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型饭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作为经济型饭店典型代表的社会旅馆,它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深思与关注。本文对我国社会旅馆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来促进我国旅游住宿业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社会旅馆业的概念、性质
(一)社会旅馆的概念。社会旅馆指非旅游部门主管的、主要由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设并经营管理的宾馆、饭店、招待所、疗养院、培训中心和会议中心等,并与旅游饭店和个体旅馆共称为旅游住宿设施。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和多元经济成分的加盟,社会旅馆业也存在少量的私营以及港澳台、外商投资旅馆、饭店。
(二)社会旅馆的性质。1、社会属性。社会旅馆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解决住宿、招待、培训等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它包括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培训中心、会议中心等,成了企事业单位的附属或为满足部门利益而建立的“楼堂馆所”,并非一般正常的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法人。2、经济属性。社会旅馆是经济型饭店的典型代表,以优惠房价和优质服务为最大卖点,特点是“清洁、舒适、实惠、方便、安全”。消费群体主要是工薪阶层、一般商务人士、普通自费旅游者、学生群体等。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实现品牌延伸。
二、我国社会旅馆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全国旅游住宿设施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涉外宾馆饭店,包括旅游饭店、星级饭店;第二部分是社会旅馆,包括宾馆、饭店、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第三部分是个体旅馆,包括私人寓所、家庭住宅的出租客房。
2003年末在旅游行业拥有的8439.22亿元固定资产中,星级饭店2915.55亿元,占34.5%;社会旅馆3572.12亿元,占42.3%;个体旅馆525.86亿元,占6.2%。2003年末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48.74万人,其中星级饭店有135.06万人,社会旅馆有336.97万人,个体旅馆有69.41万人。2003年末年接待住宿旅客人数15.10亿人次,其中星级饭店接待1.84亿人次,社会旅馆接待9.06亿人次,个体旅馆接待4.20亿人次。
以上材料,充分证明了社会旅馆在我国住宿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占据了我国住宿业的“半壁江山”。其成败、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住宿业的整体发展,从而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大局。
三、我国社会旅馆业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社会旅馆业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和管理瓶颈。我国社会旅馆业到目前为止,在宏观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体制、宏观管理规范,并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乃至学术界都很少关注社会旅馆,使其成为行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微观上,长期以来,一部分社会旅馆隶属于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并由内部人管理,养成了浓厚的官商作风,管理思想落后。
(二)社会旅馆大多数产权不清晰,市场行为不规范。社会旅馆的产权很不明晰,大多属于满足地方、部门利益而建立的“楼堂馆所”或是事业单位,或是一些机构的附属,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很多不是面对公众市场,而是面对某个内部市场的内部接待机构。从资金性质,功能设置、运作管理、人事管理、经济效益看,都不完全是商业化运营。
(三)设施设备老化,急需更新改造。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招待所、疗养院建于改革开放初期,设施设备严重老化,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四)社会旅馆业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经营管理举步维艰。由于社会旅馆缺乏规模经济,并且绝大多数是独立经营,因此,在经营成本、管理水平、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缺乏竞争力,而同时,国内、国际著名的饭店集团都加入我国经济型饭店的队伍,竞争日益激烈。
(五)人才培训上存在问题。许多社会旅馆对员工的培训不够,缺乏必要的统一训练,无法让员工向客人提供标准化、合理、有效的服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热情,没有培养出社会旅馆所需的合格人才。
(六)经营业绩差,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社会旅馆业经营业绩差,亏损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2002年亏损高达77.4亿元。其中,仅国有和集体单位的亏损就高达26.73亿元,占全行业亏损的34.53%。
四、我国社会旅馆业发展策略研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机制下,社会旅馆业要想生存,就要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进行发展策略的研究,在资产重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
(一)社会旅馆经营战略的创新。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社会旅馆应采取扭转型经营战略对策。要努力改善不利于社会旅馆发展的劣势条件,回避潜在的威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谋求新的发展。包括:要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促进连锁化和特许经营。
(二)社会旅馆管理的创新。1、采用新的管理模式。社会旅馆的投资者和所有者应当改变其单体运营和内部人管理的状态,明确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借鉴星级饭店成功的经验,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专业化管理,通过加盟连锁经营、购买特许经营权、聘请饭店管理等现代管理模式,快速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2、加强内部管理,形成并提升社会旅馆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是社会旅馆的二次创业,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规模,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3、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鼓励社会旅馆的经营者进行专业学习、培训、交流,促使社会旅馆的服务规范化。
(三)社会旅馆的体制创新。加快社会旅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从产权制度上建立市场化运营的基础。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国有社会旅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其体制进行创新,从机制上解决利益主体、制约机制、效益机制问题,发展多元投资主体,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造国有社会旅馆。
(四)社会旅馆的营销创新。在经营思路上,应始终强调运用营销规律,对企业进行精确定位,并在定位系统指导下进行科学营销。进行内部营销、不失时机的开展营业推广、采用品牌营销策略、科学的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建立网络营销渠道、进行网络营销、积极开展社会旅馆的关系营销、倡导知识营销。
(五)社会旅馆的服务创新。1、确立“以顾客为中心、保证顾客满意”的服务观念,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体系和服务规范,并保证有效实施运行。2、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其包括向客人提供整洁美观的环境、高效快捷的服务、安全高效的服务和亲切礼貌的服务。3、坚持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和谐统一,追求个性化服务。
(六)社会旅馆员工和人才培训的创新。1、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时代,没有快乐的员工,就没有积极工作的员工,也就没有较高服务质量的饭店。要让每一位员工有明确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2、适应社会旅馆管理需要,在其管理层塑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系统性思维及创新性理念的领军型人才,为其管理引领正确的航向,提高其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旅馆业作为我国旅游住宿业的半壁江山,其发展状况关系着住宿业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全局。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应受到各级行政及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要求其在制度、产权、管理机制、经营环境、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指导,彻底改变社会旅馆业的不良现状,促使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住宿业以及整个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