就业问题,更要逐步解决好农民就业的大问题。
加入WTO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怎样和市场接轨,怎样实现市场调控的过程,愿农民眼里的WTO文章,能引发热心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人们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文/田 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