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18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7/4/2

作者

□文/李硕鹏

浏览次数

828 次

加强大型企业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一)监督预算的执行。实行企业预算改革,目的是细化预算内容,强化预算和监督职能,优化企业资金投向、投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费预算反映部门经费总量,经费分配形式和任务的项目及总规模,监督预算执行是切实增强预算宏观调控能力,规范预算管理的重要程序,具体内容为:一是预算总量。审核预算总量的目的是明确经费来源渠道,核实完成任务的各项目需求量,把握代供代管经费指标,杜绝盲目开支、无项目投入现象。二是预算结构。这是监督的主体,预算结构审核目的,是监督预算执行的质量。首先,要控制经费的投向、投量,审查开支的方向和供应量,分析任务、排序项目轻重缓急以及总体结构科学程度。其次,考查项目开支、完成时限和经费保障程度。按项目、任务要求审核经费开支情况,监督经费开支的每个环节,控制不良因素的侵入。
    (二)监督各方面资金的运行。资金运行反映着部门经费预算执行的运动轨迹。监督资金运行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保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监督。集中管理资金,监督部门资金活动,防止资金分散、管理弱化、使用无序的现象发生;二是对经费统一核算的监督。对每项经费的借款、拨付、结算、报销各个环节实施监督,监督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和资金核算程序,保证经费收支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三是对资金运行效果的监督。主要监督项目从立项到位、资金拨入到资金核算所产生效果的全过程,考核资金主体运作所产生的效益。
    (三)监督所有资金的安全。这是监督管理的重点。一是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全面宣传资金安全管理的要求,增强部门分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遵守规章制度,按资金管理程序操作业务,让资金活动在法规制度下运行,保证资金管理“零风险”;二是安全措施落实的监督。规范资金支付程序,不携带大额现金外出采购,加固防盗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三是资金存储的监督。加强资金账户管理,严格执行各种财经纪律,监督资金存储动作程序,确保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二、加强会计监督需要界定几个关系
    (一)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企业审计监督也可由企业专职审计机构人员,依法对被审计下属子公司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国家审计部门作为“职业选手”,相对处于超脱的地位,具有经济监督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等特点,在监督主体、监督机制、监督范围上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审计完全是为国家负责的,而企业审计主要是为企业的自身发展而服务的,要防止把两种监督合二为一的倾向,要防止把两种监督对立起来的倾向。企业要加强与国家审计部门的联系,国家审计部门要对企业部门审计给予支持,两者之间必须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注重协调,各有侧重。
    (二)会计监督与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在企业内部主要是以财经纪律检查的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的一项监督行为。法律监督偏重于一种事后监督,往往1~2年组织实施一次,在权威性上,它高于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并对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实施再监督,督促公司主管和职员遵纪守法,秉公办事,防止违法乱纪、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发生;在针对性上,法律监督往往针对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清理查处,必要时还要立案交司法部门。
    (三)会计监督与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企业会计监督的基础。很多经济案件是从群众监督开始的,很多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是从群众监督渠道反映上来的,但严格说只能是一种民主性、自发性上的监督,它并无实质性的内涵,真正发现了违纪和违法行为,只能是群众监督提供线索,其他监督进行实质性检查。
  三、当前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力度流于形式,监控弱化。主要突出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主管领导重视不够,长官意志干扰会计监督,受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有些单位主管不仅不支持日常会计监督工作,相反,“一手遮天”置财务标准制度于不顾,带头做出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来,由于编制体制和制约机制的先天不足,碍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财务人员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内部监督形如虚设;二是财务人员能力不够,尤其是一些小、散、远单位,很多财务人员大多半途出家,业务技能低下,理论功底单薄,正常会计工作已经相当吃力,不会监督、不善监督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法规制度涵盖面不够,立法往往滞后于监督需要,财务管理上出了问题才想到立法去规范和制约,致使面对市场经济或者企业改革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会计监督往往无充分法律和标准依据,容易出现“真空”和无以下手的现象。
  (二)监督方法走于形式,手段单一。会计监督方法包括思想方法与技术方法,在思想方法上,有的会计人员仅从个人喜好出发,凭主观意志决断,没有坚持以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和走群众路线等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在技术方法上,对审核法、分析法、验证法、考核法等方法,财会人员仅凭个人意愿各取所需,缺乏一套规范的、程序化的监督流程来实施会计监督,现在大多数单位和个人所采取的监督方法可以说只是一种经验式监督,“一支笔、一把算盘、一本账”的监督方法仍然在唱主角,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是很高。
  (三)监督范围图于形式,贪大求全。在实施会计监督时,有的单位和部门片面地理解会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和职能,在监督范围上盲目追求“大而全”,组织一次会计监督总希望能够涵盖所有的供应单位,并以此作为汇报的主要成绩,殊不知这种大范围的检查监督,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达不到好的监督效果。一是不全,单位太多,基层单位反而顾不上,小、散、远单位就撇开了,而这些单位往往就是监督的重点;二是不深,只停留在听听汇报、看看报表、翻翻账簿,不能够扎下身子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监督;三是不透,仅满足财务手续是否健全,开支内容是否合理,经费是否超支等,没有透过问题看到本质,抓住共性的问题与原因,监督检查后没有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四)监督效果止于形式,难如人意。从调查一些企业开展的会计监督情况来看,普遍还存在着走过场、重形式的现象,监督效果难以尽如人意。一是上紧下松,单位级别越高越重视,级别低的单位恰恰相反,总是把会计监督当成额外的工作负担来完成,完成效果就可想而知;二是简单重复,监督只停留在一年不多几次的会计检查上,实施起来也只是“新瓶装老酒”,进行着“照葫芦画瓢”式的简单重复;三是掩疤遮丑,有些单位在执行财经纪律上出现了问题,不是立即向总部汇报,而是为了小单位利益或个人前途,尽量在小范围内遮掩住,在检查时不予以积极配合,给实施监督带来许多不便;四是处置不严,对于违纪违法现象,没有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条款进行惩处,“查、处”脱节,常常避重就轻,助长了违纪犯案之风。■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757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