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在华R&D投入与国内宏观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市场规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科技发展水平、FDI与国内基础设施对R&D资本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平均工资水平对R&D投资的引进没有太多影响。
一、引言
跨国企业在全球进行研究与开发(R&D)投资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与对外直接投资一样,其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发展中国家也日益成为研发投资的目的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跨国公司也扩大了在华的研发投入,根据2005年的《世界投资报告》表明从1996年到2002年我国所吸收的R&D投资以平均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远高于2.9%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跨国公司将研发资本向我国转移,除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来示范效益,促进我国研发活动,实现技术的进步。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实证的角度来认识跨国企业在华的R&D活动,对影响外资企业在华R&D投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国外学者在研究跨国公司在海外R&D的投资动机方面有很多成果,许多学者认为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是需求驱动的,其目的是以本国为基地在海外进行技术投资从而能够更好地占领海外市场。早期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Zejan在以瑞士跨国公司的海外R&D进行研究时,就发现东道主的市场规模与跨国公司的R&D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也有学者认为跨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供给驱动的,在海外设立R&D机构是为了增强跨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利用海外的一些有利条件从中获得新的技术知识,增加母公司的技术存量,提升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竞争优势。Granstrand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跨国公司想要维持技术的领先优势仅靠本国的技术资源是不够的。跨国公司通过在海外设立R&D机构,以降低R&D成本从而更好地获得先进的技术。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跨国企业的R&D投资现象,并发表了一些成果。2001年薛澜等人通过对1000家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动机是:希望在我国有效利用我国优质研发人才,开发满足我国市场需要的产品,保证产品和工艺的有效当地性改良,并充分利用中国与其母国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来提高全球研发效率。但是,国内学者的分析往往只注重理论方面的分析,对国内这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多大程度影响跨国企业R&D投入还很少有涉及,本文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跨国企业在华R&D投资的影响因素。
二、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一)变量的选择。由于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受国内外宏观因素共同的制约,为了简化我们只考虑国内的宏观环境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影响。根据国内外学者,本文认为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规模因素、外国直接投资、科技发展水平、科研人员工资水平、当地基础设施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根据上述跨国公司在华设R&D机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的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FRD来表示,利用这个被解释变量来衡量跨国企业在华开展研发的情况,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FRD越大说明跨国企业越愿意在华进行研发投资。解释变量有6个其分别为:人均GDP(PGDP)、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研发投入(DRD)、国内平均工资(AS)、国内基础实施投入(FF)、国内专利的授予数(PG)。其中,PGDP用于衡量市场容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PGDP越高越能吸引外商的研发投入,与FRD应该存在正相关;FDI用于反映国内市场对外商研发投资的引力效应,其能够很好地反映外商对国内市场的信心程度,与FRD应该存在正相关;国内研发投入DRD作为衡量科技发展水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DRD越高当地的科技水平也越高,其与FRD应该存在正相关;AS样本地区职工的平均工资用于衡量工资水平,理论上工资水平越低越能吸引外商的研发投资,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国内基础实施投入FF用于总体上反映当地基础设施状况,其中包括外商最为关心的通信设施状况,这一指标越好的地区越能够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研发投入,两者之间应该存在着正相关;国内专利的授予数PG衡量当地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内专利的授予数越大说明当地对科研成果保护的力度也就越大,就越能够吸引跨国R&D机构的流入,国内专利的授予数与外商的研发投入应该存在正相关。
(二)分析方法与计算。本文利用的是面板数据从截面和时间两个方面分析,以全国不同省市为单位选取样本考察期间的统计数据,以获得较多的统计样本来保障统计分析的科学性。选取数据的时间跨度是从1999~2004年,涉及28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和宁夏。所有的统计数据来源都是来源于2000~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为了更好地分析跨国企业的R&D投资与国内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陈飞翔、陈国良的模型进行改进,包括对其被解释变量的改变和增加样本的时间跨度,从而科学有效地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模型为:
FRD=f(PGDP,FDI,DRD,AS,FF,PG)+?着
由此可以设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FRD=A+?琢1PGDP+?琢2FDI+?琢3DRD+?琢4AS+?琢5FF+?琢6PG+?着i
根据前面所提的多元线性方程,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加权和迭代的处理,其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有解释变量的t值除平均工资水平外均大于2,对应系数显著不为零,通过t检验;F值较高,F检验也通过,判定系数R2为0.99,修正判定系数■2■为0.99,拟合优度较好且DW系数接近2也不存在自相关,用该数量模型来实证检验的分析结果是很理想的。(表1)
(三)回归分析的结果
1、人均GDP对R&D资本的流入具有明显正相关。人均GDP的系数为4.962,远高于其他参数的估计值,人均GDP对R&D资本的流入影响强度最大。这说明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资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市场,市场规模和水平决定了R&D资本的流入。以2004年为例,上海的人均GDP为46338元位居首位,同时其吸引的R&D投资为132.5亿美元位居全国首位,与模型所检验的结果一致,说明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入。
2、FDI与R&D资本的流入具有正相关。FDI的系数为0.023,系数虽然较小,但是t值为16.563远大于2,通过t检验,因此FDI影响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资,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这也表明跨国企业在华设立R&D机构的目的是为其在华生产和销售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在华的生产与销售,FDI较高的区域往往也是吸收跨国企业R&D投资越多的区域,这也就能解释跨国企业R&D投资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现象。
3、国内研发投入与R&D影响较明显。DRD的系数为0.156,表明国内R&D投入每增加1%带动0.156%的国外R&D投资。国内R&D投入是衡量国内科技水平的指标,说明科技水平发达的地区对跨国公司R&D投资吸引力更强。这说明跨国公司在华R&D活动的开展依靠当地的先进科学技术,更好地促进当地子公司生产与销售,以实现其本土化与多样化。
4、平均工资与R&D资本的流入具有负相关。其系数为-1.868,但t检验仅为-1.034远小于2未通过t检验。这表明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降低R&D成本,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中西部地区所吸收的R&D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仅有10%左右,所以我国国内各省市之间的工资差异并未影响到跨国公司的R&D投资。外国企业在华R&D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开发新产品,外方是可以承受东西部地区的工资差异。这是因为研发所需支付的成本并不仅仅是付给科研人员的工资,往往还需支付别的费用,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于东部地区,节约的科研人员的工资往往不够支付在一些基础设施上的费用,所以这就会促使跨国企业更愿意在东部进行R&D投资。
5、基础设施投入与R&D呈正相关,但影响并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的系数为0.0147,说明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吸引跨国企业R&D投资有积极地影响,但是并不十分显著。跨国企业的R&D投入往往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的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先进的现代通讯与信息基础设施能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R&D效率,促进跨国公司的R&D投资。
6、专利授予数与R&D呈正相关,而且影响显著。专利授予数的系数为4.171,仅次于人均GDP的系数,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入。由于跨国企业开展R&D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技术上的垄断利益,但是中国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成为跨国企业在华R&D投资的障碍。专利授予数能够很好地衡量地区之间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东部沿海地区专利授予数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也是东部地区吸引R&D投资的一个原因。
三、基本结论
本文在国别分析的基础上,从各省市的尺度上利用面板数据来分析影响跨国企业在华R&D投资的因素,根据上述计量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市场规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对R&D资本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是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市场规模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华R&D客户的数量,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决定对“技术溢出”的限制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在华R&D的风险。
第二,FDI与国内基础设施投入对R&D资本的流入具有正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这说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跨国公司R&D活动的开展有积极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对FDI的引进有促进作用,而FDI对R&D资本有引力效应,所以两者对R&D资本引进有促进作用。
第三,国内平均工资水平对R&D资本的引进没有太多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东西部的工资差异并未能吸引跨国企业将R&D资本向人力资本相对廉价的中西部转移。■ |
|
|
|