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2002年11月7日证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的正式建立。2006年9月1日《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向前迈进了一个新台阶。QFII在初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几年中以其先进的投资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取得不俗佳绩,成为国内机构和广大中小投资者借鉴与学习的良好范本。
一、目前QFII的总体情况
截至2006年10月20日,共有50家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有40家获得审批额度,投资总额度共80.45亿美元,占沪深两市总市值52713亿元人民币的1.21%,相对于即将被突破的100亿美元额度上限来说,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根据理柏基金中国研究机构统计,2006年9月QFII的平均收益为5.77%,去除人民币升值因素也达到4.8%。从2003年5月26日瑞银作为境内首家QFII进入至今,QFII迅猛发展,仅2006年外管局批出的额度就已超过以往总和。
二、QFII投资国内A股基本情况
对A股的投资是QFII的重点,同时也是相关部门引进QFII的最初考量。表1列出了QFII从2003年末至2006年6月30日的A股持有存量情况。(表1)
2003年7月9日首家QFII瑞士银行买入了宝钢、上港集箱、外运发展和中兴通讯四支股票,当股市上证综指为1503.31点。2003年底,QFII已经出现在19支上市公司是大股东名单内。而2004年上半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年底QFII对A股市场投资额减少至46.95亿元人民币。2005年一系列利好消息出台,QFII开始积极进入A股,投资额大幅增加。2006上半年,大盘基本处于上涨态势,中报显示,QFII持有股票市值为201.01亿元人民币,有一定的减仓迹象。涉及上市公司家数由第一季度的170家增加到第二季度的194家,有分散投资的操作迹象。二季度减持股票41只,被增持和被新进的股票数量较多,显示出较大幅度的调仓动作。
三、QFII投资国内A股行为分析
(一)从行业选择上来看,QFII具有很强的行业分析预测能力,能够及时根据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及运行状况和行业景气周期进行相应调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一些资源类行业加强宏观调控,而QFII也开始对其行业策略进行调整,逐步将资源类行业投资向消费类行业转变。表2给出了截至2006年6月30日根据国家统计局产业划分标准QFII投资A股的行业结构变化。(表2)
从中可以看出,QFII行业重点集中在金属、非金属,食品、饮料和机械、设备、仪表三个大类行业,同时对于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零售业比重也有所加大。
2003年中报显示,QFII重仓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黄金等资源类行业和港口运输业。宝钢、长江电力、中金黄金都是其中的代表。2004年QFII减持了钢铁、电力等过热行业以应对紧缩性的宏观政策。同时,积极建仓食品、服装、医药金融等行业,主要表现在对燕京啤酒、浦发银行的大量增持。2005年QFII仍对于消费类行业情有独钟,而2006年中报显示,QFII对于零售业、机械制造业、医药业重仓持有,如花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机构对于中兴商业的重仓持有,以及贵州壹佰也被多家机构持有;同时各机构之间显示出了一定的行业投资差异性,交叉持股等现象有所缓解,表明其对于我国A股市场行业判断开始有了一定的差异性。
(二)从个股选择上看,业绩与成长性并重。其他国家和地区QFII个股选择方面一般着重于对于公司业绩的要求。在我国A股市场QFII遵循了这一标准。如瑞银第一单所持的四支股票中兴通讯、上港集装、外运发展和宝钢股份,基本上是国内相应行业龙头企业,属于绩优大盘蓝筹股。从2004年开始QFII也开始介入一些中小盘成长型股票,例如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对于瑞贝卡的持有、摩根史坦利对于安泰科技的重仓持有都说明了其对于中小型成长型个股的青睐,也说明QFII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熟悉程度提高,已经开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个股选择方案进行调整。
(三)从投资理念与风格上看,QFII侧重于在战略的高度,用长远眼光来考虑所投资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同时并不忽略短线投机。QFII更注重于中长期稳定收益,一旦看好某个行业,一般采取稳定持有策略。比如,QFII重仓股从2003年以来一直变化不大,均为一些业绩优良个股,如福耀玻璃、外运发展、中兴通讯都曾得到QFII较长时间的青睐,其中福耀玻璃至今仍被QFII重仓持有,足见其长期价值投资策略。另外,QFII对其看好的金属非金属、交通运输业也一直基与稳定的配置。交易所统计表明,2005年QFII的股票换手率为193%,低于基金、社保基金、券商集合理财和券商自营的换手率325%、218%、520%、360%。
另外,QFII对于看好的行业和个股敢于重仓持有,甚至采取“show hand”全押注的方式投资个股。比如,对于金属非金属行业的持有比例QFII一直保持在30%上下,而同时期基金则基本上不超过15%;又比如日兴资产管理公司的日兴黄河系列基金2006年7月末持有A股87.9%,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到了8月末仓位进一步增至97.2%,剔出1%的非人民币资产,其组合几乎打满仓,全押注。其做法无疑反映了对于A股市场的高度看好,也让内地基金对其胆识刮目相看。截止8月底,日兴黄河基金的加仓几乎全部落在了银行、地产与机械三个行业上。
QFII除了价值性投资行为以外,随着对我国市场熟悉程度的提高,也开始关注一些中短线的投机机会。尤其是在运行了将近四年的制度之后,2006年QFII调仓行为更为明显。中报显示二季度上港、沪机场、铁龙等个股均有减仓现象,而巨轮股份则被多家QFII新进建仓,此外持股比例最高的十支股票中有七支被增持,其中宇通被增持幅度达11.34%,已经将近20%上限。这从QFII换手率开始大幅提高中也可以看出:QFII投资的重仓股2006年二季度内换手率达到30%以上。但即便如此,QFII还是比较注重风险防范,不会参与纯粹炒作概念股票。即便买入成长型公司股票也要求有实质业绩增长的支撑。
四、结论
综上所述,QFII在我国A股市场上投资行为可以归纳为:总体上采取稳健型策略,遵循其一贯的价值投资理念,以中长期投资为主;但随着其对我国A股市场的不断熟悉,基于实质业绩增长的成长型投资也逐渐活跃。可以看出,QFII进入我国A股市场三年多来,已经将我国实际情况与其国际化的视野和投资理念巧妙结合起来,凸显其强大的适应陌生市场的能力。而这种中国特色的QFII投资策略也是基于我国内地资本市场起步晚、监管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形成的。QFII的投资策略与其骄人的业绩回报给内地的机构以及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本非常优秀的参考书;同时,也在某种层面上完善了我国A股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对在证券市场上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