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8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7/4/2

作者

□文/张 旭

浏览次数

948 次

现代企业负债融资风险控制
  一、现代企业负债融资风险涵义
  负债作为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企业产生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如利息抵税作用、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金成本作用等。但是,以上负债融资的各种优势都是在企业合理负债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外部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盲目过度的进行负债融资,就会出现负债融资的不合理,一旦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就会陷入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危险处境。因此,本文定义负债融资风险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取决于负债融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具体剖析负债融资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二、现代企业负债融资风险产生原因
  负债融资内生因素决定了企业将来需要偿还债务本息的数量和时间,外生因素决定了企业将来可以用来偿还债务资金的数量和时间。一旦二者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负债融资风险就会产生。
  (一)负债融资内生因素分析
  1、负债融资规模过度。负债规模是企业到期所要偿还债务本息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规模越大,债务本息越高,从而由于收益变动导致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负债规模还决定了负债比率,负债比重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投资收益率的微小变动就会对企业偿债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负债融资规模过度极易导致负债融资风险的产生。
  2、负债利息率过高。负债规模决定了债务利息的宽度,利息率则决定了利息的深度。负债利息率过高直接影响到期利息费用的升高,从而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同时,资本市场是负债融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的变动势必对负债融资成本产生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融资时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供小于求时,负债利息率就会上升,负债资金成本就会升高,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大。
  3、负债融资结构不合理。负债融资结构包括负债来源结构和负债期限结构。负债来源结构决定了负债整体资本成本,因为不同来源的负债具有不同的利息率。如果企业负债来源结构不合理,负债整体资本成本上升,就会加大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负债的期限结构不仅决定了负债的成本,如长短期债务具有不同的利息率,还决定了负债本息偿还的时间。如果企业没有将负债的期限与企业的经营情况(如资金回收)进行合理搭配的话,即使是在盈利的情况下,企业也会出现难以在短期内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的可能。
  (二)负债融资外生因素分析。企业负债融资的内生因素决定了负债的偿还数量与期限,是负债融资风险产生的前提。但最终导致负债融资风险发生的因素是企业本身的获利能力和资产状况。
  1、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负债融资的本息偿还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但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企业就可以获得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但是,当投资收益率下降或者低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就会侵蚀企业的股权资本,甚至迫使企业面临到期无法偿债的可能。投资收益率下降幅度越大,企业负债融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2、企业偿债能力恶化。在投资收益率固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有可能恶化,进而引起负债融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现实偿债能力和潜在偿债能力。现实偿债能力指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潜在偿债能力指资产的流动性。当企业的信用政策过宽,不能实现预期现金流量时,企业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就会变现资产进行债务清偿。如果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差,企业到期不能还债的可能加大,融资风险升高。
  三、现代企业负债融资风险控制
  对负债融资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关键环节对其进行控制,作好负债融资决策和风险防范工作。
  (一)负债融资内生因素控制
  1、负债融资“度”的把握。负债融资度的把握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收益水平、所处的经济环境确定企业最佳的融资规模,也就是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好的方法是先采用负债临界点法确定负债率的适度区间,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负债临界点法的理论依据是,企业负债的最高规模为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大于利息支出情况下的负债规模,即EBIT≥I,由此可推导出:EBIT≥Bi,Bi/A≤EBIT/A,d≤EBIT/Ai,d≤M/i。(其中B为负债,A为资产总额,d为B/A,M为EBIT/A息税前资金收益率,i为负债利息率)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最高负债率为资本收益率与资本成本率的比值。企业确定负债率的区间后,再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适当地在区间中选择最佳的资产负债率。比如,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资产负债率就可适当的高些,反之亦然。
  2、负债资本成本的把握。负债利息率是决定企业到期利息费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当认真研究资本市场的变动情况,根据利率走势作出合理的融资安排。总的来说,在利率处于相对高水平时,企业应少融资或只融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少融资,或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融资。反之,当利率相对较低时,企业的负债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企业可以适当的扩大融资规模。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进行过渡时期,企业应抓住时机,筹集长期资金,并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3、负债融资结构的合理配置。首先是债源结构的合理配置。不同来源的负债具有不同的融资成本,对企业具有不同的约束程度,从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收益也是有差别的。企业应当具体分析每种负债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选择最佳的融资组合,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其次是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不同期限的债务对企业负债融资风险具有不同的影响。短期债务资金成本低,但是风险高。长期负债资金成本高,但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企业要进行长短期债务的合理搭配。同时,企业还要将债务期限与投资期限相结合,以便到期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在合理保证预期现金流量的情况下,处理好成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二)负债融资外生因素控制
  1、企业盈利能力控制。企业到期能否偿还债务本息,关键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企业盈利能力的控制就是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时刻观察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盈利能力的财务预警指标起到了关键作用。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核心业务销售额/核心业务平均资产额,该指标通过与行业水平比较,可以对企业核心竞争的优势加以判断)和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息税前营业利润/平均经营性资产,该指标显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优势)。这两个指标准确的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二者的走势与企业的融资风险息息相关,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2、企业偿债能力控制。企业的偿债能力控制就是确保企业到期有足够的现金流入量来偿还债务本息。企业的偿债能力控制可以从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入手。传统的偿债能力财务指标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传统的财务指标都是建立在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上,忽视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很可能出现在以上财务指标都良好的情况下,企业由于资产流动性差而不能偿债的可能。这时,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就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这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现金流量指标更加科学地透视了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是管理者识别和控制融资风险的好方法。■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31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